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山東有多牛?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兵力我軍第一

抗戰時期,山東湧現了很多地方武裝開展抗日活動。此外,山東還有國軍武裝,數不清的地方武裝。山東發展成第一大根據地,兩位元帥功不可沒。


抗戰山東有多牛?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兵力我軍第一


1938年4月底,徐向前率129師部分部隊到河北南部發展。據徐帥個人回憶錄記載,冀南八路軍”解放臨清、高唐、臨漳、內黃、清豐、滑縣等二十多個縣城,消滅日偽軍萬餘人,爭取偽軍反正五千餘人,收編數十股雜色武裝和二十餘縣的民團、保安隊,建立了五十一個縣的政權,控制了西起平漢線、東至運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人口逾八百萬”。

徐帥領導下,冀南抗日根據地發展迅速。1939年春夏,日軍集中兵力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其中5個師團3萬餘人分11路圍攻冀南八路軍。徐帥回憶“這次反掃蕩異常艱苦”,堅持到1939年5月,日軍不得不撤出根據地。

1939年5月,徐向前奉命前往山東工作,從此離開了冀南,離開了129師。


抗戰山東有多牛?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兵力我軍第一


徐帥接到命令後,帶上一個小分隊和從八路軍總部、抗大第一分校選調的幹部,1939年6月7日到山東。當時山東除了鬼子,國軍,還有多支我軍部隊:

一、由原地方起義武裝,張經武任縱隊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轄八個支隊,活躍在魯中、魯南及膠東地區,兵力4萬餘人;

二、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一二九師津浦支隊為基礎,組成的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肖華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開創了冀魯邊平原根據地,控制了15個縣的地域,兵力2萬多人;

三、第一一五師師部及第六八五團。由代師長陳光、政治委員羅榮桓率領,與地方武裝合編後為蘇魯豫抗日支隊,兵力8000人左右。

徐向前對這些部隊進行了整合。整編地方武裝,從115師抽調幹部充實,前後抽調了2000多人。加強主力部隊,又從山東縱隊一次性抽調3萬餘人槍給115師,加強交流。

1940年6月1日,徐向前離開沂蒙山區,回延安彙報工作。

徐帥離開後,山東抗日武裝進行了整合。羅榮桓元帥領導下,山東的抗日武裝最後全部統一在一起,發展了魯南、魯中、膠東、清河、冀魯邊、濱海等6個軍區。

到1944年,日軍兵力被抽調南下,剩餘日軍只能待在交通幹線、戰略要點和工礦區的一些守備重點,數量只有2.5萬人。由於吳化文、厲文禮、張步雲、榮子恆等人率部先後投敵,20萬偽軍是日本維持山東的主要力量。

號稱“抗戰主力”的國民黨軍,在山東影響非常有限。他們沒有統一的政權中心,各自為政,僅剩的6萬部隊之間矛盾重重,有的同日偽秘密聯繫,甚至接受日偽軍的番號,有的對日偽和八路軍之間兩面討好,也有的向八路軍靠攏。

幾年時間裡,八路軍迅速發展,主力部隊,還有各級軍區,軍分區的部隊已經達到了幾十萬人。羅榮桓一貫謙虛謹慎,此時也非常欣喜,1945年7月7日《大眾日報》上撰文:“山東有了屹立不可動搖的基礎,一如泰山之不可拔一樣。”


抗戰山東有多牛?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兵力我軍第一

截止1945年8月20日,我軍在山東的部隊如下:

第一師,師長梁興初中將。

第二師,師長羅華生少將。

第三師,師長王建安上將。

第四師,師長廖容標中將。

第五師,師長吳克華中將。

第六師,聶鳳智中將。

第七師,楊國夫中將。

第八師,王麓水,1945年12月13日犧牲。

此外,還有11個旅地方部隊:

警備第一旅,旅長陳奇少將。

警備第二旅,旅長吳瑞林中將。

警備第三旅,旅長錢鈞中將。

警備第四旅,旅長孫繼先中將。

警備第五旅,旅長賈若瑜少將。

警備第六旅,旅長劉賢權少將。

警備第七旅,旅長趙寄舟,1947年被撤職 。

警備第八旅,旅賀健少將。

警備第九旅,旅長趙傑少將。

警備第10旅,旅長張仁初中將。

警備第11旅,旅長莫正民(起義偽軍),1946年轉地方工作。

在山東境內,我軍有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渤海等5個軍區、8個師、11個警備旅、1個海軍支隊。至9月初,連同地方武裝共27萬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