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困難,腳尖就朝向哪裡!”——新城鎮河口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忠祥疫情防控個人事蹟

“哪裡有困難,腳尖就朝向哪裡!”這是新城鎮河口南社區“四尖”工作法的動員令之一,也是社區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發出的號角,而吹響號角的人就是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忠祥。面對不期而至的重大疫情,他從臘月三十早上9點開始就投身到疫情防控當中,直到今天已連續四十多天堅守工作崗位,沒有休息過一天。其實他也是一名忙碌“疫線”的醫生的家屬,家裡也有生病的親人需要照顧……但這一切他此時已無法顧及,因為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曾經對疫情期間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同志說:“入黨要發自內心,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雖然現在情況逐漸好轉,但從開始形勢嚴峻之時,我內心早做了最壞的打算,去承諾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

“哪裡有困難,腳尖就朝向哪裡!”——新城鎮河口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忠祥疫情防控個人事蹟


“哪裡有困難,腳尖就朝向哪裡!”——新城鎮河口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忠祥疫情防控個人事蹟


“哪裡有困難,腳尖就朝向哪裡!”——新城鎮河口南社區黨支部書記徐忠祥疫情防控個人事蹟

疫情面前,他是一名“舌尖上的防控協調員”。小區勸返點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為了把好這道“關口”,他不厭其煩的給勸返員和檢測員叮囑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對登記檢測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問題和特殊情況進行協調解決,通過政策解釋和引導溝通爭取不配合的小區居民和外地返蘭人員的理解和支持。當小區一位租住戶因咳嗽發燒被蘭大二院發熱門診隔離醫學觀察後,他每天都會打幾次電話關心該隔離人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即使該隔離人員半夜三點給他打電話反映困難,他也耐心給予了安慰和幫助。為更細緻地掌握該隔離人員的情況,他協調聯繫到發熱門診的醫生了解該隔離人員核酸檢測的結果和相關問題。同時,他及時與其家人聯繫,給予他們心理慰藉,安排好他們居家隔離的相關工作。

疫情面前,他是一名“耳尖上的信息梳理員”。在疫情最緊張的日子裡,每天他都要挨個和轄區各企業車間負責人聯繫,瞭解掌握各車間外地返蘭人員基本數據和“五個一”隔離措施是否到位。每天他都要多次聽取勸返員、信息員、檢測員、排查員等關於勸返點登記檢測、隔離人員生活等防控工作的進展情況以及存在的困難問題。每當手機撥通或響起,不論是上級領導督促指導疫情防控,還是小區居民對疫情防控意見或建議,他都會對“耳尖上”獲取的各類信息進行總結梳理,從而改進社區“十面出擊”防堵疫情總方案的具體防控措施,更好地指導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面前,他是一名“指尖上的政策宣傳員”。為了增強轄區居民對疫情防控重要性的進一步認識,讓更多的外地返鄉人員、外地來蘭務工人員、探親人員等人群對疫情防控政策有更多的瞭解掌握,儘可能避免這些人群不必要的往返行程所產生的時間、精力和錢財耗費等矛盾問題,同時讓小區居民對疫情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他積極發揮“指尖上的黨建陣地”的作用,利用社區微信群等交流平臺,向轄區企業和居民們發佈最新的疫情防控通告和政策措施,解答居民們相關疑問。面對防控人員和物資緊缺的狀況,他積極動員黨員們到黨員先鋒崗站崗服務,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倡議居民們參與到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中,得到了轄區一些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疫情面前,他是一名“腳尖上的全科服務員”。大年初三,他帶領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排查小區現居住人員情況,重新摸清小區底數,為之後發放出入證和外出人員開具居住證明等後續工作提供可靠依據。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和排查員一道去小區、主幹道路、車站廣場等區域巡查個別居民不戴口罩、扎堆聊天等現象,並對其做思想勸導工作。面對沿街商鋪逐步復市營業,他主動與食藥部門聯繫,排查是否有聚餐等問題。每當企業車間有剛到的外地返蘭職工,他都要到企業車間現場查看隔離條件是否具備。社區防疫物資緊缺,他積極奔走聯繫購買物資,並個人捐贈價值1400多元的口罩、消毒液等物資,捐款1200元。收到去青春村小學接密切接觸者的防疫命令後,他沒有片刻猶豫,帶領社區副書記和2名消毒員冒著有可能自己也成為新的密切接觸者的風險,攜帶著消毒液奔赴青春村,現場為兩名密切接觸者做居家隔離的思想工作……

他的辦公室牆上掛滿了一幅幅小區居民的家庭情況示意圖,這是他幾年前走訪入戶回來後整理每一戶家庭情況而精心製作的,這次疫情防控也派上了不少用場,他對自己這一提前準備的“疫”考預習課感到欣慰。當有人想給他寫個人事蹟時,他曾表示拒絕,“在我看來,能夠戰勝疫情,大家平安,社區平安,小區人人平安,這才是真的!……對我來說不需要宣傳,大家各司其職把工作幹好更有意義!”——這就是他,一位樸實無華、低調內斂的共產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