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晉代咸寧五年(公元 279 年),汲郡(今河南汲縣)境內的戰國魏襄王墓中,發掘出一批先秦古書,其中一部是《穆天子傳》,又稱做《周王遊行記》、《周王傳》。

此書的作者無從知曉,但文章風格別緻,明人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寫道:“其述簡而法,其謠雅而風,其事侈而核”。書中主人公是周穆王姬滿,他一生之中常常出戰四方鄰郡,《穆天子傳》就記載了他西行的故事。



內容:

話說周穆王姬滿有心周遊天下,於是率領浩浩蕩蕩的一路人馬,帶著大量藝術品,造父為嚮導,駕著八駿從王都出發了。

造父是什麼角色?贏姓,伯益的後代,黃帝的後世孫,秦非子、秦始皇和春秋晉國趙氏領袖趙簡子的祖先。他是歷史上相當著名的善御者,周穆王這次出遊所駕的八駿馬,傳說乃他在桃林一帶得到,調教好後獻給周穆王的出行工具。


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八駿馬紙本

周穆王西行的座駕八駿馬,在歷代詩文中多有讚美,將其作為繪畫之對象,後世人更將其視為吉祥增福的物品擺設。八匹駿馬的名字也極有特點,一則以速度起名,二則以毛色起名。

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按速度: 1. 絕地,足不踐土;2. 翻羽,行越飛禽;3. 奔宵,夜行萬里;4. 超影,逐日而行;5. 逾輝,毛色炳耀;6. 超光,一形十影;7. 騰霧,乘雲而奔;8. 挾翼,身有肉翅。

按毛色: 赤驥,火紅色的馬;盜驪,純黑色的馬;白義,純白色的馬;逾輪,青紫色的馬;山子,灰白色的馬;渠黃,鵝黃色的馬;華騮,黑鬃黑尾的紅馬;綠耳,青黃色的馬。

穆天子可謂神采奕奕,有八駿馬的襯托,加上本人也英俊萬分,所以一行人馬沿途都受到熱情招待。他先是到達犬戎地區,這裡居住著蒙古草原最早的遊牧民族;接著西行,順黃河而上又登崑崙,遊歷了名山美景後,便來到了西王母的地盤。


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周穆王率領七萃之士,駕著八駿,造父、伯夭作嚮導,浩浩蕩蕩

西王母瑤池之上會見周穆王

好客的西王母盛情款待周穆王,特意安排了歡迎宴會。席桌上滿是山珍海味,美酒佳餚,賓主頻頻舉杯,深深感動了周穆王。就這樣鼓樂齊鳴,他們隨之賦詩作答,推杯換盞之中結下真誠的友誼。

然後,西王母又陪同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四處遊覽參觀。周穆王登上山時,專門立石為碑,親筆寫下“西王母之山”,種下槐樹以表到此一遊。

分別之時,周穆王贈送西王母許多隨行帶上的精美禮品,而西王母也回贈奇珍異寶,互道珍重後揮手作別。


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西王母像



其實《穆天子傳》中的內容,八駿馬、西王母、異域風情、珍禽怪獸、奇花異草等,通通表達出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追求著自由和浪漫相結合的情感境界,他為什麼用周穆王為主人公,或許穆天子的帥氣征服了作者,遺憾此人始終是無名氏。

書中西王母的形象煥然一新,告別《山海經》的“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的醜陋怪物形象,變成容貌無雙且才氣四溢的女神了。

毫無疑問,作者心中的男神和女神早已定好人選,否則為何偏偏是這兩個沒有交集的人物呢?周穆王毋庸置疑絕對存在的,西王母呢?

所以《穆天子傳》就是部神話小說。


神話:戰國魏襄王墓中挖出美麗的故事

西王母像


西王母原本是中國遠古時期一個西方部落的圖騰,傳說她住在玉山,長著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齒,蓬著頭髮,唱歌所發的聲音如同野獸叫嘯。

形象嚇人,可她掌管厲災和殘殺之氣,所以其信仰影響還是很大。本是圖騰的她從戰國開始讓人們神化為人,漢朝是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後來又變成三十來歲的美婦人,掌管長生不老。

再後來又成為天帝的女兒,一位雍容華貴的天界女仙。而中國素有天地之道,始於夫婦之說,於是人們又給西王母配上一位夫君,玉皇大帝算起來是她最後一位夫君,此時的西王母就是我們熟知的王母娘娘了。

西王母形象的轉變,或者與《穆天子傳》中的形象描寫有關,人們覺得這種相貌比原來的好多了,神仙本來就是由人各種想像出來的,千變萬化又何嘗不可?


End


果 笑

送摘抄 每人都身懷天賦,但如果用會不會爬牆的能力來評判一隻魚,它曾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