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醫生」疫情之下,眼睛突然紅了會是病毒感染嗎?

這些天,居家防疫的人們或多或少出現了焦慮、無聊、食慾不振等居家抗疫“亞症狀”。記者從幾家醫院的眼科瞭解到,年後經常有人打電話或通過微信諮詢說自己的眼睛紅了,有的眼周皮膚還出現了又腫又癢的過敏症狀,開始擔心自已的眼結膜是不是被感染了。

特殊時期,發病原因不明,人們難免會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北部戰區總醫院眼科主任陳穎欣,她給出了診療建議。

「身邊好醫生」疫情之下,眼睛突然紅了會是病毒感染嗎?

陳穎欣,北部戰區總醫院眼科主任,醫學博士。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0餘年,具有紮實的眼科臨床基礎,尤其擅長眼病理檢查及診斷,青光眼的診治及眼底激光治療。

————————————————————————————————————

“眼紅”不一定是病毒感染

“從我們接到的眼紅患者諮詢和反饋的情況看,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患者並不都是病毒感染,即病毒性結膜炎,也就是說他們得的不是真正的’紅眼病’”。陳穎欣主任說。

至於眼周紅腫,眼底有紅血絲的問題,她解釋說,這些人群中,一部分是結膜下出血,而不是結膜充血。常見的原因是在家隔離期間,晝夜顛倒、過度刷屏、用眼疲勞等原因所致,也有的是因為感冒和持續性咳嗽導致的,這種情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多休息,做息規律,常洗手、不揉眼,有咳嗽或便秘等情況就對症治療就行。

“一般來說,根據結膜下出血量的不同,5天至2周大多能自行吸收。”陳穎欣說,這段時間,有很多人因為精神壓力大、免疫力下降而得了“麥粒腫”,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針眼”,有的則出現了眼周紅腫,這些症狀主要是由瞼板腺炎症導致。

瞼板腺炎發病早期也就是在2天內,局部會有充血和壓痛情況出現,這時可以在家做些局部冷敷,也可以用抗生素眼膏如氧氟沙星每天在患處皮膚塗抹2次,或用抗生素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每天4次點眼,必要時可根據情況口服抗生素,待炎症控制後,患處的局部充血和壓痛都明顯減輕,就可以改做熱敷。

她強調,發現眼瞼皮膚處有膿頭時,建議儘快到醫院切開排膿,儘量不要在家裡自行處理。

「身邊好醫生」疫情之下,眼睛突然紅了會是病毒感染嗎?

圖片說明:眼結膜下出血

當下,尤其是抗疫期間,突然發現自已的眼紅了,未免會聯想到已有的報道,擔心自已會不會是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眼結膜感染了自已。

針對這些擔心,他提醒大家不必過度緊張,但也不要大意。

“根據目前確診病例的發病情況看,新型冠狀病毒主要致病器官為呼吸系統,涉及眼部的報道並不多。目前,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能引起怎樣的結膜或角膜炎尚不十分清楚,常見的病毒性結膜炎還是以腺病毒和腸道病毒感染為多。”

得了病毒性結膜炎該怎麼辦?

紅眼病屬於病毒性結膜炎,但它是急性流行性結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眼病,以流行程度和危害性更重。

紅眼病常見於雙眼先後發病,有人傳人、患眼傳健眼的特點。根據病毒毒力不同和病毒性結膜炎受感染人免疫力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眼紅(結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在角膜受累時,眼睛常會出現畏光流淚和眼痛的症狀。

得了紅眼病,也就是被病毒感染時,眼睛的分泌物大多是水樣的,若合併細菌感染,就會出現大量黏膿樣的分泌物,部分患者還伴有耳前淋巴結腫大,嚴重者會出現纖維蛋白滲出性假膜,甚至引發角膜病變,結膜角膜瘢痕形成,從而影響到視力。

陳穎欣醫生說,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均有可能引發眼紅,但三者的發病症狀是有區別的。如圖所示,可以加以鑑別。

「身邊好醫生」疫情之下,眼睛突然紅了會是病毒感染嗎?

她特別提示,如果感到有眼紅症狀,建議先通過醫院的諮詢平臺先與專科醫生交流,初步判斷是什麼性質的眼紅,發病程度如何,再在醫生的建議下確定是否需要到醫院就診

(以下是簡要的流程圖示,供參考)

「身邊好醫生」疫情之下,眼睛突然紅了會是病毒感染嗎?

她特別提示到,眼科醫生在接診紅眼病人時,首先要做好自我保護,應穿戴好防護帽、護目鏡、外科手術口罩、防護服、外科手術乳膠手套及一次性薄膜手套等,查體時也儘量減少與病人的直接接觸,避免職業暴露。

其次,接診過程中除常規問診外,應仔細詢問病人及其家屬有無此次疫情接觸史、“紅眼病”病人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觸史。

此外,應對眼科查體的相關器械應進行一患一消毒,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同時要做好紅眼病人的密切跟蹤隨訪工作和必要時病情上報。

“大家平時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不揉眼、不亂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規律的生活,努力提高免疫力,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戰疫。”陳穎欣最後說。

(通訊員 張曉茹 二三里編輯 馬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