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能不能過聖誕節?

昨天是聖誕節,我想悟空問答裡肯定有人會提問聖誕節該不該過,結果我真得刷到一個提問:

標題“西方聖誕節平安夜,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小孩子大學生都很喜愛嗎?

內容:現在中國的小孩子到大學生,都喜歡上了這個歪果的節日,我想是90年代,商家開始的聖誕節活動,為吸引消費,才趁虛而入。

提問內容中用了”乘虛而入“,我想提問者應該對中國人過聖誕節持否定態度。剛好,昨晚我需要上街一趟,於是我就想看看今年的聖誕節有什麼變化沒有?

和往年一樣,商場裡依舊放著《鈴兒響叮噹》的曲子,店員們依舊帶著聖誕帽,聖誕書和聖誕掛件也有序的擺放在商場裡,打開朋友圈依舊能看見聖誕樹、聖誕禮物和聖誕氛圍。今年的聖誕節和往年沒有什麼區別。

那麼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呢?

中國人能不能過聖誕節?

有人說聖誕節起源於西方宗教,屬於宗教節日,所以中國人不應該過聖誕節。我們先來看看聖誕節的起源,聖誕節最先起源於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是個祭祀農神薩圖爾努斯的大型節日。當時的古羅馬是奴隸社會,到了農神節這天,奴隸可以獲得一時的自由來參加慶祝,可以想象農神節在古羅馬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後來古羅馬被基督化,農神節被改造成了基督教的官方節日,名字雖然變了,但一些習俗被保留了下來,比如互贈禮物,而農神節上的題詩演變成了贈送卡片。

所以追溯本源,聖誕節並不是屬於任何宗教。到了19世紀,出現了聖誕老人。

聖誕老人的原型是荷蘭一名叫尼古拉的老人,他喜歡暗中幫助人,在長襪子裡裝滿金子送給窮人。這個老人的故事被荷蘭傳教士帶到美國,演變成了聖誕節派送禮物的聖誕老人。

中國人能不能過聖誕節?


在我國,19世紀剛好是清朝末期,被炮火轟開的大門,迎來了列強,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的宗教文化。那時的傳教士湧入中國,也帶來了聖誕節,但當時聖誕節只在教會和外國人居住的社區慶祝。

到了民國時期,不再施行封國政策,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擁入,聖誕節也開始普遍被人們接受。

到了20世紀30年代,聖誕節成了國人的狂歡娛樂節日,當時的聖誕節依然有宗教的氛圍,原因在於當時的不少政府官員都是基督教徒。

後來爆發內戰,聖誕節一度被人們遺忘。

改革開放以後,聖誕節又重新回到人們視野。這個時候的聖誕節已經完全脫去了宗教的外衣,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娛樂節日,贈送禮物,聖誕老人,聖誕樹這些有節日氣氛的元素被保留了下來。

不僅在中國,在國外,聖誕節也成了非基督教民眾的大型節日。每每到了平安夜,孩子們只會期待聖誕老人會送什麼禮物,可以說聖誕節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國外拍過不少聖誕節的電影,大多都是輕鬆有趣,充滿童趣的。我記得有一部聖誕老人電影講的是不相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大人們看不見聖誕老人,而相信聖誕老人存在的孩子卻看得見,由此教會小朋友“相信”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所以我覺得,對於已經脫去了宗教外衣的聖誕節,沒有必要把高度提升到國家,政治層面,中國人過聖誕節只是為了娛樂和表達祝福而已。

中國人能不能過聖誕節?

最後就用《太陽報》編輯給8歲小女孩回信中的幾段話來結束這篇圖文吧。

小女孩寫信給《太陽報》問聖誕老人是否存在?

這是人們容易懷疑一切的時代,他們深受時代影響。除非親眼看見,他們不相信;如果自己不理解,就是不存在。

但是所有人的腦袋,無論大人的,還是小孩的,都是很小的。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浩大的宇宙裡,相比於他周邊無所不知,無邊無際的世界,人類在智力上就像一隻昆蟲,一隻螞蟻。

聖誕老人確實存在。他的存在,就跟我們相信愛、善心、忠實是存在的一樣。世界上如果沒有聖誕老人該多麼無聊!再也沒有孩子氣的信仰,沒有詩歌,沒有浪漫,沒有快樂,生活變得無可容忍。孩子給世界帶來的光也將熄滅。

最真實的事情,反而是大人和小孩是看不見的。沒人能想象到這世界上所有人們沒見過或見不到的奇蹟。

但是你見不到的世界裡有一層布障,即使世界上最強最強的人也拉不開。只有我們的信仰、幻想、詩歌、愛、浪漫,才能推開那層布障,讓我們看到至高的美麗和光輝。這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真實和永恆的了。

這些就是優質文化為我們留下的瑰寶,在遭受遭難時,可以支持我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