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後,我軍迅速調集了大量軍隊和大批幹部開赴東北,先行控制了東北。

面對如此被動局面,心急如焚的蔣介石任命愛將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率幾十萬精銳部隊前往東北進行“軍事接收”。

1945年10月底,國民黨第十三軍和五十二軍先後由美國軍艦運抵秦皇島登陸,並沿北寧線向山海關進犯。我軍計劃在山海關至錦州一線層層設防,將國軍阻在關內。然而,主觀願望與實際情況相差太遠。

我軍在山海關的守軍只有率先出關的冀熱遼軍區李運昌部第十九旅四十六團、四十七團和第二十二旅六十四團兩個營不足6000人。而前來進犯的精銳國軍兵力有7萬之眾,特別是第十三軍清一色的美式軍械,火力強大。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我軍進入山海關

10月31日夜,國軍先頭部隊一個營向我山海關守備部隊發起試探性進攻,被我四十六團擊退。11月2日,敵軍再派一個團兵力,向山海關北山高地發起猛烈進攻,企圖佔領山海關以北的石門寨、九門口、角山等核心制高點,然後再向城內進攻。經過一場激戰敵軍得逞,居高臨下的敵人甚至可側射第十九旅指揮所,大大地威脅我軍整個防守陣地。

於是,第十九旅旅長張鶴鳴嚴令四十六團團長龍水文,帶3門迫擊炮反擊敵人,務必奪回陣地。在龍水文的指揮下,迫擊炮打出200多發炮彈,精準炮火覆蓋下山頭幾近削平,敵人無法立足士氣銳減,我軍乘勝以一個團兵力衝至山頭以抵近白刃戰將關北陣地奪回。隨後敵軍使用美式武器,在猛烈炮火掩護下輪番發動進攻,均受到我第十九旅英勇阻擊,迫使敵人在石河以西不能前進一歩。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國軍炮兵

我軍電令正在向東北開進的山東渤海軍區第七師3個團7000多人火速增援山海關。第七師於1945年10月初挺進東北,在路上已步行一個多月,接令後晝夜兼程於11月3日晚趕到山海關,未及休整立即投入戰鬥。

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任命山東軍區第七師師長楊國夫為山海關守軍總指揮,第十九旅旅長張鶴鳴為副總指揮。4日,國軍第十三軍向山海關我軍陣地發起進攻,國共爭奪東北的第一仗之山海關保衛戰全面展開。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開國中將楊國夫

時值11月已是秋風蕭瑟,但戰士們卻仍穿著破舊的單衣、單褲,加上初至遼西沒有群眾基礎,老百姓早已躲藏起來,沒人送飯、送水、送彈藥,甚至連給傷員抬擔架的人都找不到,山東兵第一次打這種無群眾支援的仗甚是吃力。在這種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山東軍區第七師的士氣仍然非常高漲,面對數倍於己的國軍,各陣地英勇戰鬥,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國軍數次進攻受挫後,國民黨第十三軍軍長石覺忽見對陣的東北人民自治軍隊伍中又多了一路人馬,不敢戀戰急忙撤兵,全力構築起工事。一連過了兩天,石覺還是沒動靜,敵人在搞啥名堂?楊國夫終於忍不住了,憑著多年打游擊培養出來的戰鬥經驗,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裡疾速翻騰。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國民黨軍瘋狂進攻

11月6日深夜,楊國夫派出十九團兩個營潛人敵十三軍八十九師陣地。這些擅長游擊戰的戰士們機智靈活地從中間地帶深人敵軍陣地內部,手榴彈爆炸聲和槍彈聲剎那間響成一片,不知情況的國民黨軍暈頭轉向,兩側的輕重機槍向著中間陣地一齊掃射,自相殘殺猛打一夜。

這次夜襲我軍斃俘敵350多人,繳獲炮1門、輕重機槍19挺、步槍50多支。仗雖打到這個份上,山海關戰役對敵我來說卻仍是一場“懵懂戰”,不僅敵人對我軍兵力不清楚,我軍對敵軍部署情況同樣也不清晰。

氣急敗壞的石覺嚴肅處置了自相殘殺的軍官,兩天後大體查明瞭我軍兵力配置:我軍約有1萬多人駐守在山海關、角山、九門口和義院口一帶,主力則集中在山海關和角山兩地,部隊裝備不全、火力薄弱,而主帥林彪所率部隊尚未到達山海關。

由於山海關防禦陣地縱深很淺,此時山海關前線暫時的勝利,並沒有改變敵強我弱的被動局面。11月13日,杜聿明親率十三軍團以上軍官,前往十三軍遭到楊國夫部夜襲的前線陣地視察。此行杜聿明發現我軍根本沒有炮火支援,陣地上所有的彈痕、彈坑都是手榴彈留下的。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我軍機槍陣地

返回後他立即下達作戰命令:以十三軍主力第四師、八十九師擔任山海關正面主攻,以第五十四師攻佔九門口,五十二軍的第二十五師迂迴進攻義院口,其餘部隊為總預備隊,總攻時間定在11月15日清晨。

11月15日早晨,杜聿明親自到九門口督戰,指揮國民黨十三軍五十四師運動到九門口率先發起總攻。此時,擔任迂迴任務的敵二十五師則向義院口進攻,以策應五十四師。

在杜聿明的鐵腕督戰下,這次十三軍的攻勢異常兇猛,動用了大批重炮猛轟我軍的山頭陣地,剎那間炮聲如雷、槍彈如雨、硝煙瀰漫。面對敵人新一輪猛烈的炮火和多路拼命進攻,在強敵面前山東部隊表現出堅韌的戰鬥意志,七師指戰員們班自為戰,有時甚至人自為戰,重點陣地敵我雙方反覆爭奪,幾易其手。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國民黨軍調來重炮

鋼鐵七師雖頑強反擊,但因雙方火力懸殊太大,至15日中午時分,國民黨十三軍五十四師已攻克九門口、黃土嶺一線。這一最險要的關口失守後,其他各關口都受到了動搖。黃昏時候,義院口也被敵五十二軍二十五師佔領。隨後敵二十五師以兩個團輕裝偷越城子峪長城,迂迴至綏中永安堡,成功實現了穿插,割裂了山海關我軍與錦州的聯繫。要命的是,此時我軍沒有戰役預備隊去阻擊這批敵人,敵人很快就會趕到我軍的背後,使我軍陷入腹背受敵被夾擊的絕境。

當血戰中的楊國夫從地方同志口中得知九門口、義院口均已失守,且敵人已經迂迴到了我軍側後的態勢下,身經百戰的楊國夫驚得脊樑骨一陣發涼,他明白此時仍然堅持正面堅守不僅沒有意義,而且一旦敵人形成了大合圍,我軍在山海關地區的部隊就會被全殲。危急關頭,總指揮楊國夫需要立刻作出艱難抉擇:是繼續堅守,還是撤出戰鬥放棄山海關?

當時,混戰中的楊國夫與誰都聯繫不上,既無法向林彪請示,也無法報告上級。選擇撤退,這明擺著與上級要求長期堅持的命令相悖;選擇堅守,與數倍於己前後夾擊態勢下的強敵硬拼,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全軍覆沒。撤還是不撤?

在密集的槍炮聲中他努力使自己的情緒鎮定下來,滿懷深情地注視著眼前這些極度疲憊、衣衫襤褸的戰士,有的士兵連鞋都沒有了仍赤著腳打仗,戰壕裡有不少掛彩的傷員仍咬緊牙關舉槍向敵人射擊。

在取得大夥理解支持後,楊國夫沒有等待李運昌的撤退命令果斷下令:各部隊應逐次交叉掩護撤退,迅速脫離山海關戰場,以後上級追査擅自撤退的責任,由我楊國夫負責!於是11月16日早晨,第七師防守部隊撤出山海關向綏中方向退去,只留下少數人擔任掩護。

與此同時,敵十三軍當日早晨向山海關正面陣地發起總攻。留守的自治軍人員打了幾槍也撤走了,杜聿明輕鬆獲勝。16日下午,敵十三軍與五十二軍的迂迴部隊在山海關以東會師,宣告國民黨軍已佔領山海關,打開了通向東北的大門。

開國中將楊國夫,擅自撤守山海關反被表彰?鐵血22天足以彪炳史冊

我軍撤出山海關

在山海關保衛戰中,楊國夫率領1個疲弱之師兵力以傷亡千餘人的巨大代價,抗擊了國民黨兩個軍的進攻,堅守山海關12天,加上與先期拒敵的冀熱遼部隊鏖戰,我軍在山海關共阻擊國民黨軍隊22天,極大地遲滯了國民黨軍進入東北的速度。在完成任務後抓住有利時機迅速撤出戰鬥,保存了有生力量,後來不僅沒有任何人追究楊國夫“擅自撤退”的責任,七師反而受到中共中央的通令表彰。

山海關之戰後,楊國夫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六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副軍長等職,先後參加四平攻堅戰和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勳,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