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智慧與成長的途徑

反省,智慧與成長的途徑

01

反省與“檢討”“反思”“檢查”“懺悔”等,是同義詞。但反省更為直接和深刻。因為反省主要是指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對其中的錯誤引起警覺和重視,以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反省也是心理學中的一個常用詞,意思是指對自身已往心理活動的回憶。反省也是西方近代哲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

在不同的哲學家看來,反省有不同的具體含義。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反思或反省,都是人對自身活動的注意和知覺,是知識的來源之一。他認為人通過反省內心的活動和活動方式,可以獲得一種觀念,如知覺,思維、懷疑、信仰等。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認為,反省是認識真理的高級方式。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反省是一個把握絕對精神發展的辯證概念,認為反省是從聯繫中把握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本質的概念。而我們今天所說的反省,就是對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以及之前的行為,進行思考和整理,總結出來,以便今後做得更好。

信仰告訴我們,人每天必須進行多次反省,否則,會偏離自己的道路。我們每天晚上躺下之後,應該對一天的行為進行反省。問問自己,剛剛過去的這一天是怎麼度過的?見了些什麼人,說了些什麼話,做了些什麼事,所說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嗎?繼而得出一個結論,這一天過得值得嗎?明天該怎樣過,應該比今天過得更好吧!

只有當我們每天都做這樣的反省,才有可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才會主動改正錯誤和彌補漏洞,才能夠不斷地進步。所以,一個懂得反省的人,智力永遠都在成長中,能力都在提升中,當然也會讓周圍的人越來越喜歡他。因為他擁有了人生中的大智慧。通過反省,我們將能夠做到謙虛、寬容、大方、心態平和,懂得說話做事給別人留有餘地,且富有自嘲精神等。

有了反省精神,我們的人生之路才會不斷地延伸,而且越走越廣闊。只有懂得反省的人,書籍、演講等才會對他起作用,他才能從中受裨益和啟發,猶如一個懂茶的人,能品出茶的淡雅清香一樣。一個不懂得反省的人,什麼書對他也沒有作用。因為他沒有吸收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堅持反省。

我們自從上了社會就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被動接受教育的階段,再也沒有人監督我們做功課,批評我們,指出我們的缺點和錯誤,就連最疼愛我們的父母也和我們拉開了距離。因為沒有人再督促我們,漫長的成長路上,就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摸索。這時,我們需要自我監督,自我修正。反省,就成為一種必備的能力。

雖然別人的批評和提醒都很重要,但真正對我們起作用的,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認識。通過反省、反思、檢查、剖析、檢討、懺悔等,我們的心才會靜下來,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並能清楚地認識自身的缺陷,及時改正。那些盲目自大的人,只顧抱怨他人的人,都是不懂得反省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名言。所以,從古至今,凡有成就的人,均能做到自我反省、自我剖析。“每天檢討七十多次”是穆聖的名言,也是我們的聖訓。由於語言文化的差異,譯文中的“檢討”中包含了“反省”之意。所以,千百年來,穆思臨遵循穆聖的教導,經常檢討,自我反省,從而不斷地進步。如果你能悟到反省對人生髮展過程中的重要性,你的進步就會很快。

誰的人生中,總會難免起起伏伏。取得成功後需要反省,遭遇災難後,更需要反省。成功後的反省,主要是回顧自己的所作所為,想到同樣的努力,為什麼別人失敗了,自己卻成功了,難道真的是自己比別人更高明?不是吧!從而認識到真主的特慈與默助,然後由衷地知感真主的恩典。這樣,你所取得的成果才能守得住。

更多的反省是在遭受挫折之後,當你在承受巨大的失敗,情緒最為低落的時候,應該反省。想想,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件事與自己的行為有多大的關係?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刻地反省。只有想明白了這些原因,才能虔誠地祈禱,求真主早日收回這場災難。並且通過改正自己的行為,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災難。

反省是心靈深處的檢討,是一個人與自己的靈魂進行對話。所以,深刻的反省是自我磨礪的過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勇氣。在生活中,每當人們遇到了災難,習慣性地找別人的毛病,好像所有的災難都是由別人引起的,與自己無關,從不願正視自己的缺點。有些人,怨天尤人憤世嫉俗;有的人搪塞、掩飾自身的不足,結果讓人更看不起他。

反省,智慧與成長的途徑

02

反省,是一個人智慧的源泉。因為反省的過程,是心智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心靈昇華的過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智慧。歌德說:“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分散精力的目標拋開,全心全意地盯住自己最初制定的那個目標。”而生活中,大多數人就如歌德所說的那樣,總是試圖騎兩匹馬,最後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生活中,我們需要明確的行為目標,併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有時候,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的目標本身就定錯了。所以,大多數人的努力是白費的,甚至越努力越糟糕。所以,我們開始做一件事情,就意味著開始反省。經過不斷地反省,修正自己的目標,直到切合實際為止。然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反省是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膚淺走向有內涵的途徑。反省也是我們從浮躁變為踏實,從張狂變為理智淡定的一個良方。經常反省,我們就不會目空一切、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經常反省,我們就會收斂自己的鋒芒,低調處世,謙卑做人。如果我們願意反省,災難就會成為一堂課,我們會從中會受益;如果我們不願意反省,也許災難只是一個開頭。

莎士比亞說過:知錯就改,永遠是不嫌遲的。這個世界上,唯有懂得及時懺悔和改正錯誤的人,才能真正守住真主的恩典,也才能擁有平安和寧靜。那些自以為是,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不知悔過,還強詞奪理,非要把黑的說成白的,利用自己的權勢卑鄙地狡辯,繼而一錯再錯,不知懸崖勒馬的人,是很不幸的,他一定會遭到更大的懲罰。

有位哲人說過:自滿、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所以,那些不反省的人,對別人的善意勸誡,非但不感激,還會惡言相向,有更可惡者,還會採取野蠻的報復行為,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以,在滾滾紅塵裡,我們時刻用虔誠的心去懺悔,用祈禱盥洗自己的內心,用反省拂去心底裡的塵埃,努力做一個思想純潔、為人善良、乾淨向上的人。

每當獨處的時候,不妨讓心放空,靜靜地反省,尋找自己人生的疏漏,檢查過去的一言一行。大多數犯錯的人,都是因為私慾太重,矇蔽了自己的良知,從而分不清對與錯,甚至明知是錯還要繼續做下去。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學會自我檢討,發現自己的錯誤言行後,勇敢地糾正過來。

反省,也是一門“技術”。如果有空閒時間,不妨多接觸一些有智者,以及那些修為好的人。儘管他們沒有說什麼,但只要你和他們多一些接觸,就會有所啟發,有所感悟、有所收穫。這樣就能夠幫你掃除心中的私慾,增加你的正能量。所以,最好的反省是和品學兼優的學者在一起,他能讓你更好地降服自己的私慾,管好自己、改造自己、激勵自己。

常言道,朋友是一面鏡子,能讓你照見自己的錯誤,看清楚自己的不足,然後予以改正或彌補。所以,對於不懂得如何反省的人而言,可以從交往高尚之人開始,這確實是一個好方法。就像唐太宗說的那樣:“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代帝王如此告誡自己,我們就更應該如此了。

今天,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於偏離了真主的指引,遠離了聖人的道路,自己為自己在挖坑,然後自己又往裡面跳,攔都攔不住。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反省,每個人反省自己的錯誤。尤其最近蝸居在家裡,不能出門,建議大家多讀讀天經和聖訓。讀過了你就會發現,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是早早預言過的,只是人們沒有重視而已。

比如,“抑惡揚善”“勸善戒惡”是每個人的職責,但大多數人都忽視了。一旦人們的惡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引起真主的懲罰,到了這個時候,可不只是懲罰作惡者,好人也會被裹挾在其中。希望我們通過這場災難,認真反省,肩負起“替主揚法,替聖傳教”的使命與職責。真主說:“凡你們所遭遇的災難,都是由於你們所作的罪惡;他饒恕你們的許多罪過。”(42:30)

反省,智慧與成長的途徑

03

以前每個主麻日的呼圖白上,伊瑪目都要先念一段由艾布·胡萊勒傳述的聖訓,穆聖說:“今世是穆民的監獄,是隱昧者的天堂。”後來很多人對這句聖訓聽著“刺耳”,感到“不舒服”,試圖改變,或者乾脆再不念了。但我還是要提醒大家,正是由於我們把今世看得太重了,後世成為盲區,所以災難才發生了。今天,讓我們翻開《穆思臨聖訓實錄全集》,看看穆聖及聖伴的生活是怎樣的。

賈比爾·本·阿布杜拉傳述:穆聖從阿利亞高地回來,當他穿過市場時,人們在都站在兩側。他看見一隻短耳死羊,便提著羊耳朵說:“你們誰願用一個銀幣買這隻羊?”大家說:“我們不願以任何東西交換它,要它有什麼用呢?”穆聖說:“不要任何代價你們願意拿走它嗎?”大家說:“誓以真主!假使它活著,也有毛病,何況它已經死了,誰會要它呢?”穆聖說:“誓以真主!在真主闕前,今世比你們看到這隻死羊更為卑賤和渺小。”

阿布杜拉·本·沈黑爾傳述:我去見穆聖,他正在誦讀真主的啟示:“競賽富庶,已使你們疏忽,直到你們去遊墳地。真的,你們將來就知道了。真的,你們將來就知道了……”(102:1—8)穆聖說:‘‘人們常說:‘錢啊,錢!’其實,人生在世,只有吃進腹中的飯、穿在身上的衣、捨出去的財物,才屬於自己。”

艾奈斯·本·馬立克傳述:穆聖說:“人歸真後,三件東西相隨去送。最後,兩件隨即返回,只有一件留下來永遠與亡者相伴。這三件東西是,亡者的眷屬、財產和善功,送他到墳園之後隨即返回的是眷屬和財產,而留下來與亡人共存的,只是善功。”

米斯沃勒·本·麥赫勒邁傳述:阿姆爾·本·奧夫是白尼·阿米爾的盟友,曾隨穆聖參加過白德爾戰役,告訴他說:“穆聖曾與巴林人訂立了和約,委任阿萊儀·本·哈達拉米做那裡的官長,之後派艾布·歐拜德到巴林去徵稅。艾布·歐拜德帶著稅賦從巴林回來,輔士們得到消息,便趕來和穆聖一同做晨禮。

當穆聖禮拜後轉身離去時,他們都向穆聖靠近。穆聖見此情景,微笑著說:‘我想你們已經聽到艾布·歐拜德從巴林帶來東西之事了!’他們說:‘是的,真主的使者!’穆聖說:‘那你們應當高興,應當期望使你們高興的事情。誓以真主!我不怕你們貧窮,而怕你們今世生活富裕,猶如前人們富裕一樣,然後重蹈前人們的覆轍,你們就像他們那樣相互爭奪財富,由此而遭到毀滅。’”

伊本·阿慕爾傳述:穆聖說:“如果真主援助你們征服了波斯和羅馬,你們將會成為什麼樣的民眾?’’阿布杜·拉赫曼·本·奧夫說:“那我們將會感贊真主,就像真主命令我們那樣。”穆聖說:“如果將來不是這樣呢?你們爭奪財富、相互嫉妒、相互仇視、相互憎恨,甚至迫害貧弱的遷土們!”

艾布·胡萊勒傳述:穆聖說:“如果你們誰看到有人在資財和相貌方面超越自己,那就讓他看看在這些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吧!”艾布·胡萊勒傳述:穆聖說:“你們應當多看低於你們的人,不要看高於你們的人,這樣才能使你們不辜負真主賜予你們的恩惠。”

艾布·胡萊勒傳述:穆聖說:“從前有三個白尼·以斯拉儀萊人:一個麻風病患者,一個禿子,一個瞎子。真主意欲考驗他們,便向他們派去了一位天使。天使先到麻風病患者那裡說:‘你最喜歡什麼東西?’他回答:‘有一身俊美的膚色,人們就不會嫌棄我了。’天使摸了摸他,疾病立刻消失了,恢復了俊美的膚色。天使又問:‘你最喜歡什麼財物?’他回答:‘駱駝。’於是,它給了他一峰懷羔的母駝,並說:‘願真主賜福你養好它。’

天使又到禿子那裡,問:‘你最喜歡什麼東西?’他回答:‘長一頭漂亮的秀髮,人們就不會嫌棄我了。’天使摸了摸他,疾病立刻消失了,他長出了漂亮秀髮。天使又問:‘你最喜歡什麼財物?’他回答:‘牛。’於是,它給了他一頭懷犢的母牛,並說:‘願真主賜福你養好它。’

天使又到瞎子那裡,他說:‘你最喜歡什麼東西?’他回答:‘願真主恢復我的視力,使我重見天日。’天使摸了摸他,真主讓他的視力立刻恢復了。天使又問:‘你最喜歡什麼財物?’他回答:‘羊。’於是,它給了他一隻懷羔的母羊。

時隔不久,駱駝牛羊為這三人繁衍生息,以至駝牛成群,羊滿山谷。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天使又以原來的樣子去見那個麻風病患者,說:‘我是一個可憐人,旅途上斷了盤費,現在除了祈求真主襄助外,只有請你幫助了。看在賜你俊美膚色和財富的真主的情面上,求你給我一峰駱駝,以便我完成我的旅行。’

那人說:‘這樣的義務太多了!’這時,天使說:‘我好像認識你,你不是那個受人嫌棄的麻風病患者嗎?你原本很窮,後來真主給了你財富。’他說:‘不是的!我的這些財產是我家一輩一輩繼承下來的。’天使說:‘你若撒謊,真主將會使你恢復原狀。’

天使又以原來的樣子去見那個禿子,對他所說的話和所得到的答覆,同那個麻風病患者完全一樣。天使最後說:‘你若撒謊,真主將會使你恢復原狀。’

天使又以原來的樣子去見那個瞎子,說:‘我是一個可憐的出門人,旅途上斷了盤費,現在除了祈求真主襄助外,只有請你幫助了。看在恢復你視力的真主的情面上,求你給我一隻羊,以便我完成旅行。’

他說:‘我原本是個盲者,是真主恢復了我的視力。你隨意拿,隨意留吧。誓以真主!看在真主的情面上,今天你拿什麼,我都不會為難你。’天使說:‘留下你的財富吧!這只是考驗你而已。你確已得到了真主的喜悅,而你的那兩個同伴則將受到了真主的譴怒。’”

哈立德·本·歐邁爾傳述:歐特白·本·俄茲宛對我們作宣講,讚頌真主後,他說:“塵世確已宣告毀滅而即將逝去,就像倒掉水的器皿中所剩的殘餘的一點一樣。你們必將離開這個腐朽的世界,遷居到另一個永恆的世界中去。所以,你們遷居時,一定要帶上你們清廉的善功。因為我們確已被告知:一塊石頭從火獄邊上扔下去,下落七十年還沒有到達火獄的底部。

誓以真主!火獄一定要被填滿的……你們聽了,感到吃驚嗎?我們確已被告知:天堂有許多門,每兩扇門之間就有四十年的距離。可是將有一天到來,天堂門前擠滿了人。我們曾經歷過過這樣一個時期,記得我們七個人一起隨同穆聖,我是其中之一,當時我們沒有食物,只能吃樹葉度日,以致我們的口角潰爛。

一次,我撿到一件斗篷,便與賽爾德·本·艾布·宛戛斯將其劈開,倆人各用一半裹在腰間當下衣用。可是今天,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成為了各地的總督。我祈求真主祜佑,讓我不要自己認為偉大,卻在真主闕前渺小。每位先知逝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都會成為帝王時代,你們也將要經歷我們之後的那些官吏。”

艾布·胡萊勒傳述:大家問穆聖:“真主的使者啊!我們在復生日能看到我們的主嗎?”穆聖反問道:“在無雲的中午,你們看到太陽有困難嗎?”大家回答:“沒有。”穆聖又問:“在無雲的月圓之晚,你們看到月亮有困難嗎?”大家回答:“沒有。”穆聖說:“誓以我的生命在其掌握的真主!你們將毫無困難地見到你們的主,就像你們毫無困難地看到日月一般。

真主會見一個僕人,說:‘某某人啊!難道我沒有優待你、沒有使你成為頭領、沒有使你娶妻生子、沒有為你制服馬匹駱駝、沒有使你號令四方享有財富嗎?’他回答:‘是的。’真主說:‘你認為會見到我嗎?’他回答:‘沒有。’真主說:‘那我現在忘記你,因為你曾經忘記了我。’

真主會見第二個人,說:‘某某人啊!難道我沒有優待你、沒有使你成為頭領、沒有使你娶妻生子、沒有為你制服馬匹駱駝、沒有使你號令四方享有財富嗎?’他回答:‘是的,我的主啊!’真主說:‘你認為會見到我嗎?’他回答:‘沒有。’真主說:‘那我現在忘記你,因為你曾經忘記了我。’

真主會見第三個人,對他所說的同前兩個完全一樣,他回答:‘我的主啊!我信仰你、你的經典和你的使者,我禮拜,我封齋,我施捨。’他竭力說好。真主說:‘你先站在這裡,我對你復活見證者。’他自己心想:‘誰將對我見證?’這時,真主封閉他的口,對他的大腿以及肉和骨頭說:‘你們說吧!’他的大腿以及肉和骨頭便陳述了他生前的一切行為。真主以此消除了他的辯解。這第三個人是偽信士,是真主所惱怒的人。”

艾奈斯·本·馬立克傳述:我們正在穆聖那裡,穆聖突然笑了,他說:“你們知道我笑什麼嗎?”我們回答:“真主及其使者知道。”穆聖說:“有個僕人呼喚自己的主說:‘難道你不曾拯救我遠離不義嗎?’真主說:‘是這樣的。’他說:‘我只讓我的證人對我作見證。’真主說:‘今天,你足為自己的見證,那些記錄的天使們也足為見證。’這時,真主封閉他的口,對他的肢體說:‘你們說吧!’他的肢體便陳述了他生前的一切行為。真主解除口上的封條後,他說:‘你們真該死!我一直在替你們辯護。”’

艾布·胡萊勒傳述:穆聖曾這樣祈禱:“主啊!求你供給穆聖眷屬餬口之糧吧。”聖妻阿依莎傳述:自從遷徙到麥地那後,穆聖眷屬不曾連續飽食過三天小麥食物,一直到他歸真。另一段聖訓中聖妻阿依莎傳述:穆聖不曾連續飽食過三天小麥餅,一直到他歸真。

聖妻阿依莎傳述:穆聖歸真後,除了半沃斯格大麥,我的壁架上再無可食之物。我食用了很長時間,後來稱量了一下,結果很快就吃完。艾布·哈齊姆傳述:艾布·胡勒勒說:“誓以艾布·胡萊勒生命在其掌握的真主!穆聖直到永別塵世,不曾使自己眷屬連續飽食過三天小麥餅。”

希瑪克·本·哈勒布傳述:努爾曼·本·白什爾說:“難道你們不是處於任意的吃喝之中嗎?我確曾看到你們先知連充飢的劣質椰棗也沒有,而你們現在享用各色椰棗和黃油,還不滿意。”

艾布·阿布杜·拉赫曼傳述:我聽到一人問伊本·阿慕爾:“難道我們不屬於貧困的遷士嗎?”這時,伊本·阿慕爾問那人:“你有可依戀的妻子嗎?”回答:“有。”他又問:“你有可居住的房屋嗎?”回答:“有。”伊本·阿慕爾說:“那你屬於富人。”那人說:“我還有個僕人。”伊本·阿慕爾說:“那你屬於帝王了。”

艾布·阿布杜·拉赫曼傳述:三個人來見伊本·阿慕爾,我當時也在那裡,他們說:“誓以真主!我們一無所有,沒有食糧,沒有牲畜,沒有財物。”伊本·阿慕爾對三人說:“你們想要什麼?如果你們願意,可以到我這裡來,我饋贈你們,真主以此使你們富裕;如果你們願意,我可以將你們的情況稟報蘇丹;如果你們願意,可以忍耐,因為我聽穆聖曾說:‘在復生日,貧困的遷士將先於富人進天堂四十年。’”這時,他們說:“那我們忍耐,不再乞求一絲一毫。”

我們常常說追求兩世的吉慶,但是,我們常常把這句話當作一個口號,根本沒有把後世重視起來。通過學習這些聖訓,我們應該做個深刻的反省,看看自己與聖賢們的差距在哪裡?有人說,在孤獨中慢慢成長,就是在繁忙的時候抽一些時間讓自己承受孤獨。但願我們在孤獨的時候,在面臨大災難的時期,深刻地自我反省,祈求真主護佑我們,平安度過眼下的災難。

最後,讓我們共同學習一段尊貴的經文,共同做個深刻的反省。真主說:“你們當防備一種災難,(否則),受害的絕不限於你們中的不義者,你們要知道,真主的刑罰確是嚴厲的。”(8: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