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先前看過《牡丹亭》的崑曲舞臺劇,被《牡丹亭》的崑曲所具有的獨特的唱腔和演員優美的表達方式震撼,聽崑曲時,彷彿像欣賞一幅水墨畫的創作,毛筆在宣紙上緩緩地暈染開來,筆觸淺淺淡淡,細膩綿長。這個春節因為疫情,賦閒在家便找來《牡丹亭》一書,重讀文字劇本,感受湯顯祖文筆的優美。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牡丹亭.皂羅袍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菸絲醉軟,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的先閒凝眄兀生生燕語明如剪,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牡丹亭》千古名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不可以與死,死不可以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 湯顯祖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生死之戀,是柳夢梅與杜麗娘的愛情故事。《牡丹亭》一書的主題是愛情如若真摯深情到一定程度是可以跨越生死的,人可以因愛憂鬱而病死,又可以因愛感召牽絆而復生。杜麗娘無疑就是因愛死,為愛復生的情種。一次雙親外出的機會,她與丫鬟春香來到後花園賞春踏青,在湖邊倒影裡看到自己迷人的青春美貌,感嘆深閨重院,羈絆了自己的青春,韶華易逝,自己如花美眷卻始終難敵似水流年,因思春過度,便於牡丹亭下小憩,不覺沉沉睡去,便得一夢

夢裡遇到了個書生名叫柳夢梅,便與那書生情意纏綿,巫山雲雨,如膠似漆,難捨難分。

湯顯祖對此幽會一節描述:


“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

小姐休忘了呵。

見了你緊相偎,慢廝連。

恨不得肉兒般團成片也,逗的個日下胭脂雨上鮮。”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夢裡正與那書生情酣意濃之時,難捨難分之際,隨著柳夢梅臨走表家門“既在梅邊又在柳邊”一句,杜麗娘醒來,急尋那書生卻不見蹤影,心頭悵恨升起,自此害了相思病,抑鬱而終。

臨終前找人把自己容貌做了畫像,便留在了這後花園裡。


杜麗娘痴心感動閻羅,閻羅感嘆想自己亦是痴情之人,便同情杜麗娘,許她還魂陽間,與那書生柳夢梅鶼鰈情深,伉儷偕老。


三年後柳夢梅進京趕考,陰差陽錯來到了這園子裡。撿得杜麗娘畫像,知是夢裡幽會姑娘,正尋思何以重遇這畫中人,杜麗娘冥界託夢於他。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他便遵照杜麗娘指示掘塋還魂,杜麗娘生還。二人由夢裡幽會,自陰陽兩隔,劫難度盡,修成正果,奔向現實。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經典傳承百年,永不褪色,歷久彌新,恰似美酩,愈陳愈醇。跨越歷史的悠久而永不退色,穿過山川的阻隔而芬芳依舊。經典終將為人傳頌,為人銘記。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初聞及《牡丹亭》,是有位朋友推薦,當時不甚有興趣,亦未曾記掛於心。後來,大學裡去蹭別人的選修課,那是一堂中國文化古蹟名勝的鑑賞課,教這門課的竟然是我們醫學院的微生物學老師,一個做科研的人來講文化,有點難以置信。他講的醫學專業課古板生硬,不甚稱許。本以為他講文化課也會枯燥乏味,敷衍了事,竟沒料到,他於文化侃侃而談,口璨蓮花,得心應手。


有次他的文化課講到崑曲,自然對於崑曲四大名曲經典之首的《牡丹亭》不得不提到。他說如果把豫劇比作通俗的下里巴人,那麼崑曲就是古雅的陽春白雪。崑曲當時科舉失意的文人,或是仕途不得志的隱士所作,其風格也自然古香古色,雋永含蓄,優雅極致。自此對崑曲印象加深,頗為掛懷。


然而真正領略崑曲風采,揭開其神秘面容的時候是2018年11月28日,這天下午學校大禮堂顯示屏有通知國粹崑曲牡丹亭進校園云云,而各班班群輔導員也通知了這一消息,作為先前對牡丹亭有一定了解的我,自然不會錯過這次寶貴的品劇機會。


初聽牡丹亭,但聞及其前奏,便覺繾綣深秀,柔情綿長,雅樂緩緩漂浮彷彿裊裊炊煙冉冉升起,歌聲婉轉綿長宛如水墨山水畫,毛筆觸及宣紙,顏料緩緩暈開。整部劇(白先勇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猶如古老的清明上河圖長卷,悠悠展開。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喜歡《牡丹亭》喜歡它的雅樂風飄,亦喜其詞句古典活潑。最喜其中一句,“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看吧,多麼生動俏麗的語言,沒有料到鏡子偷看了人一眼,竟引逗得姑娘害羞掩面,以至於梳好的雲鬢都被閃偏。美哉,斯樂!美哉,斯語!美哉,斯劇!吳儂軟語裡的芬芳,笛清簫和裡的婉轉,吳越之地的濃情,此時俱化作一幅水墨丹青的畫卷,等人在那牡丹亭畔相候!


希望通過小編的講述,各位看官能夠對牡丹亭有更深一步的認識,小編願同大家一道重回牡丹亭畔,去感受一場穿越四百年審美的繾綣畫卷。

讀湯顯祖之《牡丹亭》,品崑曲之美、感悟穿越四百餘年的繾綣悱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