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現代人崇拜偶像,古人亦有之。

他們有的以偶像的優點作為自己行事的標準,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也有的以愛之名進行變相綁架,認為

“我喜歡你,崇拜你,你不聽我的,就要毀了你”

在這件事情上,不得不提歷史上兩位有名的小迷弟。一位是唐代詩人李白,另外一位是三國時期的鐘會。他們都滿腹才情,本身就擁有著一批粉絲,卻也對自己的偶像崇拜到了極致。

只是他倆追星方式不同,加上他們本身影響力巨大,由此也導致他們的偶像有了不同的命運。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一、李白對偶像的崇拜:一生低首謝宣城

李白崇拜的人叫謝朓,字玄暉,是南朝詩人,與山水詩人謝靈運同一氏族。謝朓才情過人,《南齊書》對他的評價到:

“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

李白自己也是個才子,一般不隨便崇拜別人,唯獨對謝朓崇拜備至。到底有多崇拜呢?

有一次他和好友李雲登上謝朓樓,作詩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蓬萊文章”借喻李雲的文章,說他的文風有建安的風骨,又有小謝也就是謝朓樓的清秀之風。此處他將“建安風骨”和謝朓的詩風並列在一起,足見謝朓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

他還寫過“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高人屢解陳蕃榻,過客難登謝脁樓”等詩句,都是表達對謝朓的崇敬之意。

李白一生登過八十多座山,去過十八個省,卻唯有安徽他屢次到訪,因為謝朓樓就在安徽境內。

傳說謝朓在安徽宣城的一座山麓下建有別院,李白晚年流落至此,深深愛上這個地方,留下遺言“宅近青山同謝朓”,意思是死了就要葬在這裡,和謝朓在一起。

只是他死後未能如願,直到他生前好友範倫之子聽說李白的遺言,才將他的遺骨遷葬至此處,了了他的心願。

那麼性格放蕩不羈、率直自負的李白,為何會如此崇敬謝朓呢?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01、相似的命運和結局

李白縱然才情過人、心懷抱負,可在官場卻不吃香。在體驗到官場的黑暗與腐敗之後,他情願自己去遊歷山水也不要與他們同流合汙。

話雖如此,可心中的失意在所難免。即使“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然而酒醒之後,一樣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這種心裡的感受,他騙不過自己。

同樣地,謝朓曾經也在朝廷為官,只是他卻在那身官服和歸隱田園之間舉棋不定,後來捲入了政權的爭鬥中,成為他人利益的犧牲品,死時才36歲。

李白為了懷念謝朓寫下《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全詩如下:

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朓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繩。

斜低建章闕,耿耿對金陵。

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

長川瀉落月,洲渚曉寒凝。

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徵?

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

這首詩看似李白在為謝朓的英年早逝感到不滿,其實也在對他們這種因不願意同流合汙而慘遭迫害的遭遇感到憤怒,可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只有那個相隔了兩百多年有共同經歷的人才能明白。

雖然時代不同,但他們的經歷是相似的,但顯然李白更加幸運一些,因為他能夠離開官場,去四處遊歷,而謝朓卻始終只是在心中歸隱了田園,還搭上了性命。

可從李白此時的處境來看,這種不滿、悲憤的心情也萬分沉重,讓他覺得謝朓既是偶像也是知己,是能夠在靈魂上溝通和共情的人。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將謝朓放到知己和偶像的位置上。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02、寄情於景,詩風相隨

李白和謝朓一樣,經常寄情於景,寫的詩多與山水自然景色有關。同時,他們的風格也有所相似卻又有所區別。

謝朓詩風清俊秀麗、音調和諧、對偶工整、注重聲律,對後世詩歌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主張“好詩圓美流轉如彈丸”(《南史·王曇首傳附王筠傳》),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他將“永明聲律”運用到自己的創作當中,即達到寄情山水又讓詩句韻味十足、琅琅上口的效果。

例如這兩首:

遊東田

慼慼苦無悰,攜手共行樂。

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

魚戲新荷動,鳥散餘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相較於謝朓較為統一的風格,李白的詩風就不一樣了。我們都知道,李白的文風時而雄奇縱放,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而又清新俊發、樸素自然,例如:“他日相思一夢君, 應得池塘生春草。”

文如其人,有什麼樣的胸懷和心境,就寫出什麼樣的文字。李白和謝朓同樣喜歡為山水做詩,借景抒情,加上同樣的情懷,李白後一種文風的形成多少都會受到謝朓的影響。

在李白和謝朓的心中,他們都有鴻鵠之志,並希望在渾濁的泥水中出淤泥而不染。這是一種至真的追求,是對清淨無染的嚮往。就像他懷念謝朓時寫的“漢水舊如練,霜江夜清澄。”即是寫景,也是他內心的呈現。

而且從李白去過的地方和寫過的詩來看,他對自然界這種天然、至真、清淨的特性確實如謝朓一般,甚至更甚。

這是李白對謝朓的崇拜,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欣賞和稱讚,也是一種靈魂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支持,而同樣地,詩也產生了共鳴。

清代王士禛在《論詩絕句》說李白是“一生低首謝宣城(因謝朓曾在宣傳任太守,因此也被稱為“謝宣城”)。”可見李白終其一生都將謝朓當成了自己的偶像,否則也就不會留下“宅近青山同謝朓”這樣的遺願了。

而謝朓的詩本來就為後人所喜愛和稱讚,加上有詩仙李白的推崇,謝朓的偶像高度又再次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二、鍾會的崇拜:寧願負你,也不負我的喜愛

嵇康是曹魏時期的音樂家、文學家、思想家,著有《琴賦》、《廣陵散》等作品。他淡泊名利,崇尚老莊,嚮往與世無爭的生活,一次也就不願意做官,更不願意與權貴有過多的往來。

當時有位謀士,名叫鍾會。他年輕有為,在仕途上步步高昇,身邊有許多追隨者,但卻對嵇康的才情甚是欽佩。

《世說新語》記載:

“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搖擲便回急走。”

意思是鍾會才撰寫完《四本論》,非常想請偶像嵇康幫他看一看。他把寫好的稿子揣在懷裡,到了嵇康家之後卻猶豫了,不敢拿出來,因為害怕嵇康看不上自己寫的東西。後來便在門外將稿子扔進嵇康家裡,就急忙轉身跑掉了。

鍾會這個情形像極一個小迷弟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一般,可能會緊張不安,興奮激動,又有些不好意思,想說的話也化成了:“啊啊啊啊……”

後來鍾會官越做越大,再次興沖沖去拜訪嵇康。當時嵇康正在打鐵,汗流浹背,對於鍾會的到來只當是不知。

鍾會站了一會兒,見對方不理睬自己,感到憤怒,轉身就要走。嵇康突然問道:

“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道:

“聞既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只是他來的時候帶著崇拜而來,去的時候帶著仇恨離開了。

景元四年,嵇康的好友呂巽、呂安兩兄弟打起了官司,原因是哥哥呂巽使用陰險手段佔了弟弟媳婦的便宜,且惡人先告狀,陷害自己的弟弟入獄。

嵇康非常憤怒,出面證明呂安的清白,這下惹怒了司馬昭,而鍾會也因為之前的事情對嵇康懷恨在心,趁機火上澆油,這樣一來,想救人的嵇康也由此被處死。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有人說如果嵇康當初與鍾會交好,也不至於這個樣子。其實不然,如果他真的與鍾會交好,可“道不同不相為謀”,有的人志趣就是不一樣,沒辦法談到一塊兒去,日後總會有摩擦。

作為位高權重的鐘會,或也已經習慣了呼風喚雨的行為,可是當他發現有他無法控制的人或事情時,他就是不想憤怒也沒辦法了。

其實這是他內心對外界及他人所產生的一種控制慾,“如果你不聽我的,那麼我就毀了你,畢竟我是那麼地崇拜你,喜歡你。”這是一種已經扭曲的心理。其實鍾會所崇拜的,只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慾望而已。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三、好的追星方式是不以愛之名進行變現綁架

同樣是偶像,可卻因為迷弟們不同的崇拜方式讓他們有了不同的結局。

李白對謝朓的崇拜不僅僅是才華上的崇拜,而是從情懷、命運、志趣方面所產生的共鳴和喜愛,這是一種高境界的崇拜。

而鍾會對偶像的崇拜,更多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慾望。

試想,如果他真的崇拜嵇康,就應該學學他的品格和精神,例如他能夠做到清正廉潔,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嵇康又怎麼可能不待見他呢?

這種現象有些類似於“你媽媽覺得你冷,叫你穿秋褲”的現象。然後你說:

“媽媽,我不冷,不需要穿秋褲。”

媽媽說:“不,你冷!你必須穿秋褲。”

結果你還是不穿,最後被父母吊打,邊打邊說:“我是為了你好”。只是你的父母不會打死你,可“鍾會式”的追星卻害死了偶像。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又該如何追星呢?

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人無完人,哪怕是再優秀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輕易產生“鍾會式”的極端方式。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擬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s,簡稱PSR)”,指一個人一旦愛上某個人物之後,因為距離等原因對他了解並不多,可卻會自動把對方想得十分完美,產生了一種單向的感情。而反過來,對方知道你是大眾群體中的一員,可是具體到每個人時,幾乎是一無所知。

鍾會就是屬於那種把嵇康腦補得非常完美的人,結果去了發現他並不完美,甚至不待見自己,怎麼受得了。

胡歌有一次談到追星的問題,他說:

“在追星的過程中,我們真正要獲取的是明星扮演的角色或原型人物背後的能量和人性的溫暖。”

例如你看《花木蘭》、《楊家將》、《戰狼》、《流浪地球》等影視劇,如果能夠從劇里人物獲取一些能量和感受到人性中的一些溫暖,或者對自己有所啟發,會遠遠比盲目喜歡上這個演員來得實在,這也是影視藝術真正要傳遞的意義和價值。

同樣身為偶像,有人得以和建安風骨並列,有人被粉絲送進了牢獄

當然,喜歡正能量偶像亦無不可,因為可以多學習他身上優秀的品質。正能量偶像也有許多,例如鍾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韓紅、何炅、肖戰、趙麗穎、TFBOYS等,他們幾乎都具有“流言任在前,丹心猶熱何須來辯……”

的經歷。

他們始終心懷正義,始終如竹子一般“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就比如你崇拜韓紅,並不是高喊“韓紅,韓紅,我愛你”就是學到了她的精神。你要學的是她坦蕩地做人,問心無愧地做事的方法,要學她不畏流言蜚語,勇往直前的精神。

再例如何炅,他為了嘉賓安全可以和同事吵起來,因為在他的心裡,很清楚什麼更加重要。那麼當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是否可以堅守底線呢?是否可以先考慮別人的利益呢?

相信作為正能量偶像,這些品質也才是他們真正想要帶給粉絲的。

因此,我們也常需自問:“我對他的崇拜是‘李白系’的還是‘鍾會式’的?”如果是後一種,當改則改,畢竟“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不要等到鑄成了大錯,才追悔莫及。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取次花叢懶回顧H,關於崇拜偶像,您有什麼要說的呢?歡迎評論留言。如果您也喜歡這篇文章,還可以轉發和關注,我們一起共同學習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