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白话解(六)

第十六章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达到虚静的极致,安守静谧的稳重。万物共同运作,我来观察天道的循环往复。芸芸万象众生,往复回归到各自的根源。返回根源就是静谧,静谧就是知返天命,知返天命就是恒常,懂得恒常就是明智。不懂得恒常,妄自作为就凶险。懂得恒常就能包容,包容才能公道,公道才能完整,完整才符合天心,天心才符合大道。大道才能长久,失去身体也不会消亡。

第十七章

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太上的存有,普通人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下一层,令人亲近而赞誉;再下一层,令人敬畏;再下一层,招人辱没。信义不足时,总会有不被信任的情况出现。太上悠悠然,少言语重承诺,功德成就事情完满,百姓们都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