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邏輯課》,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失控的邏輯課》,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溫徹斯特大學的秋季學期開始了,選修“邏輯與推理”的學生們卻陷入了焦慮。他們查不到負責授課的威廉斯教授的任何蛛絲馬跡:網絡上沒有他的研究成果,學校年鑑裡也沒有他的照片!

威廉斯教授好歹現身了,但他沒帶講義,沒有課本,只做了十分鐘的簡短說明:這門課他只出一道習題、一件發生在未來的謀殺案。有個叫波麗的女孩,高中歡送晚會後回到家,第二天便不見蹤影。如果在學期結束時還沒有將她找到,不僅這門課過不了,波麗也會被人殺害!

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學生們利用教授提供的線索展開調查。漸漸地,他們發現,這並不是一道簡單的邏輯習題,它與當地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一樁綁架案驚人地相似,到底何為真實,何為虛構?是否與威廉斯教授不可告人的過去有關?這門邏輯課會不會走向無法收拾的失控狀態?

這究竟只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失控的邏輯課》,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失控的邏輯課》

小說《失控的邏輯課》,作者,美國作家威爾·拉凡德,在肯塔基州一家地區學校任教,教授文學與寫作。擁有巴斯德學院創意寫作碩士學位,曾在許多刊物上發表短篇小說。《失控的邏輯課》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原名《 obedience》,意為“服從”


一、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的兩個實驗


還是先從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的兩個實驗開始說起吧。

其一。

一個被試者,受命於一個裝扮成教育權威的人,被要求向隔壁房間裡的裝扮成學生的實驗者提問,並在實驗者回答錯誤的時候,給其電擊的懲罰,當然,被試者不知道電擊懲罰的儀器實際上是假的。被試者被告知這樣做是為了測試體罰與學習記憶的關聯性。實驗者不斷答錯問題,教育權威會要求被試者加大電擊的瓦數。懲罰電流會從75V,逐漸升到450V。被試者看不到所謂的學生,只能聽到在不同的電流擊打下,他的愈來愈厲害的慘叫聲。學生會抱怨說他的心臟病要犯了,他的血管都要凝固了,甚至在330V的電擊之後,他會變得安靜異常,彷佛已經昏死過去。有些被試者會感到不安,要求查看學生的情況。有些在獲得他們不承擔任何責任的許諾後繼續試驗。還有些在聽到學生的慘叫後會笑出來。若是被試者表示想要停止實驗時,教育權威會依以下順序這樣子回覆他:

請繼續。

這個實驗需要你繼續進行,請繼續。

你繼續進行是必要的。

你沒有選擇,你必須繼續。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參與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參與者施加的懲罰電流提升至最大的450伏特並持續三次後,實驗才會停止。

令人吃驚的是,約有65%的人,會一直把實驗進行到450V。儘管他們在此過程中,會感到不安,甚至有些人還提出過質疑。但是他們面對權威的壓力,並沒有堅持把實驗停下來。

其二。

一個自稱是警察的人,打電話給一個商店的老闆,堅稱已經發現該商店的某個女店員偷竊。並說證據就在她身上。他要求老闆對該女店員進行搜查,老闆聽命。他要求把女店員的衣服脫下來,老闆聽命。他要求老闆讓赤裸身體的女店員做兩腿開合跳,老闆竟也聽命。而那個女店員,面對這樣的屈辱,竟也不拚命抗拒。

毫無疑問,這兩個實驗的設計很卑鄙。然而,這兩個實驗也不容置疑地說明了,在遭遇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有勇氣拒絕的人,真是不多。

《失控的邏輯課》,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米爾格蘭姆


其實,在人類史上,在社會生活中,違背良知,盲目服從的事情,比比皆是。那些在戰爭中,在奧斯維辛或南京,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去屠殺平民和婦孺的人,長官要他做,他便去做,他們天性就是殺人狂嗎?那些曾經瞪著眼睛說畝產萬斤兩萬斤,把自家鐵鍋都砸了去大鍊鋼鐵的人,他們天生就喜歡以謊言為食糧嗎?那些因為各種荒唐緣由紛紛落馬的高官,當初在主席臺上各種宣講時,不也掌聲雷動嗎?下面的人群果真辨不出那是真假?那些在背地裡批評上級昏聵無能的人,為什麼依然還對上級唯命是從?他們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

實驗證明人性確有荒謬處,表現為對各種權威的迷信及盲從。但願真懂了自己荒謬的人,今後能夠少犯錯或者不犯錯。至少在決定做某些事情的時候,能夠先聽聽良心怎麼說。如柏林牆那個把槍口抬高了一釐米的守衛。


《失控的邏輯課》,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 obedience》,意為“服從”。


二、《失控的邏輯課》裡所講述的故事

回過頭來說這篇小說。威爾·拉凡德寫這故事的初衷,便是受米爾格蘭姆實驗的觸動。大約便是想說明,不要太輕易相信所謂的權威,要警醒啊!

故事開端,溫徹斯特大學的秋季學期開始了,選修“邏輯與推理”的學生們卻陷入了焦慮。他們查不到負責授課的威廉斯教授的任何蛛絲馬跡:網絡上沒有他的研究成果,學校年鑑裡也沒有他的照片!

威廉斯教授好歹現身了,但他沒帶講義,沒有課本,裝束氣質也與其他教授明顯有別。他只做了十分鐘的簡短說明:這門課他只出一道習題、一件發生在未來的謀殺案。有個叫波麗的女孩,高中歡送晚會後回到家,第二天便不見蹤影。如果在學期結束時還沒有將她找到,不僅這門課過不了,波麗也會被人殺害!

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學生們利用教授提供的線索展開調查。漸漸地,故事的主角瑪麗(一個一心想得到完美學分的單純認真的女孩)、布萊恩(一個始終走不出哥哥自殺所帶來的創痛的迷茫的男孩)、丹尼斯(一個極善於與人溝通,富於魅力和野心的年輕人。是瑪麗的初戀男友,但為另一個漂亮女孩拋棄了她。)發現,這並不是一道簡單的邏輯習題,它與當地二十多年前發生的一樁綁架案驚人地相似。威廉斯所給出的線索照片中,瑪麗發現了自己好友桑瑪的身影,她滿心疑惑去找威廉斯教授詢問,在他的辦公室認識了他的助理特洛伊。布萊恩在酒醉後遇到一個自稱為波麗的女孩。繼之他發現威廉斯請來講述二十多年前的那起綁架案的警察是個假警察,他去案發地調查當年的綁架案,被告知威廉斯曾經著書講述此案,他去圖書館查找此書,卻發現那書除了前幾頁簡介之外毫無內容。丹尼斯被院長的老婆,正在修心理學碩士學位的伊麗莎白勾引,兩個人之間有了曖昧關係。而威廉斯給出的線索故事,情節有些竟與伊麗莎白跟丹尼斯訴說的她本人的身世雷同。瑪麗受邀參加威廉斯教授在家裡組織的派對,臨了,威廉斯的妻子卻塞給她一個字條,說她並非威廉斯真正的妻子,只是演戲。這些詭異的事情,使得三個人對威廉斯產生懷疑,對尋找波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程當中,瑪麗靈光一現,根據威廉斯給出的線索猜出了題目中被綁架的波麗的藏身之地。同學們一片歡呼,這門課程他們已經圓滿完成。威廉斯卻神情怪異,自此竟然失蹤。原來對威廉斯曾有的種種疑惑,促使放心不下的瑪麗和布萊恩拉上丹尼斯去當年綁架案的發生地去調查。各種線索紛紛呈現,各色人等紛紛登場,他們發現真實綁架案中失蹤的女孩迪安娜仍不知去向,而波麗,當年被當成迪安娜找到的女孩,原來是威廉斯的養女。他們被引到一個廢棄的倉庫,在那裡發現了被毆打受傷並緊緊捆綁的威廉斯。威廉斯講了一個離奇的故事,迪安娜是院長的私生女,院長綁架了迪安娜,他調查此事,卻一直受到院長迫害。他把這故事設計成課程,就是想假學生之手幫助他找到真相。眼前的一切似乎都無可置疑,但是瑪麗和布萊恩心裡始終有種說不清的不安。

學期結束,兩個人都準備回家。然而瑪麗終究對故事裡失蹤的女孩無法釋懷,她驅車去威廉斯的家裡,在那裡遇到了波麗及威廉斯留給她的信,信裡有最後兩個線索。紅色的思域車,和黑色的拉布拉多犬。她勇敢地去了院長家,與院長進行了一番試探性的談話。在院長家裡,她發現伊麗莎白有一輛紅色的思域。隨後,她趕去院長的私人遊艇處,在那裡,險些被院長僱傭的退休警察抓住。驚恐的瑪麗驅車逃回學校,在路上偶遇一個穿著長袍,牽著一頭黑色的拉布拉多犬的男人,她跟隨著他,一路來到了學校最高處的一個大教室。

與此同時,回家途中的布萊恩回顧整個事件,忽然覺得威廉斯可疑,放心不下,趕回來找瑪麗。在瑪麗宿舍的門前,他遇到瑪麗的好友桑瑪,桑瑪告訴他,威廉斯出50美元,請她拍了那張發給瑪麗作為線索的照片,她無意中發現了威廉斯似有陰謀,擔心瑪麗受到傷害。布萊恩極為氣憤和擔心,找出他一直保留在身邊的,哥哥自殺時候用的手槍。四處尋找瑪麗,終於,他也發現了那個在假期的校園裡唯一亮著燈的大教室。

瑪麗在教室裡發現了什麼?

講臺上,是衣著講究,光彩照人的伊麗莎白,正在洋洋得意地侃侃而談。所有與此案件有關的人都在,院長,特洛伊(他的真實身份是伊麗莎白的指導教師),威廉斯教授夫婦,波麗,退休警察,丹尼斯,所有那些在路上曾經給瑪麗等人提供線索的鄉鄰。原來,此事竟是伊麗莎白一手策劃的。二十年前的綁架案也是虛構的,為了完成她的心理學碩士論文,她導演了這一出鬧劇,只為了證明,人們會以何種程度關注一個虛擬的受害人。那個牽狗的人,竟然是丹尼斯扮演的,他為了情慾及前程的考慮,不惜聽命於伊麗莎白,欺騙瑪麗。而威廉斯,則只不過是一個受僱於伊麗莎白的專業演員。

一直處於緊張狀態的瑪麗,知道真相後精神上受到極大傷害,搖搖欲跌。威廉斯上前扶住她,而她表情痛苦地看著他。正在這時走進來的布萊恩,見狀以為威廉斯要傷害她,舉起槍,叩響了扳機。

故事以悲劇告終。院長為自己的自私所造成的悲劇愧悔不已,與伊麗莎白離婚。丹尼斯被開除。威廉斯死了。打死他的布萊恩將等候陪審團的最終裁定。

痛定思痛的瑪麗,想起了米爾格蘭姆的實驗。她或許已經開始思考,為何自己已經明顯感到種種不妥,卻還要服從威廉斯的意願,成為一個被利用的角色。


《失控的邏輯課》,是一門單純的邏輯課,還是一場玩命遊戲?

冠狀病毒


三、故事引發的一些思考


讀完全書,我也在想,人們在面對所謂的權威,身不由己地服從的時候,他們所恐懼的,究竟是什麼?他們又靠什麼,來說服自己的心?

布爾加科夫的《大師和瑪格麗特》裡面:耶穌對彼拉多說:怯懦是人間大惡。他為什麼要這麼說?

例如武漢中心醫院的醫生們,他們在被領導要求不許傳播新冠病毒肺炎人傳人的消息,不許戴口罩,以免製造緊張氣氛的時候,他們為什麼會那麼聽話?真的就連防護都不做,以至於全醫院的醫護人員,那麼多被感染者,那麼多重症,更不要說不幸身故者。

書是女兒從圖書館借的,她還沒有來得及看。我讀完之後,既不希望她看到,又希望她能認真讀一讀。人性中醜陋可怕的一面,她看了,常常會梗在心裡消化不了。但是,終究她是要面對這一切,並且要能夠正視。我很想對她說,寶貝,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盲目相信什麼權威,違背自己的本心。

思考和判斷,這事兒雖然繁難,但是,真的只能由自己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