武夷山岩茶水仙茶葉故事

武夷山岩茶水仙茶葉故事

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沒砍幾刀就熱得頭昏腦脹,唇焦口燥,胸悶疲累,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個

陰涼的地方歇息。 剛坐下,只覺一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吹來,原來是一棵小樹上的綠葉發出清香。他走過去摘了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也不昏胸也不悶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於是他從樹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這天夜裡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

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夥子長得更加壯實。這事很快在村裡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藥,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 。大家都紛紛來採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歷,小夥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為建甌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作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甌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水仙茶成為名品傳播四方。

史料記載水仙始於清道光年間(1821年),是閩北較大的優質產品。所用的水仙種,發源於建州甌寧縣(建陽)小湖鄉大湖村的嚴義山祝仙洞。據1939年張天福《水仙母樹志)載“前八餘年, 清道光間,有泉州人蘇姓者,業農省居大...日往對岸-經桃子崗祝仙洞下,見樹一,花白,類茶..試以制烏龍茶法制之,競香..名日“祝當地“祝“‘水”同意,漸訛為今名一“水仙”矣。”

1929年,《建甌縣誌》 也載:“查水仙茶出禾義裡, 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嚴義山山上有祝仙洞”“甌寧縣六大湖,別有葉粗長名水仙者,以味做水仙花..... (見《閩產錄異》)可見水仙裁培歷史約在130年以上。

武夷山岩茶水仙茶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