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那些指引我們前行的璀璨星辰

對我來說,無間境遇、感動、私我慾念,都是從未接觸過的或從未被總結過的全新概念。所以當我有幸get到這些概念,撲面而來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覺,原本封閉的創作空間彷彿被打開了一道縫隙,有光從外面透進來,照亮了我認知層面的某一小塊認識域,豁然開朗。

這束光來自於一本叫做《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的書和這本書的作者劉立春老師。

在劉老師的課程中,“無間境遇-感動”這一創作模式,被命名為“影核”。

最初接觸到這個詞語,是在劉老師的微信公眾號:影核劉立春。當時並不瞭解影核具體的概念,有點納悶劉立春老師為何叫自己影核?難道是在標榜自己是電影界的核心人物?當時一念而過,沒往心裡去,有那麼厚一本書打底,我覺得老劉自詡為影核也無可厚非。

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那些指引我們前行的璀璨星辰

直到聽了幾堂課,才真正搞明白影核的含義。我的理解,影核就是一部電影的原子核,一旦成功引爆,就會對觀眾產生摧毀性的力量,摧毀性這個詞在此語境中屬於褒義詞。

引申開來,就是說它會“摧毀”觀眾的意志,徹底俘獲觀眾的身心,令其全身心地投入到私我境地,達到了在觀眾心靈深處精準編碼以實現操控其觀影動力的目的。我想,這大概就是《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書名的由來。

也因此,凡是擁有影核的片子,必然是一部受眾廣泛的爆款電影。

而將“無間境遇-感動”這一創作模式納入影核範疇,說明這個模型是非常強大的,一旦掌握了這個創作原理,猶如在藝術創作的土壤中埋下一顆種子(果核),後續的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那些指引我們前行的璀璨星辰

真有這麼神奇嗎?我認為,無間境遇、感動、私我慾念,這三個概念,從根本上解決了觀影動力的問題。

一部具備了觀影動力的片子,豈會不賣座?!

關於無間境遇,在讀這部著作之前,我只知道無間地獄,只知道《無間道》這部電影。所謂的無間地獄誰也沒去過,但想必很多人都會有一個感性的認知,所以書中很巧妙地從無間地獄引入無間境遇這個概念,讓人一目瞭然。所謂的無間境遇就是指劇中人物遭遇了類似無間地獄那樣的境況。這種境遇,不僅是肉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精神上的無間境遇,更能讓我們在創作中找到高概念的場景。

作為一名尚未入門的劇本創作者,往往會在作品構思階段陷入困頓。無間境遇作為一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許自電影這種藝術形式誕生之日起就已存在。但作為一個概念提出來,就我個人而言,我只在劉老師的著作和講座中獲知。

當無間境遇成為一個概念(而且是高概念),那麼它必然就成為了一種創作法,讓我們在創作伊始就能夠有效地免於困頓。

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那些指引我們前行的璀璨星辰

我們可以通過無間境遇來審視我們即將要創作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到底有沒有無間境遇,具有無間境遇的人物才是有效的人物,反之,我們就要為這個人物找到他(她,它)的無間境遇,或乾脆放棄這個人物。

無間境遇能夠衡量一個人物的存在價值。這給我們的創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少做很多無用功。

關於感動,書中明確指出,一部片子會引發觀眾產生兩類情感波動,一類是觸動,一類是感動。一般來說,小眾文藝電影只能讓觀眾產生觸動;商業電影特別是那種爆款電影,情感上會更純粹些,最終會帶領觀眾走向感動。而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爆款電影,通常會同時具備觸動和感動。

作為一名追求觀影動力的創作者,我們不能讓觀眾停留在觸動層面,任何一個有志於創作爆款電影的編劇都不能滿足於僅僅為觀眾製造觸動,我們追求的是一條能夠讓觀眾深深感動又能若有所悟的情感線路。

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那些指引我們前行的璀璨星辰

“無間境遇-感動”形成了一個創作上的閉環。通過這個模型,讓觀眾的情緒從負面反轉到正面。通過情感上的落差,讓觀眾從片中人物的無間境遇中體驗“壓抑、缺失、匱乏”,再通過感動場景來獲得“釋放、彌補、滿足”,情境的翻轉,讓情感得到徹底的宣洩,會讓觀眾有一種重生的感覺,靈魂因此得到淨化。

如果說“感動”這個概念在三個概念中最為直白,在其他的劇作理論中也是常有提及,比較具有認知基礎,那麼“私我慾念”就是一個相對較為生僻的術語了。

在學習小組討論時,不少同學受困於如何界定人之慾念中的私我性質。儘管書中已經闡述得非常詳盡,但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的認識域不同,對於特定概念的理解也會發生偏差。

基於我當下的理解,無間境遇和感動是通過人物的具體行動來進行構建的,那麼私我慾念實際上是從人物的(也是觀眾的)潛意識層面進行挖掘。

我認為理解私我慾念需要把握兩個關鍵點。

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那些指引我們前行的璀璨星辰

一是私我,就是說這種慾念是極度個人化的,所以像親情、友情、愛情、愛國之類雖然也是私我情感,但它們並不能代表私我慾念這個矩陣的主體,因為它們還不夠私我,只有進入私我範疇,比如愛情的對象是同性或婚外異性,那麼愛情就被帶上了私我屬性。

二是慾念,這原本是一箇中性詞,但在私我慾念語境中,我認為慾念這個詞帶有某種“自私”的性質,即會觸動觀眾在道德、觀念和法制層面的審查機制,比如殺人、放火、劫色等。

從“私我慾念”層面對觀眾的情感進行操控,其核心任務也是為了營造觀影動力。因此,“觀影動力”對“無間境遇”“感動”“私我慾念”這三個概念反過來起到了統率的作用。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需要同時兼顧這三個概念,相輔相成,形成合力,確保觀眾的“觀影動力”在整個觀影過程中始終處於滿血狀態。

讀《在觀眾靈魂深處編碼》這本書,我有一種感觸:雖然書中知識點繁多,各種概念密集,但這些知識點,猶如夜空中的璀璨星辰。

這些星辰,需要我們一顆顆去點亮。當下暫且點亮“無間境遇”“感動”“私我慾念”“觀影動力”等少數幾顆星辰,它們將會照亮我們的創作之路,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徹底告別在暗夜中橫衝直撞地摸索(文:行有餘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