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交流接觸器,國產和合資品牌差距在哪?

交流接觸器在電氣控制領域是最常見的元器件之一,也是最經濟的動力控制元件。記得在上學期間,第一次去實驗室實踐學習,見到試驗檯上一個大個頭跟磚頭快似的“神物”,老師指著大塊頭的頭說跟我讀:“交流接觸器”,看到銘牌很驚訝1970年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製造,比我的年紀都大。

後來參加工作,做的就是自動化控制,雖然有很多產品能替代交流接觸器,但是在經濟價值上,它依然是最讓客戶接受的元器件,因為它便宜,接線原理簡單、故障率低。當代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已經很少能見到最古老的“大塊頭”陶瓷接觸器了,取而代之是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的升級產品。

國產廠家有太多了,選幾個代表,第一梯隊基本是天水二一三(做工好,價格高)常熟的就不算了,塑殼開關還數一數二的,其它的就是最常見的正泰、德力西、人民、天正這些了,給我的感覺他們四家接觸器做工和質量幾乎沒啥區別,就像正泰和德力西推出的新產品幾乎是換湯不換藥,換個殼子繼續賣,技術上也沒發現有什麼技術升級,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外觀好看了,特別是接線螺絲,以往都是五顏六色,每批接線螺絲都不一樣,現在基本都統一鍍白銀色。這點有進步,值得肯定。特別是什麼西的接觸器有點合資品牌什麼德的味道,連合格證都省了印在包裝盒上。畢竟跟著老大哥也要學點東西的。

合資品牌也有很多,最近十年湧進了很多品牌,都想在國內分一杯羹,就先說幾個很常用的三個品牌吧,目前國內低壓市場佔比最大的當屬施耐德,西門子在PLC市場已經很牛叉了,ABB領域佔據著國內最大的機械傳動市場。咱就先拿施耐德品牌的接觸器說說,施耐德接觸器在性能上不說是這三家最厲害的,但是不比他們差,認知度很高,價格也是其他兩家競爭的分水嶺。從外觀上看,施耐德的接觸器優點很多,設計者充分考慮了施工接線的便捷性,把線圈端子和輔助端子放置在最外端,即是現場維修更換,也很方便,包括配套熱繼電器的設計都充分考慮到用戶接線便捷和美觀度,特意在熱繼電器預留走線槽。做工上包括防塵蓋兒,都是接觸器領域的先祖。我對接線螺絲很在意,對施耐德的接線螺絲沒有出現過五顏六色的產品,一直延續著自己的風格。這些就是我對合資品牌的印象。

對比國產和合資品牌的差距,主要表現在用料做工,產品設計。說說最核心的觸點,國產接觸器我沒有按照說明書上寫的接觸器的容量選擇使用,因為我第一次太相信說明書了,結果就是不到半年,換了一大半,心裡還暗暗嘀咕“坑啊”,所以我只要遇到選型上,國產接觸器至少要放大一個等級。合資品牌的接觸器就很強悍,按照人家的推薦配置,雖然也有粘連的情況,但是幾率很低。用我師父的話就是國產的接觸器生產者都太“聰明”了,畢竟是要利潤的。產品的設計上,國內的一直都是走低端路線,沒有站在用戶便捷和維護角度上思考改進產品,線圈的端子一成不變一直延續在最裡層,帶點操作,真的是一身冷汗。最後說說大家關心的價格,毋庸置疑,國產的最便宜,合資品牌的價格是國產品牌的2倍甚至更多。當下市場,幾乎沒有一家電氣製造商針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正向研發和改進,都是換個殼子起一個響亮的名字繼續賣。也許是一個小小的接觸器不值得他們去花時間金錢去研發。這就是我對國產接觸器的認知和想法。小編水平有限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和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