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想说的太多太多,愿用平凡的视角带你走进这不平凡的每一天。因为,平行时空里,那些平凡人正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做着伟大的无名英雄……”近日,网名“柿饼”的95后护士精心制作的美篇《泪目!平凡的“视角”记录不平凡的每一天》刷爆朋友圈,她的故事被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


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这位“才女”是武昌理工学院护理学院护理专业2016级校友、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护士陈思敏。作为科室年纪最小的护士,21岁的她主动请缨上了战“疫”一线,如今在隔离病区已经连续奋战了33天。

对于这次抗击疫情,陈思敏从来没有预料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走上如此艰难的战场,返汉报到的那天,她还是回到了原科室的隔离病区,在病区里她年龄最小,1998年出生的她,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见到了最平凡的生离与死别。“有几个危重病人的病情还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见。他们的意识会时而不清楚,也无法大小便,我帮她们倒尿壶、倒便盆、擦屁股,有男病人也有女病人。”陈思敏说。

“有时候,我也会感到害怕,害怕这场‘持久战’没有尽头,有好几次在隔离区里,汗水和雾气包裹了整个护目镜,严实的防护服难免也让人憋的喘不过气,我们似乎都在等待着武汉的春天快点到来。”陈思敏表示,“在这个密闭的隔离区里除了忙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感动且充实,希望在这些忙碌的过程中我能够成长,在感动中学会感恩。”


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从返岗到现在有一个多月了,陈思敏终于明白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不论何时何地都有那么一个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只不过这次,我充当了感同身受的角色。”陈思敏说,这一个月以来,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她感觉大家的爱从未停止过。“这场疫情面前,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保有十足的热血在上班,无论工作多么辛苦,防护服多么厚,从来没有一个人抱怨。每天来上班都被这么多人牵挂着,每天下班还被这么多的人关心着,真的很感动,让人心生力量。”

她写的文章中,“最美护士团”“最强医生团”“最美护士的天使印记”,一张张照片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她绘制的7件“定制版”防护服也令人同事们惊喜不已——热干面、面窝、三鲜豆皮、黄鹤楼、樱花纷纷亮相,惟妙惟肖。


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武昌理工学院校友陈思敏:手绘“定制版”防护服,走红网络


陈思敏在武昌理工学院上大学时是宣传积极分子,平时也喜欢拍照,疫情期间看着兄弟姐妹们齐心协力共战疫情,让她非常感动,想帮大家留下点回忆。

她坦言,美篇里面所有的照片和文字都不是一次性完成。每天一点点累积素材,有故事发生随时记录下来,照片提前做好主题分类,看似简单的一个美篇足足准备了半个月。她说,为了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中轻松一点,增加乐趣,她决定在大家的防护服上画画,当作三八节礼物送给大家。

3月8日晚上11时,下班后的陈思敏开始拿出彩笔在防护服上作画,凌晨2时完成7套“战袍”的创作,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件防护服叠好,放回袋子里装好。

“每个袋子上我都做了备注,老师们喜欢哪件就可以直接穿哪个。”陈思敏说,她特意算好人数,画了7套,保证第二天上班的护士都能穿到。

3月9日一早,护士长傅昕收到如此精美的礼物惊喜不已。“虽然她提前跟我说过,但没想到画得这么好!”傅昕护士长说。

“对我来说,武汉是我奋斗的城市,可对一千多万的武汉人来说,这里,是他们一生也无法割舍的家,武汉生病了,可我相信它很快会好起来,战场上,我们也绝不会被打败!”陈思敏最后希望,疫尽去,举国庆之,此后百年国泰民安!

谈起学生陈思敏,武昌理工学院素质导师陈云利说,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热心助人的同学,担任过班委和护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宣传中心主任、校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记者,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很优秀,先后获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实践育人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荣获掌阅文学大赛“三等奖”,校级原创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大赛小说组“三等奖”等,曾发表过多篇新闻并被媒体报道。现在在武汉市六医院工作,工作中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时刻想着患者和同事的需要,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鲁信 刘璇 罗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