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南飛過冬,為何不一直在南方,春天又飛回來?

黃河浪水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相信大家在看到這些來自著名兒歌《小燕子》裡的文字時,腦海裡都是自帶音調的。在我們的心目中,玲瓏又可愛的燕子就是春天的使者,從古至今,人類一直都對燕子愛護有加,燕子也早就把人類當成了自己的朋友。作為一種候鳥,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燕子都會準時地出現,為我們帶來春天的氣息,而在每年冬季來臨之前它們就會離開。

通常我們都會認為,燕子的離開是因為它們畏懼寒冷,需要飛往溫暖的南方去躲避寒冷的冬天,然而這種認識並不全面,其實燕子的羽毛通常都比較厚實,對寒冷的抵抗力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差,而燕子之所以會在冬季來臨之前向南方遷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食物的匱乏導致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燕子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昆蟲,而絕大部分昆蟲都會在冬天銷聲匿跡,它們要麼被凍死了,要麼就冬眠了。

我們不難想象,這個燕子過冬的南方一定是一個氣候溫暖並且食物充足的地方,那麼問題就來了,燕子南飛過冬,為何不一直在南方,春天又飛回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燕子過冬的南方,究竟是什麼地方。

上圖是燕子在地球上的遷徙圖,其中黃色的區域是我們北半球夏季的時候燕子的分佈區域,而藍色的區域則是我們北半球冬季的時候燕子的分佈區域。我們可以看到,亞洲的燕子最遠能夠飛到遙遠的澳大利亞,歐洲的燕子則會飛越廣袤的撒哈拉沙漠,然後可以一直飛到非洲的最南端,而美洲的燕子也毫不遜色,將自己過冬的棲息地延伸到了南美洲的腹地。

看來燕子過冬的南方要比我們想象中的要遠得多,很多區域都是位於地球的南半球,那麼為什麼它們會飛這麼遠呢?其實這是因為燕子在追逐夏天,地球自轉軸有一定的傾斜度,這使得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年四季,並且也形成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顛倒”,比如說北半球是冬季的時候,南半球就是夏季。

於是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燕子之所以不一直呆在南方,是因為這個南方通常都不會一直都是氣候溫暖並且食物充足的地方,當南方的氣候開始轉涼的時候,燕子就要準備飛往北方了。

看到這裡可能就有人要問了,地球赤道附近很多區域的氣候都一直保持溫暖,並且昆蟲也很多,為什麼燕子不乾脆直接呆在這些區域內呢?

其實在赤道附近適合燕子生存的區域並不算很多,並且在這些區域裡還存在著許多其他的物種與燕子搶奪生存空間,相比之下,處於夏季的溫帶同樣也是一片萬物生長的景象,而且這裡可以生存的區域更加遼闊,很多地方的食物甚至比熱帶還要豐盛,非常適合燕子繁衍後代。因此對於燕子這種飛行能力很強的鳥類來說,與其和其他物種在狹小的空間裡競爭,還不如飛到溫帶來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燕子都要遷徙,在上面的燕子遷徙圖中,你會發現一些綠色的區域,因為這些地區一直都是氣候適宜並且食物也很充足,所以在這些地區的有些燕子會出現“偷懶”的情況,它們會一年四季都呆在這裡。


在燕子的遷徙之路上橫亙著來自高山、沙漠以及大海的阻礙,可謂是充滿了艱辛,每年都有很多燕子在遷徙途中失去生命,再加上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現在的燕子數量已經少了很多,在我們的小時候,經常看到密密麻麻的燕子站在電線或電杆上嘰嘰喳喳地鬧個不停,但這樣的場景已經變得越來越少,甚至在有些地方,燕子的身影都已消失不見。

筆者認為,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物種都應該有著自己的精彩,倘若我們人類再不注意保護自然環境,等待人類的,或許並不是一個美好的明天。



回答完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魅力科學君


燕子是跟隨蟲子的足跡遷徙的,因為燕子只吃活的蟲子,寧可餓死也不會吃糧食和落地蟲!

前幾年,我特意留意,北緯44度的吉林,燕子什麼時候會突然消失。

據我觀察

吉林省10月4日那天,燕子在電線杆上嘰嘰喳喳的集體開會。第二天就一隻燕子都沒有了。

因為東北10月5日開始,蟲子就少了,

需要向南飛找吃的。一直冬天飛到蟲子多的地區。然後在那裡過冬。不築巢!

到了春天

只討論 黑河~騰衝線以東的季風區。

暖溼氣流會隨著颱風北移!

2~3月份,廣東地區進入雨季,部分燕子到達廣東築巢

4月,長江流域雨季,燕子的一支到達長江築巢

5月,黃河地區雨季,燕子到達山東河南

6月,遼河,松花江流域雨季,燕子到達山海關

7月,黑龍江北部,西伯利亞地區進入雨季,燕子到達西伯利亞!

為什麼松花江流域自古就是興兵之地?

扶余,高句麗,鮮卑,契丹,女真,甚至蒙古,滿清都是誕生於赤峰~通遼~長春~哈爾濱這個地區?

因為這是現階段,全國唯一雨熱同季的區域!

也就是白晝時間最長的六月下旬,吉林省是雨季。糧食自然高產!

在古代,或許氣溫低幾度,暖溼氣流比現在慢,所以之前黃河流域是文明發祥地!

那麼就涉及到一個爭議問題:

南方的燕子是不是在二月全體出動向北飛行?燕子的家,在南方還是北方?

我覺得燕子的家是在北方

(有巢才有家)

比如一個老師,每天在學校呆12小時,在家住10小時,路上2小時,他的家也不是學校![微笑]

如果非要給燕子起一個科學的名字:我覺得應該叫【季風鳥】


東北味道


燕子在南方怎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燕子什麼時間回北方的準確時間,只要那裡開始有蚊子了,過後兩到三天燕子就會來。或者聽到有蛙聲叫那天保證來燕子,我在黑龍江雙鴨山地區燕子來的時間在5月5日-5月7日。決對準確。


佛馬基斯三


燕子是一種候鳥。冬天來臨之前的秋季,它們總要進行每年一度的長途旅行——成群結隊地由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去那裡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溼潤的天氣,而將嚴冬的冰霜和凜冽的寒風留給了從不南飛過冬的山雀、松雞和雷鳥。表面上看,是北國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離鄉背井去南方過冬,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再由南方返回本鄉本土生兒育女、安居樂業。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原來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且它們從來就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於在樹縫和地隙中搜尋昆蟲食物,也不能橡松雞和雷鳥那樣雜食漿果。種子和在冬季改吃樹葉(針葉樹種即使在冬季也不落葉)。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鳥和旋木雀那樣去發掘潛伏下來的昆蟲的幼蟲、蟲蛹和蟲卵。食物的匱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以得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燕子也就成了鳥類家族中的“遊牧民族”了


努力尋找開心


燕子和大雁一樣,屬於候鳥,春往北飛,秋往南歸。

年年春秋,來回大遷移的燕子,有兩種:一種是麻燕,它築巢選址是在屋簷下,築巢的形狀如同葫蘆瓢扣在房簷下。另一種是紫燕,從外觀上看,比麻燕略小一點點,它築巢選址是在屋裡房檁上,其形狀如馬蹄。

在我的家鄉吉林松原,每年的初春,農民還沒有開犁種地,燕子就陸續地飛回來了。有的燕子又回舊巢,有的又築新舍。

近年來,由於氣候原因,十春九旱,使村口村邊蓄水的池塘無水可存。外加上農戶居住的土坯房,都改造成了磚瓦房,房簷變成水泥的,屋裡天棚是扣板的,燕子築巢十分艱難。同時給燕子的繁殖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有就是,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在天空飛舞的各種昆蟲也在逐步減少,給燕子的生存也帶來了隱患。在民間雖然沒有人為的捕殺,可是燕子卻越來越少了。

燕子的食物,是在空中,北方秋後到春前,是寒冷的季節,天空中的各種昆蟲也已經消失,燕子只有適應大自然的規律,秋天帶著全家南移,春天又過千山萬水,回來繁殖後代。而南方,北方的冬天裡,那裡是夏季,依然有食物可尋,所以 ……

謝謝點讀!




研語涵


燕子。

他們往南飛。南方氣候比較溫暖。為什麼他們又要遷往北方?

他們從北方遷往南方的時候,天氣變冷。對於燕子來說,他們應該也是比較怕冷的。身體承受不了寒冷的天氣。更重要的是天冷食物的缺乏,蟲子已經冬眠了。沒有更多的食物讓他們撐過一個冬天。所以他們必須飛往南方去尋找食物更多一點的地方,更加溫暖一點的地方。

當燕子從南方又要遷往北方的時候。那是因為南方的食物已經差不多被他們吃了。他們在南方待過了秋天和冬天。所以他們還需要去尋找食物更多一點的地方。

當北方的萬物復甦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蟲子飛出來長出來。供燕子享用。所以他們又要從南方遷往北方。

也許這就是燕子為什麼要從北方遷往南方,又要從南方遷往北方。




劍蝶65078221


問:燕子南飛過冬,為何不一直在南方,春天又飛回來?

燕子過冬去的南方,不是中國的南方,而是亞洲的南方,也就是熱帶。

因為燕子的食物是昆蟲的成蟲,也就是蛾子,冬天北方天寒地凍,蛾子全被凍死了,燕子沒有了食物,就飛去了南方,北方的冬天,南方正是蛾子產卵滿天飛的時侯,燕子飛到南方才有食物。

但是燕子一生的意義不止是生存,還要繁衍後代,要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南方隨有食物,但鳥類物種太多,爭搶食物,有限的食物只夠維持生存,不能保障育雛的提供,況且南方的天敵太多,不適宜燕子育雛繁衍。

北方的夏季食物多了起來,而北方也最適宜燕子育雛,所以燕子若要繁衍,必須飛回北方。

其實,北方才是燕子真正的家,因為南燕子在南方沒巢,在北方才有窩,所有的燕子都是生在北方。

燕子的遷徙是南飛北歸。


生產隊長老楊


燕子和大雁一樣屬於典型的遷徙鳥。繁殖結束後,幼鳥仍跟隨成鳥活動,並逐漸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來前南遷越冬。

且北方的冬季是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鳥和旋木雀那樣去發掘潛伏下來的昆蟲的幼蟲、蟲蛹和蟲卵。食物的匱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以得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


燕子是候鳥。也就是它們會隨著氣候的變化遷徙。冬天北方氣溫低,不適合它們生存,所以它們要南遷,而夏天北方氣溫高,也不適合她們生存,所以有遷回北方。

同時,北方的冬天草木枯竭,它們難以找到食物,這也是南遷的一個原因。 不回氣候遷移的鳥,叫留鳥。一是它們能適應低溫天氣,同時它們會儲藏過冬的食物。


老高的生活日記


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夏末秋初的時候這些鳥類由繁殖地往南遷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時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這些隨著季節變化而南北遷移的鳥類稱之為候鳥。

鳥類在溫帶地區繁殖的好處是溫帶地區夏季晝長夜短,有更長的白天可以覓食、哺育幼雛、避免在物種繁多的熱帶地區繁殖所須面臨的巢位與食物競爭,並且溫帶地區夏季的昆蟲量也比熱帶地區豐富,同時溫帶地區天敵較少,天敵的捕食壓力相對較低。但是溫帶地區冬季氣候嚴寒,經常面臨食物缺乏的問題。在熱帶地區則相反,繁殖季面臨巢位與食物資源的強烈競爭,同時天敵的捕食壓力也比較大,但是冬季的氣候溫和,且冬季食物資源也比溫帶地區豐富很多。候鳥則因為夏天在溫帶地區繁殖,冬天在熱帶地區過冬,而兼取兩地的好處。

我們知道燕子是一種候鳥,冬天來臨時會進行南遷,但是南到多遠?江南還是東南亞?據說燕子每年的南飛都會飛到南亞或者是東南亞。早在幾千年前,對燕子的飛遷習性,古代的詩人曾這樣描述:“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燕子在冬天來臨之前的秋季,它們總要進行每年一度的長途旅行——成群結隊地由北方飛向遙遠的南方,去那裡享受溫暖的陽光和溼潤的天氣,而將嚴冬的冰霜和凜冽的寒風留給了從不南飛過冬的山雀、松雞和雷鳥。表面上看,是北國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離鄉背井去南方過冬,等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再由南方返回本鄉本土生兒育女、安居樂業,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原來燕子是以昆蟲為食的,且它們從來就習慣於在空中捕食飛蟲,而不善於在樹縫和地隙中搜尋昆蟲食物,也不能橡松雞和雷鳥那樣雜食漿果,種子和在冬季改吃樹葉(針葉樹種即使在冬季也不落葉)。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沒有飛蟲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鳥和旋木雀那樣去發掘潛伏下來的昆蟲的幼蟲、蟲蛹和蟲卵。食物的匱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來一次秋去春來的南北大遷徙,以得到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燕子也就成了鳥類家族中的“遊牧民族”了。


科學域


燕子對於自已的生存條件,非常講究,溫度適宜,不能太潮溼,每年秋天,飛向溫暖的地區,在飛往途中,吃蚊子類生物,當然了《大米粒》最好,拿中國來說在東北林區,屯民的老式房子裡的牆上,一溜燕窩,十多隻,享受大森林的生活,在往南黃河以北區都有。燕子不在南方一直呆下去,好像南方一過四月,溫度升高,潮溼,雨多,所以在每年清明後,燕子飛越長江,淮河,黃河,在北方生活,燕子非常通人性,回到北方的巢穴後,為了回報主人,把燕窩造大點,讓主人吃點,可主人還捨不得呢,由其一見面,主人的鼻子一酸,燕子的豆眼一流淚,那場面非常動人。

燕子不會說話,它推薦一首歌《千言萬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