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五品郵:集郵會士的宴請

2008/2/29集郵會士的宴請


啟五品郵:集郵會士的宴請


啟五品郵:集郵會士的宴請


公元2007年廈門集郵界迎來了一件盛事:廈門大學集郵研究會的會長何大仁教授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評為會士。有一種說法,集郵的會士相當於科學院的院士,姑且不論這樣的對比是否科學妥帖,但就會士目前全國僅有29名福建全省僅有一名的事實,也不難看出這個集郵會士頭銜的含金量、貴重性和榮譽度了!所以廈門的集郵愛好者為此津津樂道,何大仁教授本人更為此大受鼓舞,回顧自己的一生為集郵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心血投入能得此回報,他深感欣慰與欣然。當然他不僅僅感慨,更有一顆感恩的心,漫漫集郵路上有那麼多的親朋好友攜手同行,相互交流,相互鼓舞,互贈有無,“能飲一杯無”?於是何教授決定要自掏腰包,宴請一下集郵界的朋友們。我估摸了一下,像他這樣的宴請花費應該至少在他月退休金的一半以上,平時很節儉的老知識分子有這樣的宴請力度,在校園裡是鳳毛麟角的,可見何老師的用心與為人:自己花錢宴請,請得堂堂正正,吃得踏踏實實。

初春的2月29日,宴會在廈門大學逸夫樓賓館的建南廳舉行,應邀參加慶宴的不但有我們廈大集郵研究會的“三駕馬車”,還有廈門市郵(電)政局的三任局長,不但有郵資票品局的“三大員”,還有與何教授交往了30餘年的老集郵家翁如泉、胡明輝等,共兩桌20人。大家大都準時出席,唯有“三要員”姍姍來遲,原來是上面臨時急需“海峽西岸”郵票的相關設計素材,不得不緊急對應。呵呵,這是一個可以原諒的理由,而且是令人高興的理由,我們福建又一套“土特產”正緊鑼密鼓,且戰鼓催春!

宴會之前,不但廚房裡的海鮮大菜正整裝待發,我們宴會廳一場郵品的盛宴已經快馬加鞭地烹製之中:王智靈郵友用2008年的“賀卡封”(HKF)打印“祝賀何大仁教授榮獲中華全國集郵聯會士”字樣的紅字,加蓋當日廈大郵局的郵政日戳,並讓20位與會嘉賓逐一簽名,形成信封上的“全家福”。沈振海郵友更具匠心,分別以“廈門公安系統集郵協會”和“廈門市毛澤東專題集郵研究會”的名義,刻制了兩個慶賀的紀念戳章,加蓋在多種的封片上,再一一分送參宴人員,盛宴的佳餚味道美,封戳的醇酒先醉人!

何教授應邀帶來了他的私章,加蓋在這些封片之上,令這些特種封片更加“個性化”。何老師的這枚私章令我好生眼熟,原來他在為《慶陽集郵》題寫刊頭時曾經用過。印章的邊上刻有“喜兒存用,惕盧作於濯田,時三十四年五月”,原來裡面還隱藏著極不平凡的往事:這是何大仁的父親何勵生為年僅12歲的何大仁(小名大喜)刻制的。(何勵生,字惕盧,廈門大學教務處的老師,對詩書篆刻等都有很深的造詣。)1945年初(民國三十四年)垂死的日寇為了打通贛粵線,派軍大舉進攻贛南,戇州告急,廈門大學當時內遷閩西長汀,與贛州為鄰,校方為了確保學校的安全,果斷將圖書和貴重儀器疏散往長汀的濯田鄉下,負責的老師之一何勵生先生就是在鄉間的茅舍裡,為兒子刻下這枚戰亂中的印章,可見舐犢情深。小小印章已經隨他的主人走過了63年的春秋,它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印章主人的一生,今天它更以歷盡滄桑歲月的容顏參與了這次郵迷的聚宴,使得別具一格的宴請更加別具一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