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陽明之“詩”看王陽明之“悟”

“詩”是有血有肉的活東西,思想是“詩”的精神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悟和思想認識往往可以從“詩”中折射。清人沈復曾言:“畫性宜靜。詩性宜孤,即詩與畫,必悟禪機,始臻超脫也。”可見,“詩”與“悟”關係甚密。


就王陽明的“詩”與“悟”而言,“詩”是“悟”的意象表徵,“悟”是“詩”的精神之魂,他用“詩”的話語表現了他自“悟”的境界自由。


從王陽明之“詩”看王陽明之“悟”


1

“悟”因“思”而有,“詩”為“悟”而作


王陽明一生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是他一生生活世界、思想世界、生命世界以及所處的自然世界和歷史世界的客觀記錄。


“詩”是觀察生活世界、自然世界的產物,也是思考生命世界、生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產物。同時,“詩”也是他人生悲歡離合的藝術概括,是他智慧的結晶。王陽明不是普通詩人,而是懷有聖人深思的詩人。他的詩,表現出他深思和心悟的歷程。


首先,“悟”因“思”而有。“悟”不是憑空之“悟”,而是有基礎、有條件的,是“思”的量的積累到“悟”的質的突變。他從小立志做聖人,到龍場大悟,由思想的飛躍而產生了境界的自由,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矛盾困惑,並經歷種種磨難而終得開悟,實現了他的人生大飛躍。凡聖看似距離遙遠,實則一步之距,一念之差。王陽明之所以能成為聖賢,就在於在思索和“隨緣進取”中邁過這一步,放下這一念,悟道而達到自由。可見,“思”是“悟”的前提和基礎,“悟”是“思”的表現和結果。


其次,“詩”為“悟”而作。“詩”是“悟”的意象表徵,“悟”是“詩”的精神之魂。“悟”是思想之悟,是形而上的,存在於精神世界、道德世界和觀念世界之中,“詩”則是它在形而下的生活世界裡的表現形式之一,故一定程度上的“詩”是為“悟”而作的,“詩”體現了“悟”。悟而聖,不悟則凡。何為悟?難言也。“詩”為“悟”而作,唯聖人能為之。從詩人的生命成長和其“詩”,可以窺見到他由凡而聖的成長曆程。


從王陽明之“詩”看王陽明之“悟”


2

“詩”境中的“悟”與“悟”境中的“詩”


“詩”是大徹大悟的閃光點,反映了“悟”的漸次,即所謂悟的層次性。同時,“悟”也為“詩”注入了新的生命意義。龍場悟道,王陽明心性世界更為廣大,“心性能含萬法”,自然應運,收發自如,“悟”境之詩也更為自然。其作《始得東洞遂改為陽明小洞天》深刻體現了他的一顆平常心。詩曰:


古洞悶荒僻,虛設疑相待。

披萊歷風磴,移居快幽塏。

營飲就巖竇,放榻依石壘。

穹窒旋薰塞,夷坎仍灑掃。

卷帙漫堆列,樽壺動光彩。

夷居信何陋,恬談意方在。

豈不桑梓懷,素位聊無悔。


這首詩既美、含蓄又富有情趣,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它表現了作者平常心是道,心胸豁達、心性自然的自由精神。由其“詩”可以看到其“悟”歸之於自然之境的心性狀態。同時,在“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支配下,其“悟”境中的“詩”更是氣象萬千,彰顯出“萬物一體”、“自然一體”的精神意蘊,“悟”把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物相”表現於“詩”之“象”中。從《棲霞山》就可以窺見到王陽明悟道後的境界自由,具有跨越時空的限制特質。詩云:


宛宛南明水,迴旋報此山。

解鞍彝曲蹬,策杖到禪關。

薄霧侵衣溼,孤雲入座閒。

少留心已寂,不信在烏蠻。


根據考證棲霞山與南明河可能不在一地,但是悟道後的王陽明心性世界博大,宇宙萬物一體,因此,他能把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宇宙萬物,統攝到自我的心性世界中來,而使之能同時存在。又《夜泊江思湖憶元明》雲:


扁舟泊近漁家晚,茅屋深環柳巷清。

雷雨驟開江霧散,星河不動暮川平。

夢迴客枕人千里,月上春堤夜四更。

欲寄愁心無過雁,披衣坐聽野雞鳴。


這一境界與唐代詩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所言“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如出一轍,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使兩物聯為一體而自由暢達。又有《睡起寫懷》雲:


江日熙熙春睡醒,江雲飛盡楚山青。

閒觀物態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穹冥。

道在險夷隨地樂,心忘魚鳥自流形。

未須更覓義唐事,一曲滄浪系壞聽。


可見,王陽明之“詩”是意象之“詩”與體察之“悟”的和諧統一。他的“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的思想世界、精神世界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以及“悟”的世界。他的“詩”對現世和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深遠的意義。清朝紀昀在編《四庫全書王文成公全書總目提要》時,對王陽明的詩文有這樣的評價:“詩仁勳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和自足傳世也。”


綜上所說,王陽明的“詩”之所以具有特殊和永恆的魅力,就在於其“悟”中之“詩”和“詩”中之“悟”,“詩”展示了他的思想、個性、精神。“詩”所描寫人的思想行為、所處的環境和“悟”的感受,是其生活道路、思想傾向、心理素質、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的真實表達,它讓人感到真實、自由和自然。從“詩”可以看到“悟”的次第和“悟”的境界,同時,“詩”與“悟”的結合,也是理論和實踐的“知行合一”,“詩”與“悟”都是陽明心學的體用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