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绩倍增的三个驱动力,看“大牛股”中公教育是怎样炼成的

中公教育,无疑是近三年A股市场耀眼的明星股,2018年内完成了对亚夏汽车的借壳上市,当年股价涨幅即高达81.29%,2019年股价涨幅再接再厉达到166.4%;今年以来,即便受到疫情的冲击,截止到3月9日公司的年内股价涨幅也高达19.69%,两年零3个月的股价累计涨幅高达5倍以上。

但也有投资者表示忧虑,目前的中公教育,已经是一家总市值千亿以上的公司,即便是以同比大幅增长后的2019年度EPS计算,截止到3月9日的市盈率也高达70倍以上。展望未来,中公教育的业绩成长和盈利能力“护城河”,是否足以支撑该公司的市值规模的估值高度吗?

的确,没有强劲的基本面支撑,股价的暴涨无异于空中楼阁;只有深植于地下坚实的地基,才能托起千尺大厦。正值中公教育在3月10日发布了2019年度财报,全年实现营收超过90亿元,营收、净利同比双双大幅增长了47.12%和56.52%;从更长周期考量,公司营收规模从2015年的20.7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1.76亿元、累计增幅达3.5倍,归母净利从2015年的1.6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05亿元、累计增幅达10倍以上,且在此期间无任何一年停滞增长,成长性可谓卓越。

从业绩倍增的三个驱动力,看“大牛股”中公教育是怎样炼成的


当然,力场君(微信公号:基本面力场)曾经也在文章中阐述过,财务数据分析是后视镜,考量的是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在过去的落地效果,却并不代表着未来的增长是可持续的;预测未来,更多地还需要从公司所处行业的空间,以及公司在业内的相对竞争力来综合判断。

被《财富》、《福布斯》排行榜评选全美国最伟大的五位商业决策教练之一的营销大师杰·亚伯拉罕,提出过一个“公司实现业绩倍增”的理论,需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增加客户的数量、增加客户单次购买量、增加客户购买频率也即复购率;其中增加客户的数量体现在业务流量,增加客户单次购买量的直接体现就是客单价。如果在这三个维度上,公司能够实现增长,体现在最终整体业绩方面的爆发式增长。

在这方面,最便于理解的就是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的对比:前者产品在终端市场上一瓶难求、销售量年年增长,而后者销售量却踟蹰不前;前者的产品年年提价,而后者在经历过以前若干年的产品提价(也是股价表现强势时期),自2019年开始就提不动了、甚至还在降价,这也导致了后者的业绩和股价坍塌。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公教育?从业绩倍增的三个驱动力的维度,应当如何看待中公教育呢?今天,力场君和大家来聊一聊这只“大牛股”。

流量:公务员培训增长空间远未触及“天花板”

在“业绩倍增理论”的三个条件当中,增加客户数量(增加流量)是最简单的,因此增加流量也成为每一个公司都在追逐的首要目标。中公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公务员培训,此项业务占公司2019年全部收入比重的45.46%,占比虽比2018年的49.41%有所下降,但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细分业务种类。

在公务员培训领域,中公教育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华图教育和中公教育被市场视做唯二的在职教育投资标的,参照华图教育在申请赴香港上市时发布的业绩数据,2018上半年实现全部营业收入为13.82亿元,而同期中公教育仅公务员培训这一条产品线的营收就已高达13亿元以上;2019年年报中,中公教育也提到“伴随着参培率和市占率的提升,公务员序列的培训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09 %”。

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是公务员考试的风向标,从历史来看,自2009年度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已连续12年达到百万以上。2019年度国考计划招录1.45万人,共有137.9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平均竞争比达到95:1,为近5年来最高;2019年11月,2020年度国考共计划招录2.4万人,共计143.7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无论是招录人数还是报考人数都双双创下的新纪录。虽然招录人数略有浮动,但报名热度依然不减。

在广阔的目标市场中开拓进取,离不开公司强大的销售网络。数据显示,中公教育在全国超过1000个直营网点展开经营,深度覆盖300多个地级市,并正在快速向数千个县城和高校扩张。同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积淀,中公教育已拥有超过2000人的规模化专职研发团队,超过1.3万人的大规模教师团队,总员工人数超过3.5万人。依托卓越的团队执行力和全国范围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的疫情爆发,线上教育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的“风口”,但是中公教育在线上培训领域却早已着手布局,并已取得了很强的技术沉淀。中公教育团队的数字化经营探索已持续了15 年以上,近年更是大幅增加了数字化经营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同时是线上培训收入在近年来增速也远超线下面授培训,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18年的4%增长到2019年的10%以上。

从业绩倍增的三个驱动力,看“大牛股”中公教育是怎样炼成的

客单价:稳步提升且提价阻力小

“业绩倍增理论”的三个条件中第二项是客单价的提升,但其实是特别难达到的一个经营条件或者说经营状态,哪怕是在整个资本市场上来寻找,能够实现主营产品单价可持续增加的公司,无论是茅台还是酱油还是榨菜,哪一个不是大牛股?

当然了,中公教育这个“大牛股”同样具备着客单价持续提升这一要素。以中公教育的面授培训业务线为例,公开数据显示,在2015年到2019年期间,中公教育的面授人次分别为45.82万人、61.94万人、88.24万人、119.21万人和150.82万人,不仅客户人次数稳定增加,而且每年的净增加人次数也是小幅增长;同期,面授培训单价分别为4391元/人、3876元/人、4247元/人、4840元/人和5360元/人,在2016年到2019年期间很明显能够看出稳定增加的趋势。

从业绩倍增的三个驱动力,看“大牛股”中公教育是怎样炼成的


在上述数据背后,突出体现出中公教育在提升客单价维度上,并不面临很大阻碍;而且在客单价提升的背景下,中公教育仍然保持了很高的销售收入和客户人次的增长,在客户人次数和客单价的共振下,自然就形成了公司极高的盈利成长性。

复购率:多品类培训重新定义复购率

“业绩倍增理论”的最后一个条件是复购率,传统意义上的复购率,是指单一客户多次购买同一款产品,比如你吃完了一瓶海天酱油,还会再去买下一瓶海天酱油。

但是这样的定义并不适用于中公教育这类在职职教培训行业,就以公务员培训为例,如果学员成功获得了公务员招录,就没有需求在下一年度再次进行培训;如果没能获得招录,是否继续参加培训也要看是否继续参加考试。显然,传统的复购率概念,是无法衡量中公教育的培训产品质量,和客户认可度的。

力场君认为,中公教育的复购率定义,并不是指同一培训产品向同一客户的多次售卖,而是指同一客户多次向中公教育购买不同的培训产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像复合型人才演变:仅仅守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观念是不够的,无法适应复杂经济环境下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只有“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

中公教育自然也不会满足于公务员培训这个传统优势培训项目上取得的成功,而且依托于现有核心业务的品牌和流量优势,向更多业务线进行拓展。目前,中公教育的培训产品线已覆盖了职业教育绝大多数培训品类,培训品类数量已近百种,依托内容、研发等领先的职业教育综合服务能力,给学员提供招录考试培训、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考试,满足学员的多样化需求。

客观来看,中公教育主要服务于18岁至45岁的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和各类职业专才等知识型就业人群,就业和职业能力提升是他们的两大核心诉求。职业能力高低决定了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是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业则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也是是撬动整个职业教育领域的杠杆支点,更是职业教育机构竞争的终极赛场。因此,越能在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靠近就业需求的职业教育机构,越有机会转动多品类增长飞轮,获得统领职业教育全局的优势地位。

中公教育目前的培训产品被划分为四大条线:公务员序列、事业单位序列、教师序列和综合序列,在2019年分别录得收入41.71亿元、14亿元、19.33亿元和16.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58%、61%、75%。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具体到复合型人才职业能力的综合序列培训,增速是最快的。

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企业招聘时的学历门槛提升,本科学历竞争力下降、就业压力提升背景下,将有更多人选择读研。数据显示,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90万人,同比增长21.8%;2020年更是多达341万人报考,同比增长17.6%;此前每年考研录取人数增长约4万人,今年一次性增加近19万,这也支撑了中公教育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新板块高速拓展。

中公教育也在年报中提到,在复制招录板块的模式方法并验证成功后,以考研辅导为首的学历提升新板块和以IT能力训练(优就业)为首的职业能力培训新板块进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2019年考研辅导业务的营收增速超过100%,IT能力训练业务的营收增速更是达到了 300%;更重要的是在各自的板块中,都已经出现数个千万级营收的活跃品类,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品类显现出规模化增长的潜能。

可见,伴随着多品类之间的累积和叠加,中公教育多品类培训产品的增长飞轮效应不断增强,新旧品类的发展相互放大、共同推动,形成更强的经营基础。当前,这种增长飞轮效应已经扩大到了现有板块之间,逐级放大了公司的增长愿景,学历提升板块将在3到5年后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职业能力培训板块则将在5到10年后成为公司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增长贡献最大的板块,为中公教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更多动力。

声音:在职教培训领域的龙头

作为A股市场中稀缺的在职教育培训投资标的,中公教育从来不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东兴证券在发布的研报中就分析指出,202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数量预计有874万人,再创新高,原本就不小的就业压力叠加疫情影响,使应届毕业生成为稳就业基调下的重点目标群体,而他们也恰好是中公教育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公司通过公考培训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辅导、职业资格培训等业务提升学员就业升学能力,促进就业,作为职业培训赛道龙头,中公教育将持续受益于稳就业的一系列政策。

据了解,疫情期间,为了促进“稳就业”,国家积极引导就业人群到基层就业。教育部门表示,将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同时将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同时要落实应届毕业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的工作。作为职教类培训龙头,中公教育将受益于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强者恒强。

东兴证券还特别提到,公司线下课程有望随各地学校同步复课,目前线上承接部分线下课程,疫情整体影响有限。

新时代证券也在发布的研报中就分析指出,公司2019年培训总人次同增42%,客单价同增3%,参培率和单价提升是业绩增长源泉,并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2%、35.1%、30.1%。

西南证券更是在研报中不吝溢美之词,分析指出公司凭借强大的执行力和品牌力逆势实现快速增长,为2020年国家稳就业政策带来的业务回暖打下坚实基础;单品类的大规模增长和多品类的长尾效应不断叠加、扎实的课程产品研发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优质线上化教学能力成为有效获客渠道之一,线上线下联动协同逐渐体现。据此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1元、0.57元、0.7元。

通过上述分析,力场君(微信公号:基本面力场)认为中公教育在面对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竞争相对平和的寡头垄断市场格局下,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竞争实力和新业务开拓能力,在流量、客单价、复购率三大维度上都有突出表现,无论是产品线服务品类、业务规模还是盈利能力,中公教育尚且远远看不到“天花板”的位置。对此,大家又有哪些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