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與人交際說話,要改變嗎?

哲愛豔


我覺得關於這個問題,我自身的經歷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我是一個略微有點內向的人。甚至在我小的時候我會盡量躲避熟人,因為我不想開口說話,不想開口打招呼,所以我會躲著他們走。

上了初中,我突然發現自己非常的容易緊張,甚至不敢主動找老師問問題。國旗下演講的時候,即使是照著稿讀,我也是非常非常的緊張。有的同學會問我為什麼學習那麼好,還容易緊張。我其實也說不太上來,但是就是每次在公眾面前講話,或者是獨自面對老師或長輩,我就會感覺到很緊張,有的時候甚至會聲音發抖。

我真正想改變自己是在高一的時候。我有一次上臺鼓起勇氣在元旦晚會上表演了一個節目,是一個單口的相聲。我的語文老師對我說,他以為我之前學過這方面的內容。我說沒有,完全是憑興趣。他說他感覺我有一些內向,沒想到我當眾表演會表演的那麼好。其實我感覺我當時還是緊張的,但是他一直在鼓勵我。他說他相信我可以表現得非常好,也讓我盡力去展現自己,鍛鍊自己。

然後從那以後,我就會試著積極回答問題,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我們高二高三的時候有新聞討論課,我就會有意識地鍛鍊自己,在大家面前演講,和大家一起討論。那個時候高二,高三的語文老師經常也會組織一些活動,我都會積極的參加,有意識的鍛鍊自己。雖然有的時候還是很緊張,我的同學們說感覺我的聲音都在發抖,但是其實還是得到了一些鍛鍊。

上了大學之後,我會發現我當初的努力非常的有用。大學絕不是一個只需要埋頭學習的地方,在大學需要口頭表達及進行人際交往,各種溝通交流的場合非常的多。很多公開課也需要上臺去講解來拿到分數,所以這個時候就不得不讓自己適應這種公眾面前的演講。

其實不單單是校園。包括考各種證書,考研,甚至是踏入社會找工作。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進行面試。面試的時候,與考官之間的這種交流就非常的重要。面試其實就是一個與考官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使考官眼前一亮,從而有利於我們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我也非常感謝我高中的時候逼迫自己所做的努力,雖然現在有的時候在公眾面前以及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還是會緊張,但已經好太多了。至少我知道有的時候。我需要這種主動的與外界溝通交流,我需要通過這個讓自己變得更好。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總有一些時刻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吸取他人的意見,讓別人知道自己內心的看法。

我認為,即使自身是一個內向的性格,但我們可以鍛鍊自己。畢竟與他人進行思維內心的交流都需要在語言的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來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