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後人遊岳飛墓,在墓前寫下一副對聯,對此人你如何看?

譚佳輝


“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此二句詩出自秦澗泉(也即秦大士)之手。秦澗泉雖系秦氏後人,但他並不是秦檜的嫡傳子孫,而是秦檜兄長的傳人。

其詩有二層愚意:一是,中國自宋代以來,就開始羞辱一個叫秦檜的賣國賊;二是,秦澗泉做為秦氏後人,來岳飛墓祭拜,看到祖上秦檜夫婦的跪像,深感自己愧姓秦。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博大精深。其優秀傳統文化將“壞人秦檜”的後人教育並改造成有良知的“善人”,充分顯示了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這是中國力量的源泉。

人民及秦檜的有良知的“善人“之後的子弟,均把秦檜夫婦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這正是中華文化優秀之所在,強大之所繫。





上帝右手903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相秦檜
因為陷害忠良遺臭萬年

如今在岳飛墓前還有他的跪像

因為秦檜的形象問題

之後很多姓秦的人在仕途上

都可能受到排擠

時間轉眼到了乾隆年間

一名秦氏後人考中了狀元

但因為他姓秦受到了很多的非議

秦大士1915年在南京出生

他家中共有7個兄弟

自己排行老二

家裡不是多富裕

但秦大士很聰明

小時候就幫人寫字賺取錢財

靠著這個活計

他養活了一家人

他23歲時在江南中了舉人

之後又通過恩科高中狀元

一舉聞名天下

當時很多人傳聞他是秦檜的後人

連野史中也有相關的記載

於是曾經重視他文才氣節的乾隆皇帝

也犯起了嘀咕

一次秦大士教授完皇子知識後

乾隆皇帝就將他召來

直接問他真的是秦檜後人嗎

面對著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秦大士並沒有很慌張

也不急於解釋

只說了一句

一朝天子一朝臣

這樣的回答真是精妙

就算秦大士真的是秦檜後人又如何呢

乾隆又不像南宋的皇帝那樣昏庸

他自己當然不會成為下一個秦檜

不管他是不是秦檜後人

這個問題也沒有追究的必要

既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又巧妙地逢迎了頂頭上司的小心思

還表現得非常有禮有節

讓人刮目相看

秦大士的仕途不僅沒有因為

秦檜的名聲受到打壓

反而由於自己高超的情商

更上一層樓

同時秦大士是一個非常擅長詩文書畫的人

這些也讓乾隆皇帝非常欣賞他

但是秦之一姓在很多時候

還是會讓他陷入尷尬

據說,他曾經和昔日以詩文論交的好友同遊浙江

在經過岳飛墓時

好友以秦檜夫婦的口吻作了一首諷詩

眾人想到秦大士也姓秦

還時他們的後人

在詩文上又頗有建樹

非起鬨要他也來題詞

秦大士非常無奈地留下兩句話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這樣的措詞讓所有人都很佩服

成就了一段佳話

如今還被人稱讚!


大國曆史記


秦檜後人遊岳飛墓,在墓前寫下一副對聯,對此人你如何看?

秦大士此人以前好像聽說過,據說還曾考中過狀元,為官十分清廉,但僅當了十年官就退隱了,其退隱後一直以書畫為生!

一日秦大士與其好友遊覽嶽王墓時,當看到嶽王墓前有秦檜夫婦鐵鑄的跪像後,他的好友們便開玩笑說:"狀元郎也是姓秦的,是秦檜的後裔,你在嶽王墳前不想說點什麼嗎?"秦大士略作思考便作了一副對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此聯直接抒發了自宋朝以來,人們對於秦檜的厭惡程度,甚至連給兒孫起名都不願用那個"檜"字;而作為秦氏後人,秦大士也深為自己姓秦而感到羞愧!從這副對聯可以看出,秦大士此人坦蕩正直的性格,絕非宵小可比!秦大士能夠直面歷史,作為秦氏後人,直舒秦檜愧對岳飛的史實,當為世人稱頌!秦大士的所作所為,不僅不會招致世人的嘲笑,反而必將會受到世人的敬重!反觀如今有些人,無視史實,企圖給秦檜翻案,甚至讓秦檜的跪像站了起來!這些人與秦大士相比之下,難道不覺得羞愧嗎?無論你是專假也好,還是叫獸也罷,在這裡奉勸你們一句:尊重歷史不丟人!倒行逆施必將為世人所不恥!











hyh139


題主所說的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據傳說,乾隆年間,狀元秦大士,是著名詩人袁枚的得意門生。一天,秦大士同昔日的詩友遊嶽王墳。嶽王墳前有鐵鑄的秦檜夫婦跪像,兩旁有以秦檜夫婦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寫的一副楹聯。對聯是:“咳!我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詩友們看後發笑,戲謔新狀元也姓秦,是他們的後裔,並要他題對聯以記此遊。秦大土揮筆立就。對聯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但還有這樣一段傳說,說的是:“秦大士在朝時,一日(皇)上偶問曰:‘汝家果秦檜後乎?’秦(大士)無他言,但對曰:‘一朝天子一朝臣。’”後來乾隆大帝追查秦大士出身,結果是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後代。

不管秦大士的先祖是秦檜還是秦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秦大士在岳飛墓前所提對聯,足見秦大士是一個是非分明,具有民族大義的人。

歷史是無情的,但讀史的人是有情的。俗話說“成者英雄,敗者賊”,但是人們有時還真不是以成敗論英雄,而是以氣節論英雄的。荊軻刺秦並未成功,人們把荊軻視為大英雄;項羽最終也敗給了劉邦,人們也把項羽視為大英雄。為什麼?因為他們所體現的是我們民族所具有的氣節,所具有的血性。

現在在網絡上有些人替秦檜鳴冤叫屈,在殺岳飛問題上認為秦檜只是宋高宗的替罪羊,更有甚者把岳飛稱之為軍閥,說得振振有詞,一葉障目,唯獨忘了民族大義。

在中國歷史上,中原民族長期不斷受來自北方民族騷擾和欺凌,議和有之,抗擊亦有之,不能簡單的以對與錯來評價,但人們之所以頌揚抗擊的英雄,是因為英雄們所體現的是一個民族應有氣節和血性。現在網絡上還流傳一句“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乍一聽令國人不舒服,但靜下心來反思,吾輩還存在多少祖先的氣節和血性?


閒聊天下


秦大士是江蘇南京人,出生於“十里秦淮”河畔。其父秦有倫曾是翰林院侍講學士、江寧縣書吏。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秦大士從小就天賦異稟且十分勤學上進。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少年時代的秦大士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才子,能書善詩,尤其寫得一手好字,讓不少人慕名而來,爭相索求他的墨寶,秦大士也因此賺取了不少潤筆費補貼家用。

乾隆十三年,23歲的秦大士在江南貢院高中舉人。乾隆十七年,38歲的秦大士在皇太后60聖誕的萬壽恩科中,拔得殿試頭籌,成為了清朝的第43位狀元,也開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秦大士劇照)

才高八斗的秦大士,因為姓秦,是大奸臣秦檜的後代,這樣的出身讓他既沾光又受窘。

話說在殿試結束,乾隆帝御覽到秦大士的文章後,也不免拍案叫絕,讚不絕口。但隨後,當乾隆帝注意到秦大士的姓名和籍貫時,又不免皺起了眉頭。這秦大士是秦檜的後代,難道我堂堂大清朝的狀元頭銜,要賜給大奸臣的後代?

乾隆帝想試探一下這位聲名遠播的才子,看看他的應急反應如何,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祖上秦檜的?於是,乾隆帝不緊不慢地問道:“秦大士,聽說你是秦檜的後代,這是真的嗎?”

聽到皇帝的發問,秦大士心裡一驚,倒吸了一口涼氣。眼看著這個到手的狀元要歇菜,怎麼辦?

如若如實回答,自己寒窗苦讀幾十載就將付諸東流,前程功名就此和自己無緣。若矢口否認,但秦檜確實就是自己的祖先,不但要擔負欺君的罪名,招來殺身之禍,還會落下個賣主求榮的惡名,讓自己永世抬不起頭。

虧得秦大士飽讀詩書,反應機敏,只見他略一沉思,昂起頭來回答道:“回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與大臣)

可別小看秦大士這句話,咋看起來答非所問,模稜兩可,但實際上殺傷力很大。連處變不驚的乾隆帝也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答。只見乾隆帝在短暫的沉默後哈哈大笑,露出滿意的笑容,並當朝宣佈,秦大士就是新科狀元。

這是為什麼呢?秦大士這句話究竟蘊含何種深意?不但沒有處罰他,還得到了乾隆帝的嘉許呢?

其實,“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回答得巧妙至極,既拍了乾隆帝的馬屁,又解了自己的圍,讓自己驚險地逃過一劫。

首先,秦大士並未正面回答乾隆帝的問題,對自己的出身既未肯定也沒否定,這就為自己留下了一條退路,以應付乾隆帝有可能的進一步逼問。

其次,“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回答大有玄機。它的潛臺詞是,秦檜確實是個大奸臣,但他是昏君宋高宗趙構的臣子,正所謂“君昏臣奸”。而乾隆帝英明神武,朝堂上的人自然就是大忠臣,怎麼可能出現類似秦檜的奸臣呢?

這句話誇得乾隆心花怒放,大笑不止。這馬屁也拍得極有水平,於無聲處顯工夫,不留痕跡又恰到好處,讓乾隆非常享受。

雖然秦大士靠著自己的機智在朝堂上化險為夷,但其實他內心裡對自己的這個祖先,還是很鄙視的,反而對岳飛的事蹟滿懷崇敬。

(岳飛墓)

有一次,秦大士因工作原因,路過岳飛故里湯陰。車伕是岳飛後人,一路上滔滔不絕地給秦大士講解岳飛當年保家衛國、抵禦外辱的英雄壯舉,強烈地建議秦大士到嶽王廟拜謁。而秦大士開始以各種理由推脫,因為他明白,嶽王廟曾立下規矩,不準秦檜後人拜謁,“否則謁廟必死”。但車伕硬是將他拉到了嶽王廟前。

無奈之下的秦大士,只好將實情相告。車伕一聽說他姓秦,馬上扔下他揚長而去,“余姓嶽,與君家世仇,不能以車馬送君矣。”窩火的秦大士只好另覓車馬繼續趕路。

實際上,秦大士最終還是拜謁了岳飛墓的。

《清稗類抄》中記載,秦大士曾與大才子袁枚同遊杭州西湖,見到岳飛墓前長跪不起的秦檜夫婦塑像,上面密密麻麻地佈滿了遊人的痰跡,內心心潮澎湃,頗有感觸。尤其是墓前的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給予了他極大的震動。

袁枚見好友悶悶不樂,體諒他內心的煎熬,招呼他返回。沒想到,秦大士對著岳飛墓長揖不起,口中說出了一句話:“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後來的秦大士成為了一代碩儒,在詩、書、畫上成就很高,一生品行端正,為官清廉,政績斐然。

(參考資料:《清稗類抄》《清史稿》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網上諸君對秦大士,在岳廟書寫的楹聯的評論,大多是十分中肯的。孔子曰:知恥而後勇。秦大士敢於本著民族大義,申斥先人䧟害忠良之舉,極為後世稱道。因此這幅名聯,亦隨岳廟內諸多楹聯而流芳百世。在我的記憶中,原聯之上聯為:“人從南宋少名檜、”但是許多網友文中,上聯𨚫是:“人從宋後少名檜,”。這裡的“南宋”和“宋後”雖為一字之差,但在時代和楹聯格律上卻是不妥。其一,嶽武穆風波亭遇害,事在南宋時期。其二,此名聯之下聯為:“我到墳前愧姓秦”,從平仄關係看來,上聯用“南宋”更為妥貼。所以,秦大士之全聯可能是:“人從南宋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作者全憑記憶,不敢妄斷,望請杭城網友,一往岳廟,以定是非,以使名聯不致誤傳。拜託,拜託!


信敏498


💐💐秦大仕,字魯一,又字鑑泉,號磵泉,又號秋田老人。江寧(今南京)人;祖籍安徽當塗,其祖父因避亂遷至江寧。宅聚寶門(今中華門)內的一條巷內。其父秦有輪生七子,大士排行二。秦大士自幼聰明,10歲能作詩,少年小有名氣,以致所得潤筆能養其家人;23歲入“江南貢院”;38歲中萬壽恩科狀元,為大清開國以來第43位狀元,他誕生的小巷按慣例被命名為【秦狀元巷】!

💐💐秦大仕一身正氣,居官清正,在外只做了十來年的官便告隱退。

💐💐據傳說,乾隆年間,狀元秦澗泉(大士號)是著名詩人袁枚的得意門生。一天澗泉同昔日的詩友遊於嶽王墳。嶽王墳前有鐵鑄的秦檜夫婦跪像;兩旁有以秦檜夫婦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寫的一副楹聯:【咳!我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詩友們看後發笑,戲謔新狀元也姓秦,是他們的後裔,並要其題對聯以記此遊,秦澗泉苦苦一笑.眉頭一皺.揮筆而就:【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此詩讓眾詩友拍絕叫好,因此廣為流傳。

💐💐秦大士為官十餘年,德高清正,深得百姓愛戴;早早退隱,賦閒在家;以詩書畫稱三絕於世,書法直逼歐.柳,又工篆.隸,人材難得!於1777年去逝。



louanhuamingyouyicun


宋朝宰相秦檜的後人秦大士,在遊岳飛墓時,被人問及而有感留下一副對聯這事,原因秦大士知道祖上和岳飛的這檔子事兒,是自已的祖上錯了。就事論事的說,當時的岳飛就算有罪,罪不當死,是祖上枉殺了岳飛。所以他才留下“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名聯。意思是“秦檜"後,凡起名叫“檜"和姓氏為“秦"的人,都該為史上出了個秦檜,而自感羞愧。他要告訴世人的是,他的祖上秦檜乾的那些事兒,有辱了他的“秦"姓。怎麼說,世人能如秦大士者不多。佩服佩服。

公開承認自已祖先的不是,併為之感到羞愧,還到被自已祖先害死的人墳前遊祭、提聯。這件事本身說明人是知道善惡好壞的。一時的善惡不分,好壞不論,並不是有些人天生如此,大多數情況是受後天各種因素的作用所導致的結果。真英雄者,有過不護已短,遇惡不畏強暴,逢善從善如流,有功不求績要賞。助紂為虐,為虎作倀,.陰懷不正,逆來順受者,為奸臣、逆賊、小人、懦夫也。自古善惡有分明,可及到明時又難分明。歷史有很多在後人的心目中是沒有被客觀公正的對待的。

就單拿秦檜殺岳飛一事而論。歷代史家和百姓好像對秦檜枉殺岳飛這件事兒,早已鐵板釘釘,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了,再也無從修撰之處。似乎秦殺嶽,兩人之間並不需要有多麼深仇大恨,也不必存在什麼是是非非。當時的他們若不是一個殺了另一個,兩個名字幾乎再不會有什麼事兒,會象今天這樣,被緊緊的連在一起。就是這麼兩個並不怎麼挨著的人,史家也只是“絕唱"般的大概用了“秦檜叛國,謀害忠良"幾個字,就把這樣一件千古奇冤淹沒在歷史的浩渺當中了。

秦檜殺害岳飛,處置的是何等義無反顧,像是憶起上輩子的欠命,這世得見,本來無罪,硬以“莫需有"的罪名,必殺之而後快。行動之毫不猶豫,彷彿受命於為上輩子報仇接受老天的差遣一般,連罪狀都無需摞列。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反觀岳飛的功績。平反御外,所向披靡。在當時偏安的南宋王朝,有岳飛可謂是得了個不世之才。朝中上下為此應該可喜可賀,皇帝大臣也都要歡欣鼓舞才是。可就在岳飛即將大功告成之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並以“莫需有"的罪名給殺害了。兇手嗎,就是那個萬惡的秦檜。值得諷刺的是,在這個朝庭裡,從心而論,無論在當時還是以後,始終都被認為是好人的岳飛一一事實也證明,岳飛的抗金之舉的確是無罪而有功的一一這樣好人卻被殺了。可殺岳飛的人秦檜卻逍遙自在,還一直受到皇上的恩寵。

這事怎麼想怎麼不對頭。就算秦檜是個壞到頭上生瘡,腳底流膿,可他畢竟保的也是大宋皇帝,動向和忠心跟岳飛沒有絲毫不同。而且當時是外敵入侵,北宋已亡,岳飛要收復失地,救回兩位先皇,這跟同樣忠君不二的秦檜,懷揣的報國安邦之心有什麼不同。應該是沒有。既然沒有,殺一個和自已一樣的忠臣幹嗎呢?若說秦檜真有反宋投金之心,殺岳飛幹嗎呀,直接把皇帝老兒幹掉了不就結了嗎。何必單殺一個岳飛,萬一被南宋高宗皇帝趙構識破了野心,自已的小命還要不要了。

可是耶,秦檜以“莫需有"的罪名把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殺了。做為岳飛忠心保護的南宋皇帝趙構,怎麼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已的愛將岳飛含冤而死,自已卻還跟沒事兒人似的無動於衷。難道是高宗趙構命令秦檜把岳飛殺的嗎?如果這麼想不對,那麼按常理,岳飛被奸臣秦檜殺了,趙構就應該立馬殺了諂害忠良的秦檜,替岳飛報仇才是。因為岳飛是愛國的、是忠臣,也是好人。這一點相信所有人的心裡都會這麼想,包括皇帝趙構。從當時的利害角度上講,趙構不會笨到,把為自已收復失地能征善戰的大將也當成壞人而殺之吧。這是絕不可能的。別說是個統御江山的皇上,就算是個小老百姓,有人幫你,不說聲感謝就已經錯了,還會起要殺了幫助你的人之心。這也太不符合邏輯了。

那麼懷疑是趙構殺了岳飛,歷史書上能夠佐證這個事實的文字也不少。比如岳飛竭力想救回國的“微欽"二帝,如果他倆被救回國,趙構的皇位會不會受到影響等。這類史實僅管有不少,但都只從側面證明趙構有殺岳飛之心,而殺害岳飛一事,沒從趙構嘴裡說出一個字。所以岳飛被殺,人們只恨秦檜。但卻也有意無意的忽略了秦檜以“莫需有"的罪名殺害岳飛,趙構在什麼都知情的情況下,卻沒有殺一一從是非對錯上考慮一一真正該死的秦檜,這樣一個鐵的事實。

其實,給岳飛定的“莫需有"三個字的罪名,就已經說明了問題。相信封建統治者皇帝經常濫殺無辜,但相信他自已也絕不敢使用“莫需有"三個字殺人。他不用這三個字,但他可以讓大臣用,大臣用了只要他不追究不就行了嗎。

在一個國家裡,奸臣肆意的殺害功臣,就算奸臣有罪,應該天誅地滅。可奸臣能夠放手肆無忌憚的殺戮過程,是不是證明了是君要功臣死,功臣不得不死,不死有人幫君弄死你。後人罵秦檜是對的,因為他助紂為虐。還有個該詛咒的人,為什麼要放過他呢?是因為他是皇上嗎?寫史的人不能欺軟怕硬。這樣被看待的歷史和被認識的古人,不叫歷史,也不是真實的古人。

.


庸者有天


一副竊竊小小的對聯“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讓乾隆王朝的狀元秦大士聲名遠播,文傳後人!

提到此聯,我還是有個小故事的。上中學期間,有友秦麗華,她就因姓個秦而讓人開過玩笑,說她的老祖宗秦檜如何如何,說的次數多了,她也煩啊,也委屈啊。有朝一日了,她就搬出這副對聯來了。我那個時候還井底之蛙的不知道這副對聯的出處,以為就是她個才情女子所抒寫的,一時就捧讀玩味不止,對這女子佩服的恨不得拜把子,實在是羨慕的緊啊!及至後來了知道這是古人的名作時,也還是對她的閱讀之廣泛心生欽佩。幾近三十年過去,聽說她在西安安了家,相夫教子,恬然幸福!不知此名聯,她還略略記得否!故鄉的青蔥歲月,也還記得否!此是閒話了。

再說到秦大士的隨手掂來的對聯上去,似是實寫,也確實就是感嘆。不知狀元公回了書房以後可有補筆之作,必竟有些個事、有些個想了再想的感情,不是才一開頭,就需要煞然結尾的……

岳飛墓前也有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侫臣”,誠然,我們對秦檜夫婦都是沒有好感的,我們對岳飛都是無限讚揚崇拜的。但是,歷史畢竟不是某一個人就能左右得了的,想他一個並不是魏忠賢式的秦相,也或許就左右不了大宋皇帝的詔令吧!中華民族的九品中正制,在大宋朝時,也是就趨於更加完美吧!秦檜夫婦可能就是個背鍋俠吧,被認同了的背鍋俠吧!為什麼愚民弱弱的張冠李戴的不敢直指重點呢!

秦大士這個狀元公,或許也就只能作個徒有感嘆的抒情聯吧。他聰明地、中國文人都聰明地,用文學把什麼都掩飾了。歷史不必細究,文學可賦才情!


租來樓春秋


“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這是秦檜後人對秦檜遺臭萬年的唾液,秦大士與秦檜本是同根同姓卻在嶽王廟寫下愧詩。體現了愛憎分明的立場。也為人們頌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