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言论的一点看法

但凡一个有觉悟的中国人,在这次疫情期间,肯定会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平日里写写画画的,也都消停了些,把屏幕尽可能留给疫情最新资讯。

可是今日在手机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竟然抨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说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不禁拍案而起。


关于“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言论的一点看法


抨击教育部政策本无可厚非,反正教育部一直都在忙着"被抨击",也不差这一回。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成熟的政策,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教育部出台一个政策,相信也咨询了很多专家的意见,只是这些专家的意见,是否来自于家长端,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作者说"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实不敢苟同。

作者在文中,先把教育部上下数落了一番,大体意思就是疫情期间,大人孩子都不能出来,难得的亲子时光,男耕女织娃牧牛,平日里哪有这样惬意的机会?教育部却没有眼色,偏在这时候搞什么"停课不停学",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

我不知道如果一个月不上课的话,其他孩子会怎样,但是我的孩子绝对不行,因为我的孩子已经初三。

关于“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言论的一点看法

疫情初期的时候,咱也是感觉自己小民一个,既不是医务工作者,又不是政务工作者,出去搬运救灾物资人家都嫌碍事儿。既然特殊期间不能外出,不如安心在家陪娃读书。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也的确过了几个不知道太阳几点升起的日子。

关于“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言论的一点看法

又是一顿白菜豆腐的午餐后,或许是粗纤维食物能够让人的血液流畅,大脑清醒,儿子问到今天是几号,我哪里还记得是几号?不知道哪行?距离中考倒计时还有几天?

媳妇开始指着头皮数落:也不看看现在是啥时候,还看书!

儿子在一旁掐指神通,推荐生考试也只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了,

作业还有很多没完成!

君不见,我们只迷糊了这几日,就已开了锅,你还想一个月不上课?

我明白了,作者肯定还较年轻,孩子也没几岁,尚不知目前教育的竞争残酷程度。一分一操场的口号,岂是空穴来风?

也不对,作者即便是年轻,也应该经历过高考的痛楚,明白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那为何还会有如此言论呢?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


关于“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言论的一点看法


庄子毋容置疑,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更伟大的,其实是给我们贡献了《庄子》这本第一流的文学作品。

《逍遥游》,伟大而浪漫的构思。北海有一条几千里长的鱼,为了尽快趁着六月的风赶去南海,变化成为一只翅膀几千里宽的大鸟——鹏,这只大鸟拍拍翅膀就能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鹏正志得意满时,旁边有人说话了,出场的是蝉和小斑鸠,这俩典型的颓废思想:"我们飞不到树枝上时,就干脆落到地上,也算不错了,何苦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前往南海,费那劲!"庄子论到,出门远行走多远就要准备几天的干粮,这俩二货肯定是不知道的。

庄子的小大之辩,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可是庄子自己为什么不由鲲化鹏呢?难道他老人家只喜欢潜水?

此时我感觉熊逸评论庄子的话,似乎真的有些道理。熊逸认为庄子一派的人,从不积极参与国家政策,只会在旁边说冷话,挑毛病。

当年楚王邀请庄子出仕,庄子问使者:"你们感觉你们楚国死了三千年的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以后被珍藏在庙堂之上,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地里摇尾巴呢?"。他对你的政策说三道四,你让他出来帮忙,他还嗤之以鼻,退一步说,他的思想言论,倘若真的用于治理国家,又能发挥多大价值呢?只是一碗浓厚的鸡汤!


关于“一个月不上课,又能咋的?”言论的一点看法


我还想起了刘国梁和张怡宁,在世乒赛上,一个被人称为"不懂球的胖子,瞎指挥",一个被网友指责"不懂别瞎评论,你行你上啊"。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这两位更懂乒乓球。

开头所说的那位作者,还讽刺教育部门不懂网络直播,指出了网络直播的种种缺陷。我想这位作者肯定是不懂直播课的,不是专业人士就不要评论专业的事情,他可能真的不知道现在saas软件直播课,已经是非常的成熟,几百几千元一节的技术大牛课程,都是利用直播来传播技术和经验。你用的时候卡顿,肯定跟你的网络整体硬件配置高低有关。

至于他说到教育部门种种形式主义,种种不作为,我想请问,值此国难之际,阁下又有何作为呢?与其在这里嘴上叭叭逞口舌之力,不如上书陈情于教育主管部门,这样既能借教育部的酒杯,浇你自己的块垒,还能有助于教育部获取一线信息,岂不两全?

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初衷,肯定是想让孩子们宅在家也不要荒废了学业,但还是犯了一刀切的老毛病,毕竟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如放给各地教育部门自主决定。

抛开这位仁兄不提,窃以为,疫情期间,作为学生,要坚决停课不停学,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学子们,在家自主学习,反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你们努力学习,就是为国家做了最大的贡献。

虎妈频道公众号还特意挑选了许多适合中考的经典名著解读,助力中考,可以多关注。

最近朋友圈传闻,1665年伦敦瘟疫,隔离在家的牛顿,反而悟出了很多科学的原理,还深入分析了万有引力定律。

此次疫情,实乃国之不幸。倘若在疫情中闭关修炼的学子们中,能出一位或者多位"牛顿",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