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武术只能防身健身?别忘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也练功夫

在我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搏击术,一种健身术,它的功能性非常广泛。

我国戏曲、舞蹈界历来重视演员的武功训练,并把武术列为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武术还被广泛地吸收到戏曲、舞蹈等表演中去,如久负盛名的京剧《武松》,舞剧《小刀会》等,都大量吸收了武术的动作和造型特点,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你以为武术只能防身健身?别忘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也练功夫

梅兰芳

对于话剧、电影、电视演员来说,学习武术不仅可以作为基本功和实用演技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健美强身和提高表演耐久力的十分有效的手段。这是因为武术具有“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节奏鲜明”和意气奋发的民族气质。如朴实紧凑、刚劲饱满的查拳;舒展大方、飘洒优美的华拳;婀娜多姿、矫健抒情的绵拳;生动逼真,引人入胜的象形拳;连绵不断、怡然自在的太极拳等等,在全身各部关节和肌肉都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训练人的眼神,使之更加锐利、专注和明亮。

在技术上,武术要求有“八法十二型”。“八法”体现了人体与内外矛盾。其中手、眼、身法、步是“外四法”;精神、气、力、功是“内四法”。内外协调一致,就要做到“拳如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它在动静、快慢、松紧、轻重、高低节奏处理上,对比强烈,变化急骤,归纳为“

十二型”。即“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以及“欲动先静”,“欲刚先柔,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哲理,包含着神形转换和紧张放松交替人体活动的各个关节,肌肉群和几乎所有人体动作。

不难设想,一个演员如果掌握了这套形体技巧和精神气质,就能根据剧情需要,随心所欲,不只丰富了形体表现力,把动态美、造型美、艺技美融为一体,美化了身架气势,而且能适应各种搏斗武打场面和跌打摔拿的特定需求,尤其是表现英雄人物的威武豪放,叱咤风云和站立行走的“功夫架子”的民族传统精神更有借鉴价值。

特别可贵的是武术在呼吸运用上更有其独到之处,讲究“提沉聚托”,根据动作起伏转折,动停急缓,刚柔猛静的变化自如地使呼吸为动作相配合、强调“气与力合”。

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无论多么吃重的活动,都要求“面不改色,气不涌喘”,善于运气,掌握“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就能使动作更协调,发力更完整,也显得更轻松。演员有了这套技巧,就能顺应剧情变化,保持呼吸自如,精神充沛,气宇昂扬,神采奕奕,增添艺术的感染力。

尽管演员在表现现代生活题材时很少能直接运用武术动作,但是武术中的刚柔相济,步随身行,以腰为轴,弹跳控制,轻捷矫健和刚毅英武的气质,为塑造不同个性人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素材。

武术还是演员进行身体全面训练的组成部分,经常习武,能使男性更加魁梧健壮,肌肉隆起,腿部有力;女性变得更加线条清晰,苗条秀美,下肢挺拔,达到健美的预期目的。

演员在形体训练中除了吸取武术基本功作为一般身体训练外,还可选择一些富有造型优美,铿锵开朗的各流派拳套的精华,如查拳、华拳,通臂拳,少林拳等等,再精选徒手和器械的简单对练,这对训练演员的敏捷反应和演出的实用技巧都有重要意义。

不要以为武术只能防身健身,千万别忘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也练功夫,而且非常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