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東晉陶淵明曾說過: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少兒時代的我讀書幾近“隨時能讀書,隨處可讀書”的境地,非常享受浸淫書中渾然不覺,甚至廢寢忘食的感覺,對我而言,“閱讀=悅讀”。古人又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精神的養分,終身的益友。回顧自己求學和從教的歷程,正是書籍陪伴自己一路走來,閱讀讓我習得了知識,明白了道理,開闊了視野,更給了我人生的樂趣和啟迪。

一、寄情閱讀,助力專業快提升

從教21年來,我始終把多讀書,讀好書作為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篤學之,慎思之,明辨之”, 將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注意總結和反思,做好讀書學習筆記,併力求創新。以讀書促提高,以反思促發展,堅持課課記錄教學反思,月月撰寫教學案例,天天打點教育博客,努力做到邊讀邊思,邊教邊悟。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教育教學專著已成為我的枕邊書,像王崧舟的《語文的文化品格》,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等等,不僅因為書中有豐富可借鑑的教學案例,更因為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感染了我,啟迪了我,影響了我。

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這些年來,我深深感受到能成為做一名語文教師,一名班主任是一件既幸運又幸福的事,因為我們每天在和學生的交流相處中能收穫到純真的情感,這是其他任何職業都難以比及的。在我的讀書生涯中,讀書與反思相得益彰,促使我在教育教學中獲得長足的進步。近幾年,先後有五十餘篇教研論文和教學案例在國家、省市教育報刊上發表,近百篇教學論文、教育敘事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生命是一段不斷學習的美好歷程,時時充實自己的內涵而不炫耀,人生的路上才會處處有美景。除了閱讀和專業有關的書籍,其實真正令我心胸俱醉,盪滌靈魂的是那些經典名著《莊子》《孟子》《學記》《論語》《大學》……手捧古籍,凝神靜氣,自己的思想、言行、價值觀在被微言大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這些經典使我學會做人、學會感恩、自立自強、樂觀向上、進取不止。

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些優秀的傳統品質也會隨著我的“不言之教”使學生受到薰陶。或許有些經典不是教育教學的專著,但是其中的哲理卻使我看問題更深刻,使我在教學中常常靈光閃現。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上我們倡導師生之間碰撞出生成性知識,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其實教師在課堂上有時也會產生新的靈感,有自我生成的智慧。讀經典使我的內心更加豐盈,更加自信,能把握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機,享受到師生教學相長帶來的成功和樂趣!

在學校裡,我擔任名師工作室的負責人,承擔著多項活動的任務,每舉辦一次活動,我都要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文獻,找到理論支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運用,再從實踐中總結提煉出新的成果,新的理論,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活動更加紮實、有效,自身的業務能力,人文修養,都有了很大提高,使我能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審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在名師工作室這塊沃土上,我播種下辛勤的智慧和汗水,也收穫到幸福和喜悅。成功的背後是讀書給我智慧,賦我力量。讀書就像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改變的不僅是我的底氣,更有靈氣和大氣,以及由內而外自然煥發出的蓬勃朝氣。

二、搭建平臺,全員閱讀展風采

我所在的襄陽某小學雖然建校僅有兩年,卻是一所書香四溢的學校,學校以“YUE”文化為主題的辦學理念,其中就包括了“閱讀”的重要元素。學校每個樓梯口都建有形式活潑的書吧,每層的走廊和平臺處,都設有造型各異的書櫃,教學樓的牆壁上到處張貼著有關閱讀的名言警句,充分營造了良好的外部讀書環境。

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為了讓班上也湧動起濃濃的讀書氛圍,我積極創建班級讀書的條件。考慮到不少學生家裡都有很多課外書籍,看過後大多就束之高閣,不聞不問。而把這些圖書帶到學校,同學之間互相交換閱讀,不失為一種發揮書籍價值的好辦法。我動員學生從家裡看過的課外書,遴選出二十五本有價值的,建立起了班級的圖書角。而家長委員會的熱心代表,主動捐贈了兩個標準的書櫃,擺放在教室的兩個牆角,孩子們早讀和課間隨時可以借閱,十分方便。我還制訂了班級圖書借閱制度,選出了班上的認真負責的兩位同學做圖書管理員,每天負責登記同學們借閱書籍的情況,並隨時整理書籍,使書櫃裡的圖書保持著整潔有序。

“得法於課內,得益乃至成長於課外。”在課堂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在課內學到的方法用到課外閱讀中去,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合理方法閱讀課外讀物,既能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故事情節,又能深入領會文章中寫得好的地方。為保證學生有集中的讀書時間,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或者在教室上,或者乾脆讓學生自由到學校各個樓層的書吧選擇自己喜愛的書讀,並做好閱讀指導。我還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隨時做好讀書筆記,佈置學生每兩週寫一篇讀後感。每節課前,也會抽出兩分鐘安排學生誦讀課文、古詩詞、名人名言等。此外,還培養學生在家睡前讀書15分鐘,使閱讀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習慣。

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本學期,我用半年的時間,帶動全班學生,採用各種形式,利用早讀時間,晚上課外閱讀時間,完成了《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三字經》的背誦活動。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順利通過這兩本書的抽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並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師生閱讀交流了《名人故事》《百科全書》《寓言故事》這幾本童書。閒暇之餘我也讀了不少的童書,如:《童年》《鼴鼠的月亮河》《烏丟丟的奇遇》《海底兩萬裡》《精靈故事》《老人與海》《森林報》等。為了使自己腹中有“墨”,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非常父母》《閱讀文摘》《靜悄悄的革命》等教育著作,並撰寫了近三萬字的讀書筆記和摘要。

三、“六個口袋”,推進親子共閱讀

開學之初,張校長在全校推薦由北京天之藍公司開發的“六個口袋”親子閱讀計劃。做為一名資深的語言教師,張校長讓我將閱讀計劃在全校推廣。我認真鑽研“六個口袋”的閱讀計劃的相關理念和內容,製作成為圖文並茂的演示文稿,拷貝到各個班裡播放,讓學生了解,同時,又召開了全校性的家長會,在階梯教室向三百多名學生家長宣傳普及,很快,“六個口袋”的閱讀計劃深入人心,全校有近百名家長為孩子踴躍地報名加入了此項閱讀工程。

為了使親子閱讀計劃能夠起到實效,全面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家庭閱讀的濃厚氣氛,我在班上建立了“四(1)班六個口袋親子閱讀群”,隨時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家長們也及時地將自己如何開展親子閱讀的情況,得到的收穫,遇到的困難,心中的困惑向我傾訴,我也總是熱心地回覆,對他們的親子閱讀情況加以指導。我還讓這些家長加入了“襄陽市六個口袋親子閱讀群”,讓他們在更大範圍內進行交流。並鼓勵學生和家長,積極參加群裡的讀書分享活動。家長和孩子們將自己的親子閱讀故事編寫成生動感人的故事,並配上活靈活現畫面,做成美篇 ,發而在群裡與大家分享,贏得了群內家長們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天之藍公司專家們的高度肯定,同學們讀書的勁頭更大了。

學生通過近半年的親子閱讀活動,都喜歡上了課外閱讀,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極大地提高了,不少父母找到我說:“王老師,過去孩子不愛看書,我們也無暇看書,現在每天我們不管再忙,總要想辦法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讀書。我們與孩子一起成長進步,和孩子的關係也更融洽了。”

對於那些沒有參加“六個口袋”親子閱讀計劃的家庭,我也創設條件,推動他們開展親子閱讀計劃,我擬定了四年級課外閱讀書籍參考書目,讓家長根據書目去購買或到襄陽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制訂了閱讀路線圖,每週抽出二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交流閱讀的收穫和體會。而在家庭裡,每讀完一本書,都要求家長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交流親子閱讀的收穫。在我的帶動下,家長們都逐漸重視起親子閱讀來。很多家長自覺為孩子購買或訂製了書櫃、書架,購買了大量的優秀課外書籍,為孩子訂閱了諸如《小學生天地》《課堂內外》《現代少年報》等報刊雜誌。

最是書香能致遠:班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收穫與反思

學期末,我又擬定了班級評選“閱讀小明星”和“書香家庭”的方案,共總結出了十條加分細則,發在群裡,讓學生和家長對照方案自評打分,並將相關的圖片、文字證明資料發給老師,而“閱讀小明星”的評選,我們不僅參考家庭提供的材料,還在班上進行投票選舉。共評出王星宇、梁曦元、李思怡、胡欣童、李婧羚五位“閱讀小明星”,張夢瑤、叢妮可、李悠然、許可欣、張睿成五個“書香家庭”,並在班上的散學典禮儀式上為他們頒發了獎狀和獎品,極大地振奮了家長和學生閱讀的熱情。家長們紛紛表示,寒假期間,在忙於慶祝春節的同時,也一定會堅持不斷地開展親子閱讀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讀書,讀書,再讀書——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這個品質要求的。”與書為友一路前行,伴隨著我的是職業幸福的花開一路。相信歲月的琴絃,在有書香相伴的每個季節,每一個日子,都會有美好的彈奏,有永遠有寫不盡的精彩。“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親愛的老師們,漫漫從教之路,讓書香伴我們一路成長,使我們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書香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