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有岳飛,戚繼光,中國能擺脫被八國聯軍欺負的命運了呢?

花眼觀察


很明顯,不可能,原因如下。

第一 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以後,世界上的戰爭結果基本上是農業國幹不過工業國。當然要是遇到意呆莉入侵埃塞俄比亞反而賠款撤軍那是極少數的奇葩。但大多數時候農業國都是輸,比如19世紀中期的克里米亞戰爭,一鴉 ,二鴉等等。

第二 與統治者的抵抗決心有很大關係,清朝是殖民地政權,康熙就說過(朕以外國之君 ,主中國之事),因此清朝統治者絕對不會為了保全中國去和外國侵略者作殊死搏鬥的。對於清朝統治者來說,中國就像是他們撿到的一樣,只要別人不是要它的全部利益,都是可以商量的,畢竟丟掉一部分利益與丟掉全部利益相比結果一目瞭然。更何況全力抵抗侵略勢必要大力發展軍事,滿族人那麼少,當兵的註定是以漢族人為主,漢族人為主則會導致軍事大權旁落漢族人手中,自然會危及滿清江山,所以滿清也不可能選擇全力抵抗這條路。

第三 經過清朝統治者長期的愚民教育,集權統治,清朝人民目不識丁,昏昏噩噩,有思想有骨氣的人都被文字獄掉了,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當兵吃糧與保家衛國無關,自然有多少戰鬥力可想而知,滿清民眾幫八國聯軍運送物資攻打清軍可見一斑。

第四 當時中國雖然經濟總量大,但人均少,人民長期處於餓死凍死邊緣,只要你不是要讓他們去死,他們是不會在乎被誰統治的。李鴻章一隅博一國就是例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盤散沙國家沒有凝聚力更分散了力量。

第五 軍事上西方國家自工業革命以後可以說是鳥槍換炮,船堅炮利,而同時期中國還是大刀長矛,抬搶土炮,與西方在武器上存在代差,怎麼可能打贏西方國家。

綜上所述,清朝在上層腐朽苟且偷安,下層一盤散沙,動員能力,組織能力,軍事能力都不如人的情況下,別說岳飛,戚繼光在世,哪怕就是韓信孫武重生一樣得跪。



午夜太陽


說晚清落後,我不承認,說晚請閉關自鎖,我也不承認,說晚清沒有名將志士我也不承認,那晚清為什麼被列強打進來的,最根本原因是不把他的下層百姓當人,導致外國軍人進來百姓拍手稱快,帶路的,扶梯的,運送的,說到最後外軍整個後勤都是滿清子民完成的,一個把百姓當牲口的統治者,一但遇到外侵不亡那就不合情理了。一個統治者耍給百姓一種離開我你們就得受罪,而不是百姓看到這政府就恨得牙癢癢,。清朝很強大,科技也不落後,只是對外國人太客氣,對本國百姓太刻薄,導致老佛爺想打的時候,已沒有一個普通百姓為他效勞。祝福,。


郭大36


覺得好像有戚繼光這樣的人物在,清朝不至於被八國聯軍欺負得那麼慘。

戚繼光這個人很會用兵打仗,在東南平倭的戰爭中,除了高強度的訓練了一支戚家軍,有嚴明的軍紀外,他還很鑽底,很會總結敵我之長短,注重以我之長對敵之短,避敵之長擊敵之短。戚繼光還針對倭寇的倭刀特點,發明了狼銑的兵器,讓倭寇無法發揮倭刀威力,還發明瞭鴛鴦陣,在對戰倭寇中,充分展現了鴛鴦陣的威力。正是有了戚家軍,倭寇受到了完虐,有時一仗下來,倭寇損失上千名,而戚家軍往往傷亡了了無幾。戚家軍真正成了倭寇的剋星。後來戚繼光被派到遼東鎮守,他的戚家軍也隨之被派前往,在那裡戚繼光依然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對敵作戰方法。戚繼光還很注重兵器的改造,對在作戰中使用火器,使用火炮,晴睞有加。戚繼光為人也不像岳飛那樣死板,為了能確保自己安心守邊,不被朝廷干擾,還很注重與朝廷權臣搞好關係。後來戚繼光根據自己多年的軍事經驗,還撰寫了《紀效新書》、《練兵紀實》、《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可謂我國曆史上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

如果滿清能有一位像戚繼光那樣的不世出人才,面對八國聯軍的入侵,一定會創出一套對抗八國聯軍入侵的有效戰法,改進軍隊,改進裝備,創新策略,說不定中國近代被西方列強蹂躪欺負的命運就會避免,中國在世界上也許依然會保持堂堂正正的天朝上國形象。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有時在關鍵的歷史轉折階段,一個人的作用,也是會直接改變國家民族的命運的!


sunjin72976689


呵呵,倒不如假設清王朝把太平天國收編了,更具可行性!大清也有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等等啊!

但為什麼撐不住了呢?曾國藩曾與幕僚私議過,當時測的挺準,估計五十年!曾自己還說自己,果如此,不如早死之類的話。結果,他果真早死了,大清到期也完了!曾國藩歸其原因:氣數。

曾國藩很聰明,但在封建框架體制下,他有很大的思想和認識的侷限性,他沒看透西方資本主義內在本質的強大和發展趨勢,他沒機會與馬克思就人類未來去探討,雖然他們是一個時期的人,他也認識不到他剝削人民的這種制度已到了野火勃發的狀態,他也不知道,他的國家和民族後世之英雄,孫中山、毛澤東和國民黨、共產黨等,都在孕育生長!

晚清滅,有歷史背後的大邏輯,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華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是一個可值得期待的宏願前景!!!


論語社


清朝在八國聯軍入侵時本身已是腐朽不堪,貪官汙吏橫行,人民更是生活在水生火熱中,但是清朝統治者慈禧太后卻任意揮霍者人名的血汗。就算當時有岳飛、戚繼光也是無法擺脫八國聯軍的入侵,首先這兩位都是以武為主,在當時的清朝以武勝入侵者基本是沒有勝算。

我是一解君憂心,一名歷史愛好者,下面給大家分析下清朝就算有岳飛、戚繼光良將也無法擺脫被八國聯軍欺負的命運。

從明清實行的閉關鎖國策略,徹底的將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中斷,明清時期的軍事武器開始落後與西方,自己也不發展熱武器,以弓馬之術為上乘武功,這也成為了清朝在後期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我國明清之前的朝代裡,無論是軍事武器還是官僚機構,都是遠遠先進西方。基本中國偉大的發明都源於明清之前,在明清時國家的科技發明基本上停止狀態中。

火藥作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被西方國家學去後逐漸改造,並且發揚光大。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使用的槍支彈藥都是極其先進。當時清朝還是冷兵器為主,在武器上更是遠遠甩開清朝一大截。

在對抗八國聯軍時也使用了少量的火器,但是這些都不是清朝發明的。都是仿製明朝從西方引進的鳥銃、佛朗機等其形制功能落後西方200年。

  • 例如:清軍當時使用的槍支,槍身長2米左右,射程100米,射速1—2分鐘一發。而且質量極其差,槍身老化嚴重,有的槍支使用時間超過150年。
  • 然而當時的英國軍隊已經配備了世界上先進的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槍身長1.16米,射程在200約兩百米,每分鐘2—3發,這樣的射程和射速都是清朝槍支無法比擬的。

在中國明清這段時間裡也引進了西方的一種(爆破彈)技術,這種較為先進的技術一直都是御林軍專用產物,並未推廣到全國。

這種技術到清朝後期時都是被政府放置到一邊,就連虎門銷煙的林則徐、炮火專家黃冤都不知道(爆破彈)是什麼。

19世紀70年代,左宗堂西政,在陝西鳳翔發現明末的(爆破彈),不禁感慨到:“利器之入中國三百餘年矣,使當時有人留心於此,何至島族縱橫海上,數十年挾此傲我?”清朝在武器方面的保守態度,使得在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時付出慘重代價。

一名八國聯軍英國軍官對清朝的評價

1860年八國聯軍打進圓明園,在一個地下庫存裡發現了大量的槍支彈藥,這批彈藥來源於乾隆五十七年,英王喬治二世派出以馬戈爾尼勳爵為特使,這批槍支彈藥是對中國大清皇帝的饋贈禮物。英國人怎麼也沒想到,在收到這份賀禮的漫長的六十八年裡,中國人對於這些所謂來自歐洲的西洋槍炮,根本沒有興趣。魯迅先生就曾諷刺地說過;“洋人用火藥造大炮,中國人用火藥放煙火;洋人用指南針引航向;中國人用它看風水。”

這確實值得讓人深思。

清軍失敗的原因還有在於腐舊的作戰思維、低落的士氣及落後的訓練方式。

清朝在前期以八旗兵為(正規軍),同時也是最為精銳的主力部隊,清朝前期靠這支軍隊定天下的。

最初的八旗兵非常勇猛,能騎善射,勇於征戰。入關後進入和平年代,八旗成員發生了變化。“旗下人”以享樂為主,怕勞動,怕吃苦。打茶圍,喝花酒,玩票,賭博,鬥蟋蟀,放風箏,玩樂器,坐茶館,一天到晚盡有大量吃喝玩樂的事情可忙,後期有的八旗的軍官連馬都不會騎,可笑至極。

閉關修煉下的清朝從上到下昏庸愚昧,不瞭解當時國際大勢,官員貪汙腐敗,胡亂剋扣軍費,將軍們貪生怕死,臨陣脫逃者比比皆是。

封建主義下的小農經濟嚴重影響國家經濟發展,阻礙資本市場的發展。

當時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其中的經濟差距無法彌補,清朝不思考改革,學習西方經濟,軍事,武器技術等。

就算岳飛、戚繼光在世,用落後的武器、軍事理論都是無法和八國聯軍抗衡。現在的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以史為鑑,發展科技,經濟,保護中華領土完整,讓我們的兒女子孫不在受入侵者的威脅。


一解君憂心


顯然不能,清朝被八國聯軍欺凌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內部的,也有外部的,正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僅靠一兩個人就想力挽狂瀾,是很不現實的。

先來說岳飛,清朝入關後,要選文聖和武聖。文聖毫無疑問是孔子,武聖本來是定的岳飛。但後來有人提出異議,說他是抗金英雄,與本朝相剋,後來才改成了關羽。可見岳飛對後世影響之深。岳飛一生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迎回二聖是他終生的奮鬥目標。他創建的岳家軍威震敵膽。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敵軍對岳飛軍隊無奈的感慨。紹興九年,岳飛帶領軍隊大舉北伐,一路高歌猛進,收復河南的大批失地,形式一片大好。可惜他受到了朝廷內部的諸多掣肘,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詔回岳飛。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慘死風波亭,另人痛惜。

孝宗即位後,應廣大朝內外臣民的請求,為岳飛平反。

千百年來,岳飛一直作為一名悲情的英雄為後世敬仰。無可厚非,他是一名軍事天才。他的遺作《武墓遺書》對後世行軍打仗影響巨大。可能他的軍事才能過於出眾了,以至於他在政治上一片空白。真正害死他的不是秦檜,秦檜只是一名背鍋俠。幕後導演是宋高宗趙構。岳飛一心要迎回二聖,受到高宗的猜忌,試問二聖迎回,高宗又該身出何地?骨肉親情在皇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岳飛卻一直執迷不悟。為將者得不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結果可想而知,岳飛在他的時代都難施展拳腳,來到大清末年怕是也難以事事順遂。

再說戚繼光,也是一名文武全才,在明朝的戰將裡也是數一數二的。他最輝煌的時刻當數抗擊倭寇,明朝自建國以來一直受南倭北虜的困擾。嘉靖時期尤為嚴峻,抗倭戰場上不乏名將,但倭寇問題始終得不到根治。一直到戚繼光的橫空出世,抗倭戰場所向披靡,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他殺盡,從此東南再無倭患。東南無事,戚繼光又揮師北上,為朝廷鎮守邊關,修築長城,抵禦韃靼。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張居正的謝世,戚繼光受到排擠,棄武從文,淡出人們的視野。

戚繼光慣會排兵佈陣,對兵器也很有研究,對付倭寇有一套自己的辦法,的確是個難得的軍事奇才。但那時對付的也只是零星倭寇,且兵器相當。面對滿清後期風起雲湧的國際局勢、船尖炮利的八國列強,戚大帥來了也只有望洋興嘆的份。

清朝後期,八國列強都已經過了工業革命的蛻變,軍事現代化,火器犀利。而中國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農業國家,拿大刀去拼大炮,神仙來了也沒辦法。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列強的侵略打擊,中國人也不會搞洋務運動,更不會派那麼多人去出國留學,可能還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是外國人把我們打醒了,我們現在才能和國際接軌。





恨無常


清朝不從執政思想理念,社會各種法度,國家行政管理與行業部門管理體系改革,不強化公民人文理念正確引導與國民思想文化品德教育,(特別秉棄或縮小儒教思想文化在教育中的課時比例增加新興自然科學包括西方近世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思想的引入)樹立民族復興意識;不重視加強民族生產製造行業等綜合國力上的提升,有誰也不好使,誰也挽救不了體制朽化,政治昏暗,思維僵化落後,教育陳舊沒有生氣的國家,要想好,必須實施改革,而改革就會觸碰上層的階級利益,就會引發階級鬥爭,所以改革是系統的,要科學,要完整,要有思想準備與社會準備,要積蓄好社會各方面力量,最大減少阻力,要做系統佈局規劃程序要漸行漸進地進行,更要有應對個別阻力的方法手段,因此大清滅亡是缺少一位優秀的遠見卓識特別瞭解西方社會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體系,瞭解整個他們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關係,這個又可鬆動當局最高統治者思想意志的這麼一個人,這個人還要有能統一統治集團意志的能力與向下貫輸執行的能力!對極個別阻力有生殺予奪的能力?誰有?沒有一個全方位超人的政治家在世在位,否則就是再多100位能徵貫戰名將也無濟於事,也阻止不了大清的滅亡,當然也阻止不了八國聯軍進入北京。


風聲浪子84


形勢才是決定的根本。

儘管岳飛、戚繼光個人能力強大,但是他們在自己的朝代仍然要收到形勢的驅使,清朝的形勢是封建王朝難以在世界立足的形勢,可以說是阻擋歷史潮流的形勢,而如拿破崙那樣的天才仍然難與形勢做對抗,甚至說敵對形勢,螳臂當車也不為過。

封建王朝腐朽的是制度並不是人才,人才是教育的結果,不同時代產生的光芒人物不同,戰爭時代能夠克敵制勝的將軍展露頭角,和平時代施安邦興國之策的人登上歷史舞臺,正如時勢造英雄,一旦形勢不站在你這邊,任何的人才也難以抗拒。

八國聯軍其實是表面上的形勢,甚至說清王朝拼死一戰也有很大的獲勝可能,難得是對抗落後就要捱打資本擴展,全球融合的形勢。


被馴服的小麥


清朝有曾國藩啊!有張之洞啊!他們並不比岳飛差的呀!太平天國就已經夠他們喝一壺的了。您老太太倒是氣吞山河,一口氣向十一個列強國家宣戰,這誰扛的住?

這還是一些國家千把人百把人地湊成一路進攻,以當時的國際環境,您這殺使團,殺外交人員,本來國際觀瞻就很差,真把您當邪惡軸心了來個盟軍五口岸登陸,那別說岳飛了,張飛來了也不好使。

其實除了日俄這樣狼子野心,挨著我們想搞擴張的,列強還真沒想佔領您多少土地。對於列強來說,他們明白,佔領你所需要的成本要高的多。其實像後來北洋就做的相對較好,沒辦法,您一弱國,也只有間於齊楚了,比如日本提的要求太過分,咱立馬找英美:大哥,你看,這日本這一塊特權,鐵路他要全佔了”然後再由英美肯定不幹啦,人家也通著商人家也佔一份特權,於是由英美施壓逼退日本。賣一家不如賣給大家,你們去吵去鬥,我至少保住了我的若干主權,可以保住我領土完整,我留得青山在,將來就不怕沒柴燒。

——作為落後的半殖半封建國家,只有讓列強自己去爭鬥,我們才能相對地獲得一些利益,或者減少一些損失,還能講講條件!要不然呢,您不賣給一家,您也不賣給大家,那您就幹唄,您也向十一國,向所有列強開戰。可是您弱啊,落後就要捱打,到最後打輸了,可就沒有條件可講了,該給的特權還是要給,還得加上賠款。所以現在居然有為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叫好的我就奇了怪了。凡事,我們要看結果,看它給人民帶來了什麼好嗎?結果大家再熟悉不過,諾大個國家的君主西逃,人民來承受戰火,來承受“一人一兩”的賠款。

所以說,一個國家積弱,不是靠一兩個個人英雄出來就能挽救的。也不是靠蠻幹,玉石俱焚就能解決就能好轉的。當時的中國,自己的領土都搖搖欲墜要保不住,您還玉石俱焚,到最後您也留不下今天的中國交給後人。

所以在此我個人是要提一下,作為維護領土完整,從清朝接手爛攤子的北洋政府在這一點上,真的的彪炳史冊!我們能有今天的領土,完全靠的是當時的北洋以極大智慧,舉起五族共和大旗,把退位清帝留在北京,穩住東北,蒙疆藏,並出兵收回蒙古,劃分內蒙以備最壞打算。終北洋這些年,在全國形勢那樣不穩定的情況下,尤其蒙藏疆那樣動搖的情況下,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沒有從他們手上丟掉一寸領土。而外蒙被蘇弄走,那也是北伐以後的事,這已經不是北洋了。即便如此,因為北洋的智慧,我們還是得以留下當時蒙古最富饒的一塊,也就是今天的內蒙。

而這樣的一個北洋,我們今天沒有人就把它當做岳飛,戚繼光。我們嫌它跟外國人簽了這個簽了那個。我們說人家賣國,除了間於各國斡旋,北洋賣了哪一寸領土出去誰能告訴我?到最後抗日期間,北洋軍頭沒有一個當漢奸的,而當漢奸的都是哪些人呢?呵呵,自己查查歷史,當初喊口號喊的最響的,最義正嚴辭,鬧得最兇的。

最後我的結論是,歷史的很多時刻,真正給後世留下福祉的,給人民帶來真正的利益,維護了一個王朝的,其實往往是一些去做髒事兒,背罵名的人。而不一定是岳飛,戚繼光這樣的英雄。我們往往需要的不是做英雄故事的人,我們往往需要的是那些做對的事做合適的選擇的人,即使為此揹負罵名。可是國家貧弱,百年積弊與落後,這可並非當時的人之罪過,他們只是背鍋者,他們只想揹著這個鍋把家維護好,我猜他們一定也相信,只要這個家不散掉,將來我們也一定會強大起來,到那一天,子孫不需要再簽訂屈辱的條約,不需要間於齊楚,看人臉色,我們只需要用自己的強大,來維護我們的利益和尊嚴!




-洛林


歷史車輪,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李鴻章綜合能力遠在嶽、戚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