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的誤區:把"控制慾"當成"教育",傷害的不止是孩子

春節期間唯一 一部可以線上看的電影《囧媽》,想必大多數人都看過,這是一部講述一個控制慾母親與一個渴望擺脫控制的兒子,在火車上共度六天六夜的故事,影片中的媽媽控制慾極強,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孩子干預式的關心和過度的關注,是當下很多中國爸媽的現狀!

中國父母的誤區:把

其實,《囧媽》體現的是一個家庭的控制慾,這種控制慾大多數家庭都會有,只是程度大有不同,控制慾太強會影響到家庭關係的和諧,還會造成親子關係的裂縫,試想,很多父母都是在瞎操心,孩子小就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大了就操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等孩子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了,父母就該操心孩子的婚姻了,以為結婚就完事了?他們最欣慰的就是能整天陪著孫子一塊玩,父母這輩子操心的事真的有點多了,他們不比外國人那麼自由,外國人一般子女到18歲就很少操心自己的孩子了,他可以自由的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這個事情外國父母不喜歡,但是,沒關係,他們只要做自己就可以了。而中國父母最大的誤區,就是以控制自己的孩子還得意洋洋,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父母的控制慾,到底有多可怕?

前段日子,杭州採荷派出所接到報警:對方是一對父母,說:"兒子因拒絕買新的衣服和他們發生爭吵,什麼都沒帶便離家出走",說這孩子剛上大一,學習成績好,從小節約習慣了,因拒絕父母買的新衣服便離家出走了,根據父母提供的線索,說孩子從小便愛看書,民警便查監控,最後在圖書館裡找到他。

中國父母的誤區:把

網友紛紛點贊誇這位大學生,離家出走的理由也真是霸氣,生氣還能看書!但是刷到兩條點贊最高的評論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看起來男孩是挺懂事的,懂得節約,從小學習刻苦,表面上是離家出走,可實際上是想擺脫對父母的控制慾,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男孩的父母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是幫他安排好的了。

中國父母的誤區:把

中國父母的誤區:把

很多人當了一輩子的父母,但是有可能連孩子最喜愛的東西是什麼都不知道,被父母控制無疑是一場家庭中最大的災難

不要讓控制慾成為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在國外,曾經有一位父親因為一項很奇葩的罪名入獄了。

原因是,他居然逼著8歲的孩子必須吃青菜,但是女兒根本喜歡吃蔬菜,時間長達13個小時。女兒也很倔,不吃就是不吃,在這期間,就算女兒凍得一直髮抖,尿了褲子還有發燒,父親依然沒有妥協,最後女兒實現忍不住,吃了幾口便吐了,父親這才同意女兒去休息一會,但是!更可怕的是!醒來要女兒接著吃。雖然蔬菜是對身體好,但是父母以強硬的理由和控制慾逼迫著女兒做她自己不喜歡的事,最後忍無可忍的母親將他告上法庭,女兒才得救。

一個完整的家是先有了父母再有了孩子,而一個完整有愛的家庭關係是互相相愛和互相尊重,孩子和父母的家庭關係是相互的,父母需要孩子,孩子需要父母,而不是父母控制著孩子,把孩子當成沒有思想的工具。

《奇葩說》有一期辯論話題是這樣的: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美的人生,你會按下這個按鈕嗎?

中國父母的誤區:把

我想,很多中國式父母不就是正在按下這個按鈕嗎?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決定了孩子以後該走什麼樣的路,該喝什麼牌子的牛奶,要讀怎樣的書,要跟什麼人交往,甚至,偷看孩子的日記,干預孩子的思想,做些的時候,這些父母從來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有些父母甚至還認為,孩子生出來就是要來養老的,最後,我們會發現,當父母費盡心機為孩子設定的一切包括未來,沒有幾個孩子會買單,也沒有幾個孩子會認同,孩子長大了非但不會感激,只會反感!父母的愛在孩子看來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有壓力的愛。真正的愛,是自由的,是沒有束縛的,是不會綁架孩子的思想的,我想,這才是孩子最想的東西。

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

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限制行為、干涉隱私的人,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後獨立性差,依賴性強,無論在哪個階段,幸福指數都更低。

讓孩子自由,並不是完全就不管孩子,而是做到不干涉,教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做孩子喜歡吃的飯菜,跟孩子談談他喜愛的東西,瞭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就像國外之前一位很厲害的媽媽說過的話一樣,他的四個孩子全部考上了哈佛,她說,平時在家獎勵孩子的方式都是孩子最喜歡的,最純粹的內容,孩子可以給媽媽或者爸爸化妝,只要孩子感興趣,只要孩子喜歡,這些都是可以做的,沒有什麼不可以,你可以隨意任意的做你喜歡的事情,你可以不用做每件事都要來問媽媽或者爸爸的意見,你可以自己做主。

中國父母的誤區:把

這位媽媽才是做到給孩子思想上的自由,教育卻不干涉。

真愛的愛不是綁架,真的愛是人身自由,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黃磊一樣,他之前曾經給他的孩子寫過一封信,《幸福,就是選擇你們喜歡的一種方式活下去》,從他的家庭可看得出,他對於孩子的愛從來不綁架,同時,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愛自己所愛的人,就像多多現在要談戀愛他都覺得正常,只要是她喜歡,多多染頭髮被別人一直說,他從來沒有去幹涉過孩子,只要孩子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可以快樂幸福的生活,就足夠了,自由與放手不意味著孩子就是不優秀,而多多的優秀恰恰是最好的答案。

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庭關係,並不是用控制慾換來的,就像電影《囧媽》,把一個活生生的家庭給整沒了,對比之下,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每一個日子。

最後,借用一首詩給各位父母:

紀伯倫的《孩子》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拼盡全力

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

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來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我是斑馬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