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老礦區披新綠 用綠色繪就發展新底色

湘潭縣:老礦區披新綠 用綠色繪就發展新底色

湘潭縣譚家山鎮幹群在老礦區栽種油茶。

湘潭县:老矿区披新绿 用绿色绘就发展新底色

譚家山鎮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湘潭县:老矿区披新绿 用绿色绘就发展新底色

譚家山鎮老礦區春暖花開。

紅網湘潭縣分站3月11日訊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又是一年植樹季, 湘潭縣組織人員在譚家山鎮關閉退出的原第四礦區等處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努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綠色繪就發展新底色。3月10日,經過3個多小時的勞作,大家將近5000餘株油茶苗穩穩紮根於土壤之中,預計3年之後掛果,便可產生經濟效益。

湘潭縣譚家山鎮曾以“湘中煤都”、“湘中黑珍珠”等美譽聞名於三湘大地,上世紀40年代建礦以來,採煤歷史達70餘年,高峰期小煤礦數多達105家。煤礦產業既是當地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柱,又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但是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這種粗放、透支、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給當地生態留下了“瘡口”,也成了當地發展的“痛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堵點”。創傷如何撫平?出路在何方?湘潭縣痛定思痛,擔當履責,負重前行,2015年關閉了譚家山鎮域內所有小煤礦,毅然決然地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綠色生態、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湘潭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煤礦關閉退出以後,湘潭縣便開始大力倡導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千畝油茶培育基地,萬畝構樹種植基地以及綠化苗木培育基地等,希望通過綠色生態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使譚家山礦區生態得到修復,從以前的“黑色經濟”轉變成“綠色經濟”。

作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之一的譚家山煤礦區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項目投資約2.9億元,分為榜塘溼地公園、礦山遺址公園、霞峰美谷、紫荊河生態田園、觀音山森林文化園等五個片區,通過實施礦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補水及水利水系恢復工程、土地綜合治理工程、溼地修復工程、監測工程等六大工程,在譚家山煤礦區17.77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完成引水工程16.5公里、修建引水管線48.8公里、整治修復山塘水庫528畝、新增或復墾林地293畝、修復耕地2766畝、治理廢(矸)石堆48.8萬方205畝。

如今的譚家山鎮正在慢慢發生著改變,黑色礦山“披”上了綠色外衣,沒有了煤礦的影子,從地下到地上,從黑色到綠色,曾經的產煤大鎮正在迎來綠色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