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疫情當下,在圍繞柴米油鹽打轉之時,獨處的時間愈發漫長。尤其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往事總會悄悄上頭,逼著我們反思和成長:


過去的我們錯過了什麼?現在的我們做什麼才正確?未來的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後知後覺是人類的通病。災難來了,想起了保護環境;疫情發生,想起了鍾南山;戰爭來了,想起了解放軍;有困難了,想起政府。


等到疫情過後,風平浪靜了,我們是否會忘記傷痛,重蹈覆轍?翻著最近的朋友圈,我發現改變正在悄悄發生著。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月光族開始存錢


若非突發疫情,很多人不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存款,只夠交下個月房租。


人跟人的處境是完全不同的。同樣是5000收入,有人可以做月光族。因為他沒有揹負房貸、房租、父母和子女。而我們卻必須提早開始未雨綢繆。


哪怕風險發生的概率是1%,毀滅性也可能是100%。無論何時,我們存的不是錢,而是抵抗風險的能力。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習慣依賴的人開始獨立


獨立生活最大的考驗,不是洗衣做飯,而是你能否在無人看管之下,堅持自律。


反正也不出門,所以省了刷牙洗臉;反正在家辦公,所以就可以渾水摸魚;反正沒人監督,所以就整日玩遊戲、追劇。


等到疫情過去,你會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態、作息都大亂。


生活的所有饋贈,均有價格。把延長假期當放假,輸掉的可能是人生。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開始思索人情


江西195起聚集性疫情,88%為家庭聚集;福建晉江,參加宴會的4000人被迫隔離。這場疫情,是給人情社會出的一張考卷。所有人一邊答題,一邊思索。


然而真相是:人情分越高,疫情就離你越近。


規章制度、契約精神,應該是擺在人情之前的。春節重要,團圓重要,走親訪友重要。


可這些在活著面前,都是小事。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瞭解自己身體狀況


你健康嗎?你多久沒體檢了?第二個問題,讓很多人不敢回答第一個問題。


中國人總是等到身體不舒服了、扛不住了,才去醫院看看。諱疾忌醫的心態,延誤了多少病情。


等到疫情,突然開始掂量自己的免疫力:熬過的夜、吃過的外賣、喝多的酒和放不下的煙。


在賺的錢、擁有的權利和地位面前,我們應該認識到:身體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學著管控自己的情緒


人類的心理機制,天生就容易被大環境影響。


回想疫情發生後:你是否每天盯著手機,不放過每個消息;是否會感到,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慌?


人在經歷應急事件時,超過20分鐘甚至更長,所分泌的皮質醇激素,就會對大腦產生損害。


現實中也確實存在,因為過度恐慌,而輕度抑鬱的非感染患者。


當下,管理情緒、自我疏導,是每個人“不給社會添亂”的義務。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培養大局意識


武漢封城前,500萬人出城,900萬人留守;留守居民的格局,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災難的擴張。民眾從僥倖心理,變成人人自危;從置身事外的觀望,到參與其中的捐贈。


大家意識的提升,是大局觀的養成。


“你沒有察覺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如果時代終究要落灰,我慶幸生在一個這樣的社會。


沒有人成為看客和逃兵。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不要歌頌苦難


84歲鍾南山奔赴前線,一次次發聲安撫民眾;山東、浙江等各省紛紛向武漢派遣人手、捐空家底;五菱宏光,成為全球第一家做口罩的汽車企業。


全國至少9名醫護人員,在這次疫情中不幸感染去世。災難之下,居家的我們歲月靜好,是因為有那些靠譜的人,負重前行。


不要因為我們打了勝仗,而去歌頌苦難。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人為我們拼過命。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在真相和謠言中游泳


疫情發生20天,就掀起了4次搶購:搶口罩、搶雞蛋、搶雙黃連、搶消毒液。


大眾在真相和謠言雙重夾擊下,無處落腳。


一會兒相信貓狗能傳染,一會兒相信雞湯能治病。心理學上有“羊群效應”:個體一旦歸入群體中,就會被群體的盲目淹沒,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歪曲的真理,是比病毒傳染性還強的東西。


如何能在混亂保持理性,不傳謠也不散播恐慌。我們都是災難下,舉足輕重的一份子。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時常自我反省


澳洲大火、疫情肆虐、蝗災蔓延、冰川融化;人類開始反省:我們到底是地球的過客,還是主人。


果農線上賣菜,銷售直播賣車,學校網上開課;大家被困疫情下,也開始反思:熬過當下之後,未來要往何處去?


災難從來不值得感謝,我們應該珍惜的,是熬過災難後,收穫的經驗和教訓。


人生真正的悲哀,不是未曾經歷千山萬水,而是很多道理,明白得太晚。


“一場疫情,幫我清理了朋友圈”

誰才是真正的偶像


中國人總是被一群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群人平時不言不語,很沒有存在感。聚光燈下沒有他們,財富榜上看不見他們。但一到了關鍵時刻,我們還得靠他們。


他們的名字,叫醫生、軍人、警察、科研人員等等。


有個老軍醫在一線接受採訪時說:“我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軍人,還是一名黨員,哪一個身份,都不允許我後退。”


疫情過後,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導向。思考誰才是最值得崇拜、畢生追隨的人。


我得出的判斷依據是:誰能給國家、給人民撐起一片天。


人生最大的難題,就是難以認清自己。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疫情肆虐,哪個瞬間給了你一記當頭棒喝?有一個回答相當真實:


“宅家20多天,我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存能力太弱了。離開父母,我不會做飯,溫飽是問題;離開工作,我沒有存款,生活是問題。


從前總覺得自己心比天高,但疫情真像一面鏡子,完全暴露出了我的短板。”


災難之中,便是修行之時;你有多少本事,就有多少愜意。


是的,今天這篇文章,是為了傳達這樣一個信念:請在曙光穿透雲層之前,升級成更強大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