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技巧:必然性假言命題中的“前推後”與“後推前”

必然性推理是行測邏輯判斷中的一種題型。這類題型的特徵是題乾和選項所給的信息中包含了邏輯關聯詞,要求我們按照推理規則找出一個可以推出的選項。

所謂假言命題就是根據題幹中具有條件關係的邏輯關聯詞來寫出推出關係,並根據推理規則來確定哪個選項可以推出,哪個選項不能推出。因此,對於基本的推出關係和推理規則我們是需要牢牢記在心裡的。

“前推後”與“後推前”,需要我們對常見關聯詞加以記憶:

一、“前推後”的邏輯關聯詞

所謂前推後就是關聯詞的前半句推出後半句(A⥤B),即當前半句為真時,後半句一定為真,下面給大家列出前推後的基本關聯詞: 1.如果A,那麼B; 2.若A,則B; 3.只要A,就B; 4.A是B的充分條件。

二、“後推前”的邏輯關聯詞

所謂後推前就是關聯詞的後半句推出前半句(B⥤A),即當後半句為真時,前半句一定為真,下面給大家列出後推前的基本關聯詞: 1.只有A,才B; 2.不A,不B; 3.除非A,否則不B; 4.A是B的前提/假設/基礎/基石/必要條件/必不可少的條件。

三、逆否命題

逆否命題是假言命題最基本的推理原則,即A⥤B⇔非B ⥤非A。用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後,否後必否前。

例:如果天下雨,那麼地會溼。推出關係:天下雨⥤地會溼逆否命題:地不會溼⥤天不下雨

歷年試題示例

一個人如果是智者,那麼他一定是一位謙虛的人;而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才會謙虛。但是,如果一個人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那麼他就不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由此可以推出: A.一個人如果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 B.一個人如果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他就不是一位智者 C.一個人如果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他就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D.一個人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解題思路:正確答案為B。題幹中出現兩次“如果……,那麼……”的關聯詞,一次“只有……,才……”的關聯詞,因此題幹推出關係為:①智者⥤謙虛;②謙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③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③通過逆否命題可以轉化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聽得進別人的意見。所以題幹可寫為:智者⥤謙虛⥤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聽得進別人的意見。 A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智者。後推前,與題幹關係不一致; B項,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是智者。否後推否前,符合題幹關係; C項,聽得進別人的意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後推前,與題幹關係不一致; D項,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否前推否後,與題幹關係不一致。 因此,根據逆否命題的推理規則,只有B選項符合。

中公教育希望大家掌握好假言命題的關聯詞還有基本的推理規則的解題技巧,這樣才能又快有準的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