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說起豐田,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都是

“開不壞”、“可靠性高”。但是正所謂經驗主義害死人,近日,在可靠性方面一直被神化的豐田也出事了。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有一位北京的消費者在網上爆料,其在3月1日提車的2020款RAV4雙擎版,在僅僅行駛19公里以後,便出現了機油增多以及機油乳化的問題。且4S店與廠家到目前為止仍未任何解決方案。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從車主提供的多張圖片可以看到,這臺行駛了不足20公里的新車,油底殼中放出的機油就出現了明顯的乳化現象,機油蓋上也出現了一層白色的乳化機油,與前兩年本田CRV和思域上出現的現象如出一轍。


而據不少消費者反映,除了新款的RAV4以外,像廣汽豐田的凱美瑞以及一汽豐田的亞洲龍等車型都有類似的情況出現,而由於這兩款車型銷量更高,實際受影響到的消費者也比RAV4要更多。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凱美瑞與亞洲龍也因此“一躍”成為投訴榜前列車型。


據瞭解,暫時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都是2.5L混合動力車型(雙擎),

其它搭載2.0L、2.5L發動機以及更低級別的搭載1.8L混合動力系統的車型,則暫時沒有類似的情況出現。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而這已經是日系車近年來第二次出現大規模的機油增多問題了,上一次的“肇事者”則是本田,回想起當年,可是真的搞得滿城風雨啊,本田旗下的多款車型也因此停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韓系品牌的現代途勝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這也令不少一直以來只聽說過“燒機油”的人們,第一次見識到機油增多。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其實機油增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冷啟動時,氣缸壁溫度太低,直噴發動機噴油嘴噴出的部分燃油,在低溫的汽缸壁上形成溼壁效應,這部分燃油由於沒有霧化所以很難被燃燒,只能隨著活塞的運動,被“當”作機油一同被活塞環刮落到油底殼中。

久而久之機油量變增多了,且混合了汽油以後的機油,也會伴隨著“乳化”的現象出現。


也因此,北方寒冷地區出現機油增多的案例,要比南方地區來得多。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從設計原理上看,豐田的這副2.5L發動機對於“溼壁效應”其實是有相對應的優化的。與本田所採用的“壁面導向”(wall guide)不同,豐田這副2.5L發動機採取的是“空氣導向”(air guide)的燃燒模型。這就意味著這款發動機的噴油嘴並不是直接對著活塞頂部與氣缸壁噴射來進行燃油霧化,而是利用進氣氣流來協助霧化燃油的,按理說其溼壁效應並不會太嚴重。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因此導致這款發動機機油增多的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豐田為了降低油耗,將ECU的怠速熱機策略設定的過於保守,導致氣缸溫度過低,又或者是為了降低摩擦(也是降低油耗),採用了間隙較大的活塞環。畢竟對於雙擎這種不需要發動機時刻運行的車型,其在機油增多方面的風險還是要比普通燃油版車型要多得多的。


豐田多款車型發動機遭投訴,機油增多儼然成了“日系”代名詞


不過,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也好,還是希望豐田能儘快為消費者們提供一套解決方案(當然不包括提高機油尺上限...),而不要再假裝聽不到了,或者像之前本田的那樣拖到夏天就想不了了之。


而對於廣大想購買凱美瑞、亞洲龍以及RAV4雙擎車型的朋友們,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先觀望一段時間,看看官方在未來會不會推出什麼改進措施,再考慮是否繼續購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