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動,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家長怎麼幫?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動,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家長怎麼幫?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懂得的道理也越來越多,很多時候,他們很清楚自己該幹什麼,但就是大腦指揮不了身體,永遠是認知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相信大多數父母也都深切的意識到孩子的這一弱點,但是打也打過,罵也罵過,感覺能做的都做了,卻依然只能乾著急。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難道眼睜睜的看著原本聰明伶俐的孩子就這樣廢啦!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動,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家長怎麼幫?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其實只有一個:缺乏行動力!

那麼家長做哪些事情能幫助孩子提升行動力呢?提醒、催促、打罵初時會有一些效果,但是真的難以持久;將希望寄託在等孩子長大會自然變好,你敢嗎?如果真的想幫孩子,只能耐心的陪伴,堅持不放棄,與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不斷的鼓勵與監督孩子,讓他一點兒點兒的改正、提高、變好,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好高騖遠!

制定計劃時,要注意:

1.與孩子一起將每天的任務列出來,根據任務的緊急性和重要性,列成一張表;切記,家長不能強加任務給孩子,最好都由孩子提出,如果真有重要的落下,家長可提醒,讓孩子做決定;

2.任務表出來後,家長協助孩子將任務細化,並最好標明每個任務節點的完成時間,這樣孩子容易有成就感,減少他的畏難情緒;

3.在孩子執行任務表的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要再強行添加新的任務,打亂孩子的節奏;

4.在完成小節點任務時,如果孩子習慣性拖拉,家長要及時提醒,鼓勵,對他之前的成果給予肯定。

5.一天結束時,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評估一下,對孩子今天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表揚;分析如果在某個時間點不拖拉,會有更好的結果。批評與表揚都要誠肯且具體,與孩子商量出第二天要執行的任務策略。

現在因為疫情,孩子不能去學校學習,時間觀念比較弱,學習起來效率直線降低,這時制定時間任務計劃表,真的蠻實用的,親們可以一試哦!這兩天,我也和兒子一起做了時間計劃表,週一到週五以學校課程規劃為主,週六日依據孩子的課外課時間安排,時間不能安排的太緊湊,要給孩子留出休息時間,尤其週六日,要給孩子留出玩的時間。現在疫情不能出去玩耍,之後,一定要靈活調整,不能泯滅了孩子的天性!

下面是我給兒子做的計劃的截圖,平時與週末的各一天,親們可以參考,如果需要EXCE文檔,可以去我的網盤下載!(私信我或是評論區留言,都可以得到網盤地址)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動,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家長怎麼幫?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動,不做自己該做的事兒,家長怎麼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