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聊齋之書生文登救人,享齊人之福,下


故事:聊齋之書生文登救人,享齊人之福,下


(書接上回)

女孩有一個妹妹叫穎姑,她偶爾從門前經過,無意間,她看見苦悶無聊的文生,正在鏡子旁握筆習字,聊解寂寞之情。

穎姑站在門外,好奇地問道:“你也會讀書識字嗎?”

文生回答說:“我雖然沒什麼本事,但是,十六歲就開始在學宮讀書,那有秀才不識文斷字的道理。”

穎姑聽了,失聲一嘆。

文生很好奇,便再三追問,她為何嘆息。

穎姑這才答道:“我可憐你是個青年秀才,但是,死期已近,尚不自知。”

文生聽了,嚇得連忙跪地上,苦苦地哀求避死之道。

穎姑說:“我的父母都是打家劫舍的綠林好漢,每次打算做事之前,都會殺一人,祭神開路,通常都是以我的姐姐為誘餌,名義上做夫妻,實際上一塵不染。”

“從我記事以來,看見登堂入室之人,不知道有幾千幾百了!今天晚上月黑風高之時,便是你的死期了。”

文生聽了,嚇的汗毛倒豎,他連忙磕頭不已,拼命地求饒。

穎姑說:“我有什麼能力救你呀,你要是想活命,還得求我姐姐。”

文生一聽這事有緩兒,就問穎姑怎麼辦。

穎姑說:“姐姐能從床上遁逃,是因為在被褥下壓了一通六甲符,上面纏有燈籠穗的綠絲絛三十六縷,你把它偷走,和姐姐成就夫妻之實,再以情義哀求她,便可免去一死了。”

文生千恩萬謝後,穎姑才悄悄離開,接著,文生仔細搜查後,果然如穎姑所言,找到一個六甲符,他急忙將符丟在窗外。

入夜後,女孩又來了,文生等他換裝後登床,他便悄然而出,女孩見了,便察覺到問題所在,她暗自啐道:“死妮子多舌,敗壞了我的好事,也罷,這也是天意。”

於是乎,二人便沒羞沒臊地在一起了,一番雲雨之後,文生跪在床頭,求女孩放過自己。

女孩羞紅著臉道:“你我已是百年好合,妾身自會生死相隨,何須夫君說?”說完,女孩找來一隻公雞,將它拴在一個木杖上。

她把木杖交給文生,然後,囑咐道:“你拿著它往北走約三十里,等它打鳴的時候,把它丟下,再走二十里後,就等著我來你相會,然後,咱們一起走。”

文生依照女孩的囑咐就出發了。

女孩假裝很慌張跑出來,把文生逃走的事,告訴給父親。

她父親頓時大怒,馬上就要去追,女孩卻說:“外面夜黑難尋,追的話恐怕很難找到,不如用飛劍斬殺他。”

父親同意了女兒的主意,然後,他站到院內,把劍擲了出去,飛劍應聲而去,猶如白練一般,幾乎是一瞬間,電光一閃,寶劍墜地,劍刃之上涔涔血痕還是溼的。

當時,文生出了北門,走了大約三十里,木杖上的公雞大叫,他急忙把它丟在地上,就看見一道白光閃過,公雞便沒了動靜。

他又急忙趕了二十餘里路,此時,他已經是筋疲力盡,就在一棵大樹下休息,就在這時,他看見空中有一隻雲鶴落下,女孩就坐在它的背上。

女孩從鶴背上下來後,她一招手,雲鶴斂去,竟然化為一隻紙鶴,然後笑著對文生說:“大劫已過,咱們回家吧。”

文生聽了,還是有些害怕,他問道:“你父親若是再來呢?”

女孩說:“旁門左道的法術,最長的作用半徑也就五十里,現在,他已經鞭長莫及了。”

等到天亮之後,二人聯絡而行,沒幾天,他們就返回了武康老家。

到家後,文生便在家裡讀書,閒暇的時候,就和妻子玩藏鬮的遊戲,只是,他一次都沒有贏過。

一天,有一個女子闖進他們家,二人一看正是穎姑,便問她怎麼跑來了。

穎姑回答說:“自從姐姐走後,父親便讓我代替你,我不同意,就被男女混合雙打一番,沒辦法,我才乘著他們去參加天魔會,偷偷溜之乎也。”

說到這,她可憐兮兮地望了姐姐一眼,然後繼續說道:“想來我也無處可去,又不想流落街頭,就投奔姐姐姐夫來了。”

姐姐聽了很高興,旁邊的文生,卻出聲問道:“姨妹來了好是好,不過,長期居住的話,還是有著諸多不便的。”

文妻聽了,笑著說:“我們姐妹本就無猜,你也應該報妹妹救命之恩,何不效仿娥皇女英?”說著,她把自己玉簪取下來,給自己的妹妹戴在了頭上。

穎姑連忙羞赧地躲避著,她說:“我來就是為了尋一處安身之地,怎麼敢有非分之想?”

文妻再三相勸,穎姑才同意了。

就在這時,有一個老道從外邊走了進來,他笑著說:“我說能尋到好姻緣的話,現在應驗了吧?”

文生一看,連聲道謝。

一旁的兩女見了,相互望了一眼,驚訝地說道:“你怎麼和我父親的師父一樣呀?”

道士說:“我本來就是,你們的父親修仙不成,便淪為旁門左道,還借我教的飛符遁甲諸術,行打家劫舍之事,我多次訓誡,都不思悔改,早晚會被翦滅的。”

說著,老道慈悲地望著二女道:“因為想到你們是無辜之人,也要遭到橫禍,便引文郎前去,做你等入幕之賓,救你們脫離苦海。”

文妻問:“我父母是否安然無恙?”

道士臉上閃過一絲惋惜之色,道:“此刻,恐怕已經授首了。”

二女聽了,不由得大哭起來。

道士斷然道:“惡有惡報,你們哭什麼!”說完,他拂袖而去。

後來,文生去偷偷打聽,果然是在同一天,二女的父母被官兵逮捕,當場被處死,他更加相信老道是神仙了。

正所謂:化人城裡,不少魔關,然鬼母兒孫,終入大菩薩蓮花缽底。

一日回頭,同依道岸。二女之得脫,是借仙家妙指,而離佛門苦劫者。

行險僥倖,今古有幾人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