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出名要趁早”:艺人之年龄优势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在张粉那里流传甚广,在普通读者那里同样不时被提起。

“出名要趁早”可以说概括了张爱玲的一生。她8岁投稿即得稿费,从此开启写作生涯,《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几部小说的发表让张爱玲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

近年来,国内外张爱玲热不断升温,而她与胡兰成的爱情故事也一再被人提起。1995年9月,这位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传奇作家在美国公寓离世,无论如何评价她的文学作品抑或人生,“成名早”一定是贴在张爱玲身上最重要的标签。

在娱乐圈,这一句话仿佛也是颠簸不破的真理。

对于艺人来说,“出名要趁早”有着双重含义:一是最好是在年龄较小时出名;二是要在某一种造星机制刚刚推出时出名。这双重含义在现实中能够找到大量的案例进行证明。

出名时年龄较小的艺人有很多。较多被人提及的有杨紫、张一山、吴磊等。拿张一山与杨紫来说,这两位是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家有儿女》的播出,张一山与杨紫成功进入千家万户的视野,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刘星”和“小雪”的不二人选,也由此打开了他们进入影视行业的大门。今天,说到年少成名并一直活跃在娱乐圈且能算得上大红大紫的艺人,非张一山与杨紫莫属。

另一位较多被提及的童星出身的艺人是吴磊。1999年出生的吴磊3岁时即开始接拍广告,《封神榜之凤鸣岐山》《家有外星人》等让他在小小年纪便积累了一定的表演经验,而2015年《琅琊榜》中对飞流这一角色的出色诠释让他获得国剧盛典最具潜质演员奖。2018年吴磊以高分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上述这三位都是由童星出身,接着进入表演类高等院校进行科班训练,可以说演艺之路水到渠成,非常顺利。对于他们来说,在年纪较小时就接触到表演,并且能够成名,一方面可以提前打好表演基础与积累人脉资源,另一方面,童年的表演经历也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向与个人发展方向。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出名要趁早”:艺人之造星机制优势

除了在年龄上的“出名要趁早”外,在新的造星模式刚刚推出之时就能够从众多选手之中脱颖而出,对于艺人将来的演艺生涯来说同样至关重要。

TFBOYS可以说是中国造星链条上第一次被成功制作出来的养成系偶像。时代俊峰在推出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之前,无论是在公司内部资源和内部能力上都无法和韩国一流的娱乐公司相提并论。但通过不断的市场摸索和表演培训经验的积累,时代俊峰硬是从市场中闯出一条路,将这三位小朋友从默默无名的素人培养为今天站在偶像之巅的万众瞩目的明星。

在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之后,时代俊峰又以同样的方式推出了养成系男团,如被称为台风少年团的刘耀文、姚景元、丁程鑫、马嘉祺、宋亚轩。相较于推出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的公司的初创时期,现在的时代俊峰拥有更多的资源与能力,且有三位师兄的加持,但是现在推出的成员都反响平平,并未出现TFBOYS曾经创下的辉煌。市场竞争激烈与粉丝需求变化或许都是其无法再续辉煌的原因。

同样是造星机制,除了公司专门的孵化偶像机制之外,各大省级卫视的选秀节目同样源源不断地往市场输送新人。

2005年夏天,湖南卫视《超级女生》通过全民投票选出那个赛季的冠亚季军,分别是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那个夏天无数疯狂的粉丝为他们钟爱的选手疯狂投票,开启了中国新的造星模式。

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的幸运在于正好搭上国内选秀节目的直通车,从而实现了从普通草根到娱乐圈偶像的跃升。原本必须历经数年才能够完成的造星机制在她们这里缩短为一个夏天。

这无疑是最快的造星模式。这档节目除了通过海选的方式寻找选手,同时搭上了技术环境变化的东风实现造星成功。彼时,手机这一新兴通讯媒介开始大规模地进入老百姓生活中,《超级女生》号称让全民投票决定选手的去留,让无数观众疯狂投入投票活动中,也让人们第一次见识到由技术环境变化导致的观众的巨大能量。

从2005年开始,国内各大电视台开始选秀风,但没有一档选秀节目对社会的冲击有《超级女生》那么大,也再没有一档节目造星的规模与层次有《超级女生》那么高。在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之后,湖南卫视又相继推出《快乐男生》《快乐女生》,但已无法达到2005年的高度。

再如今天粉丝人数最多的偶像蔡徐坤,从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成功出道,长期点据流量明星第一名的位置。《偶像练习生》走出了蔡徐坤,《创造101》走出了杨超越。此后,这两档节目继续开播,但再无选手可与蔡徐坤与杨超越比肩。

同样可见的,还有毛不易,《明日之子》第一季开播时,吸引了无数眼球,毛不易因参加这档节目从医院普通男护士进入到国内一线音乐人行列。一档节目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尽管后来《明日之子》还播出了几季,但始终反响平平,再也没有激起多大浪花,再也没能推出下一个“毛不易”。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出名要趁早”与大器晚成

“出名要趁早”意味着先行者优势。对于竞争激烈的娱乐圈来说,早早成名意味着你先在这个行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积累一定的粉丝基础,同时也不断积累表演经验与人脉资源,在今后的演艺生涯,对于后来者来说,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尽管明星偶像都希望能够早早成名,占尽先行者优势,但囿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也有很多明星在这个行业算是后来者,但同样创造出优秀成绩。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说到娱乐圈明星,大器晚成者颇多。就拿孟非来说,早年在南京电视台担任合同制员工,拿着低于体制内同事的工资,干着比体制内同事多几倍的工作。如果不是一档节目的出现,或许他的一生就要在那样的环境下耗下去。

《南京零距离》的播出让观众认识了这位看上去普通的主持人,而其后一档大热节目《非诚勿扰》的播出更是让孟非成功跻身一线主持人队伍,风头无两。同其他主持人相比,孟非当然是属于大器晚成。

影视行业的大器晚成者,或许更多。

张嘉译的爆红发生在2009年,这一年他39岁。

2009年,《蜗居》一经播出,便创下收视率新高,海清、张嘉译、文章、李念等演员的合作出演为这部剧添色不少。这部剧红了李念,红了文章,也红了张嘉译。在因这部剧爆红之前,张嘉译已在演艺行业摸爬滚打很多年,但一直默默无名。

在2009年爆红之后,张嘉译的影视作品数量增多,并且多次获得表演奖项。

再如咏梅,今天提到她,很多人是因为《地久天长》知道她的,这部由王小帅执导、由王景春、咏梅、齐溪、王源、杜江等演员共同出演的电影在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是个大赢家,王景春和咏梅分别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奖,可谓实至名归。在上个月的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王景春、咏梅分获最佳男主、女主角。颁奖典礼上的一个有趣环节,便是饰演他们剧中儿子角色的王源两手举起两个奖杯,王景春和咏梅一脸笑意地看向王源。

如果说,张嘉译、咏梅是人至中年开始爆红,那么倪大红的爆红则更晚一些。

倪大红,这位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演员,早在1985年与当时的一线小生合作出演《高山下的花环》,但这部电影的光芒都是属于唐国强的。其后,尽管他参演了大量影视作品,但一直不温不火,更没有太多人记得他。2007年与陈建斌、蒋勤勤合作出演的《乔家大院》开始让一些观众记住了“孙茂才”这个角色,倪大红也因此获得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男配,但直正属于倪大红演艺生涯的高光时刻当然是因为出演《都挺好》苏太强,倪大红终于红了,在他59岁的年龄。

娱乐圈中,早出名固然很好,有着先行者优势,但后来者并非绝对劣势,很多明星演员或者主持人在年轻时表现平平,但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之后,同样能够成功登上事业高峰,前述提到的几位大器晚成者莫不如此。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娱乐圈中,出名非要趁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