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以反貪為題材的《廉政風雲》電影隨著春節的過去已經緩緩落下帷幕,但是港片所帶來的情懷卻令我們始終記在心間。香港,這座具有歷史感和時代感的城市,塑造出了無數經典之作。香港電影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了,而是一種情懷,一種懷念。

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一個時代塑造一代人。細數香港電影的經典,有快意恩仇的武俠電影,血腥暴力的黑幫電影、細膩文藝的寫實電影和獨樹一幟的港式喜劇電影......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期,就像沒有人不知道杜琪峰的《毒戰》和《黑社會》;沒有人不知道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阿飛正傳》;沒有人不知道徐克的《青蛇》和《倩女幽魂》。又或者沒有人不知道梁朝偉、張曼玉、林青霞、張國榮、王祖賢、周星馳......他們是香港電影時代塑造出的巨星,也是香港電影時代的一張張“活名片”。我相信對許多沉迷於香港電影的人來說,香港影片已經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過往了,這些過往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沖淡,反而歷久彌新,再難忘懷。

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銘記。就像《半生緣》裡的曼幀和世鈞那回不去的曾經;就像《甜蜜蜜》裡李翹和黎小軍那註定相遇後又走散的愛情;就像《大話西遊》裡的至尊寶,不帶金箍,就救不了紫霞,戴上金箍,就愛不了紫霞的無可奈何。只爭朝夕的緘默並非永垂不朽,這一路走來,見證了香港電影業的起起伏伏,港片輝煌的時代已經過去,當年紅極一時的影壇巨星也已經陸續隱退,就像沒有什麼會永遠輝煌。但是啊,也時常會想起發哥梳著大背頭西裝革履的樣子;也會想起張國榮稚嫩臉龐上唯唯諾諾的書生模樣;也會想起張曼玉那穿著旗袍美豔動人、不可方物的樣子;也會想起林青霞一襲紅衣、長髮飄飄的樣子......太多太多的經典不可複製,懷念這些演員們的經典形象,也懷念香港電影的經典歲月。

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一部電影,一個經典,一段歲月。港片的成功就像時代的浪潮一樣不可更迭,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三點。首先,香港地少人多,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香港影片很多都充滿江湖豪情和俠義氣息,港片導演們用自己對江湖的理解詮釋出了一個又一個影片經典。例如黑幫電影《古惑仔》就體現著兄弟之間義薄雲天、情比金堅的情義;《笑傲江湖》、《龍門客棧》、《臥虎藏龍》等等都闡釋著江湖歲月裡的武俠精神。

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其次,在港片最鼎盛的時期,我國正實行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政策。各種類型的影片爭奇鬥豔,層出不窮,喜劇片、武俠片、黑幫片、文藝片、警匪片……這些類型的電影不僅在香港影壇“盛放”,也在世界影壇名列前茅。最後,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在資本主義文化輸入的情況下,依然被中華文化所影響和滲透。作為香港電影重要組成部分的邵氏電影,就十分注重對中華文化的挖掘和繼承。例如李翰祥導演的《梁祝》就完美地將中華文化與影視藝術相結合,其黃梅戲基調、山水畫意境、“天人合一”思想,無不體現著中華文化的影響力。還有《食神》電影中的無數中國菜品、《大話西遊》電影中的“西遊記”典故等等,以港式幽默的方式處理之後更具中國化、國際化。

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善於取景是港片的又一特色。在各種港片裡我們都能見到或破舊或擁擠的居民樓,這些充滿香港特色的居民樓,都是電影中溫情與懷舊的化身,充滿著濃厚的地方氣息和厚重的年代感。在港片中出鏡次數較多的還有天橋,在言情片中你可以看見男女主角在天橋上並肩散步、共話人生的場面;也可以看見警匪片中警察和劫匪在天橋上互相打鬥的場面。可以說各類“情懷鏡頭”中都有天橋的畫面和印記,香港天橋已經成為一個標誌性回憶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此外還有香港的各個街道,港片中你能看到穿梭在街道里的出租車、高樓大廈、小吃街,還有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這些都體現著港片裡獨一無二的時代印記,讓人對影片裡的每一個場景,甚至對這座城市充滿著嚮往和期許。

從《廉政風雲》談港片記憶:小春華仔發哥星爺,港片已是一種情懷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港片的輝煌時代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港片的美好情懷卻會一直長存我們心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