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周圍

,海拔約80m,長寬各約6公里,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遺產地保護區核心面積414 公頃,緩衝區面積為720公頃。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總體佈局嚴整,以小屯村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型分佈。現存遺蹟主要包括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殷墟王陵遺址、洹北商城、後岡遺址以及聚落遺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鑄銅遺址、手工作坊等。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甲骨窖穴等構成。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宮殿區馳名中外,為世界文明古國中最著名的“古典城邦”之一。50餘座建築遺址分“宮殿、宗廟、祭壇(甲、乙、丙)”三組,宏偉壯觀。另外還發現鑄銅遺址等。宮殿區出土大量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寶石器等珍貴文物。殷墟文物有的是華夏之最,有的是世界之冠,蘊藏著殷代先民們的創造、智慧和卓越的技能。考古專家評價,殷墟“發掘著一個典型的”。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銅器三個要素”。“是一個燦爛的中國文明”。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賦詩云:“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1991年江澤民主席視察該苑時指出:“這個地方學問很深,很有發展前途。”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宮殿宗廟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園莊一帶,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50米,總面積71.5公頃,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遺址和組成部分,包括宮殿、宗廟等建築基址80餘座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原址上覆建的宮殿部分局部復原


在宮殿宗廟遺址的西、南兩面,有一條人工挖掘而成防禦濠溝,將宮殿宗廟環抱其中,起到類似宮城的作用。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住基遺存點復原展示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宮殿宗廟區還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員墓葬,也是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銅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將近7000枚海貝。

殷墟宮殿宗廟區還分佈著為數眾多的甲骨窖穴,共出土甲骨約1.5萬片。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車馬坑——中國古代最早的車馬實物和道路遺蹟

殷墟車馬坑

華夏幅員廣袤,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發現,而且結構基本定型,離開它最初發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了。古文獻中說夏代就發明了車,但是至今未發現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由此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和道路遺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和安陽市文物工作隊分別在安陽劉家莊北地、南地和孝民屯東地發掘的,商代道路遺蹟是在滑翔學校南地發掘的。這幾座車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1車,其中5坑隨車皆葬兩馬,4坑各葬1人。經鑑定,殉人中多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證明,殷代的馬車造型美觀,結構牢固,車體輕巧,運轉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車馬坑不僅展示了上古畜力車制的文明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奴隸社會殘酷的殺殉制度。它是國人最形象的歷史教科書。

殷墟甲骨文——中國漢字的鼻祖,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記錄,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稱為中國古代最早的“檔案庫”。現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曆法、醫藥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註、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青銅器——中國古代青銅冶鑄業的巔峰

中國青銅文化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風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藝術品等,形成了以青銅禮器和兵器為主的青銅文明,達到中國青銅時代發展的巔峰,在中國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殷墟青銅禮器的大量出現,證明中國青銅文化已發展到了最高的階段。以青銅禮器鼎、簋、觚、爵、斝,兵器戈、矛、鉞、刀、鏃,工具錛、鑿、斧、鋸、鏟,樂器鐃、鈴、鉦等為代表的殷墟青銅器,形制豐富多樣,紋飾繁縟神秘。層層疊疊的線條把動物形象加以抽象變化,採用極精細的幾何紋和深淺凸凹的浮雕,構成形形色色的圖案,佈局嚴謹,莊嚴凝重。其誇張而神秘的風格,蘊含著深厚粗獷的原始張力和藝術的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審美觀念。殷墟在青銅冶鑄方面輝煌的成就使其成為世界古代青銅文明的中心之一。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青銅器之最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殷墟王陵區出土的司母戊大鼎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青銅禮器,高達133釐米, 口長79.2釐米,重量達875公斤, 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銅器鼎。原件藏中國歷史博物館。殷墟博物苑為便於遊人參觀,將其仿製放大露天陳列在大殿前的廣場上。此鼎造型龐大雄渾,紋飾精美細膩,是中國青銅器文化中的瑰寶,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為“世界之最”。其鑄法先進,青銅器配方之科學,令當今冶金專家為之嘆服!鑄造這樣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藝和組織勞動的經驗。已有不少學者指出,這件巨大的青銅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隸制的發達和人民高度的創造能力。

婦好墓,1976年由殷商考古專家鄭振香、陳志達二位先生主持發掘的婦好墓,被列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婦好墓位於丙組基址西南,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也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婦好享堂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婦好享堂、母辛宗,即是婦好死後,國王武丁為祭祀婦好,在其墓壙上所修建的宗廟建築,婦好──廟號“辛”。其墓上的享堂,卜辭稱“母辛宗”。這座建築就是對母辛宗遺蹟的科學復原。

婦好漢白玉雕像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立於婦好享堂前的漢白玉婦好雕像,這是根據有關資料雕塑的。你看她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堅執銳,威風凜凜,顯示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女將的英姿和風采。她手持的這件龍紋大銅鉞,是其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9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武藝超群,力大過人。古代的斧鉞主要用於治軍,“鉞曾是軍事統率權即王權的象徵。

宮殿宗廟區還有一重要區——地下博物館,主要展示了出土文物等。值得進去好好一觀。

殷墟,甲骨文和司母戊鼎的發源地,中國文字記錄最早的都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