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該如何選擇?

生活笑點低


對於如何選大學呢?我總結以下八點:

一:看大學的知名度

二:是否有國家級重點學科

三:是否有相關專業的碩士

四: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結果

五:按型分類可將我國內地大學為為研究型大學,研究教學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應用型大學,高等專科院校等幾類。

六:師資力量是重要的指標。七:辦學時間的長短也是一個參考因素。

八:辦學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的綜合實力,大家在選擇院校時可以參考但不能重點考慮。

專業選擇三大原則

一:“聽”孩子的:發掘孩子的興趣和潛能原則

二:“聽”家長的:參照從業背景和人脈關係原則

三:“聽”社會的:查看未來的行業發展和潛力

選擇專業,行之有效的幾條途徑

一:對照“國家重點學科”找到王牌專業

二:參照“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找到特色專業

三:順著“部委直屬高校”找到優勢專業

四:沿著“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找到熱


湖南啟善尚行文化


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吧!

沒去大學的時候覺得專業很重要;剛上大學那會兒又覺得個人的綜合能力才是大學成長的關鍵;到快畢業時候領悟到好的專業對擇業和就業是那麼的有效;到社會上幾年後接觸了不同層次的人越發覺得選對一個好的專業有多大差距!

什麼是最好的?我們那時候建築行業很熱門,然後班上十幾個同學報了,現在做得有些起色的也就兩三個人;而有一個同學由於喜歡化學和物理,報了個非軍工的爆破專業,當時都不看好,現在在行業全國前五的公司,接一些城中村拆遷的定向爆破,畢業不到五年時已經在省會買房買車了,經常在新聞上看到他……所以不要擠破頭皮的去跟風所謂的熱門行業(除非你真的喜歡)。

我的建議是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作為首先的參考標準,其次先選專業,再挑學校,最後是城市(儘量往大城市去,即使你最後不呆在那兒,你也會發現你的格局跟城市的競爭力成正比)

最後祝你好運!加油,青春!





一般網友9527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比高考更難的就是選學校和專業了,記得我那段時間急的都瘦了幾斤,所以各位要面臨抉擇的小可愛們,我很願意來給大家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拋開分數不說,我覺得各位選專業的小可愛們一般分兩種:

一是自己有想學的方面,只需要具體確定自己的專業,簡單來說,就好像大學裡的系別和專業一樣,比如,我在新聞系的網絡與新媒體的專業。那麼新聞學就是一個大致的方向而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就是一個具體的體現。像這樣的小可愛們篩選的範圍就大大減少了。但我這裡具體說說第二種,就是和我當年一樣,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麼的小可愛們。

1、首先看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你是一個為了興趣可以不顧一切去學習去深入的人,我真的建議你可以從你的興趣入手。因為畢竟以後出了社會,優秀的專業技能或者說能力是好生活的保障。但是,那些對興趣不能持之以恆去學習的人參照下一條。

2、就業

一般大學學專業都是為了以後能養活的起自己。這就涉及到一個就業的問題。所以儘量選擇一門技能型專業,比較務實。而且每年網上都會發布一些好就業的專業排行,這也是很好的參考。但切忌選擇自己不擅長的專業。比如我一個同學高考英語都沒有及格,竟被調劑到英語專業。

3、具體瞭解

篩選到一定的數量後,一定要在那個學校相關專業的帖吧去諮詢一下學姐學長,該專業到底是幹什麼的,課程安排,基本技能掌握,千萬別相信百度詞條或是官方宣傳什麼的,說實話在招生的時候哪個專業不把自己吹的牛逼轟轟的。所以,往往從這個專業的學生去了解的話,得到的消息更確切。


沒那麼簡單18156011


你好!

請重視這句話“院校是平臺,專業是方向!”。

國家已經開始新高考改革了,就是已經重視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大學專業選擇!務必重視起來!

如何科學選擇專業:

1根據自己成績。如果數學不好,不要選擇理學中數學與應用數學、統計學,經濟學中的經濟統計和金融工程、精算學。因為這些專業,大學裡學習數學比較難,要求高!以防因為學習不會而放棄。

2根據自己性格。要了解自己,是喜歡搞研究,還是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跟物打交道。如果喜歡研究,成績好,可以學習理學和母學科,未來考研,搞研究,當科學家。如果喜歡與人打交道,可以學習管理類的,如人力資源,旅遊管理等。喜歡與物打交道可以學習工學裡面的,如計算機,機械等。太多啦,不一一列舉了。

3根據未來工作城市。確定自己未來想去的城市和地域,如北上廣,珠三角還是粵港澳。不同地方所學專業有不同,如去廣州深圳學習IT,學習物聯網要去江蘇,學習日語韓語要去渤海灣…

4根據國家未來政策。國家一帶一路帶動各國經濟和小語種專業。津京冀一體化將帶動交通一體化和軌道交通專業。5G商業化將帶動計算機和電子信息類專業。

總結,各個專業領域都有人才,也有適應不了換行業的。所以,一定要結合自身,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深耕,練就一身本事。一定會大有可為!加油!



宇老師志願


首先選擇好的大學,一切的前提都是用你的分數說話,分數上去了,自然就能夠進985.TOP2了,至於那些地域問題都是後話了,這裡就如何在好大學和好專業之間進行平衡來說一說我的意見

其實吧,所謂”選大學“和”選專業“之爭只在一種情況下成立,那就是清北的低分專業和人復交浙高分專業之爭——這種情況下我推薦後者,具體原因,你多瞭解學長就知道了,至於其他情況,在我看來,根本不存在選專業還是選學校的問題

首先大家要知道專業之間的分差是要遠小於學校之間的分差的,不考慮斷檔之類特殊情況,一個大學專業上下也不過差個十幾分。中上水平的985高校最差專業的錄取分數線也是遠遠高於一本線的,所以實際出現的情況是“稍好大學的差專業”和“稍差大學的好專業”之爭。而恰恰這個“稍好”和“稍差”的界限其實是模糊不清的。

那麼,我們真正該權衡考慮的是什麼呢?其實是“地域”和“專業”: 如果你有特別偏好的地域,那你應該盡力爭取該地的“地方性名校”就讀。比如武大華科之於湖北,中大華工之於廣東。這些學校在當地享有的信任度、地方政府支持、人脈網絡和實習機會,基本就屬於“小清北”一類的存在——所以廣東人常說“考不上清北就不必出省了”。 而如果你有特別偏好的專業,那麼你應該爭取“專業性名校”的機會。譬如水利界的河海,通信界的西電成電北郵,建築界的“老八校”、“新四軍”,法學界的“五院四系”等等。這些學校在業內享有的信任度、人脈網絡和實習機會同樣是相當高的。

挽袖欲攬月,18年3月13日


挽袖欲攬月


關於如何選大學專業,覺得首先看專業你是不是喜歡,是不是適不適合你,當然前景也需要看。你喜歡的專業,你學著輕鬆,遊刃有餘,精通後,未必就比熱門專業沒前景。要相信360行,行行出狀元。

經歷過高考的人都知道,填報志願時選專業也是個讓人及其頭疼的事,不僅要兼顧優勢特長以及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還要考慮大學畢業後的就業前景如何等等。還有科研、工作前景:很多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並不是自己喜歡的,然後在退學回高中復讀的人也有很多,我本科同學就有。所以儘量要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專業,也有人畢業後從事了和專業無關的職業,專業不對口,這種現象現在很多。這樣大學好像白讀了。所以高考選志願就好像是人生的轉折點一點不為過。

本人就是高考考試沒選到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專業,選了和工程有關的,各種原因吧。然後自己即將碩士畢業,發現自己喜歡的計算機專業竟然可以這麼火!然後現在有自學各種編程語言,網頁編程這類的。但也不敢說要是學了計算機就一定比現在好,有點馬後炮的意味,呵呵

再給你說說現在比較火的專業吧,金融類,工商管理類,計算機類等等,還有人工智能,都比較不錯,現在的bat公司中這種關於AI的或者全棧開發人員都很缺,年薪上百萬的比比皆是!關於金融類,你就想想哪個公司沒有財務吧!嘿嘿

當然還有好多未知的因素,十年之前誰能想到會有送外賣的這種火爆工作呢。

希望能幫到你


用戶80590602183


很高興為你解答!

我是高考科代表,高考報考丨自主招生丨出國留學丨高中選科,相關問題皆可向我諮詢。


首先恭喜你,能問出這個問題你就已經領先大部分考生了,因為目前絕大部分考生在選擇專業時都是這樣做的:首先找到想去(能去)的學校,然後查看報考指南,從該學校中挑出幾個名字看起來還算喜歡的專業,最後把它們按錄取分數從高到低排個順序,就填進了志願單裡面去。

由於太多的考生填志願選學校和選專業很隨便,於是就有了以下情況:

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數據,考生寒窗苦讀十二年爭取了一個分數,卻只用了一朝一夕就把這個分數給安排了,這是非常不合理的。高考志願填報是個大學問,每個考生至少有約30到50所學校可以選擇,而每個學校又有70到100個專業可以選擇,這是個很複雜的多項選擇題。那麼我們該怎麼科學合理的選擇專業呢?需要以下三點:

  1. 足夠多的數據

  2. 足夠精準度的自我分析

  3. 足夠經驗的老師指導

以上三點都是學生和家長無法做到的,包括高中老師也做不到,因為他們脫離大學已久,而教學的變革是日新月異的,至於大一大二的師兄師姐就更加不可靠,因為他們自己都還迷茫著呢。

高考科代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近3、4年的大學錄取數據,包括大學提檔線和排位以及專業提檔線和排位,可以方便各位考生查詢參考。高考科代表平臺還能進行性格測試,通過性格來選擇專業會更加精準。高考科代表擁有最長七年以上經驗的報考專家老師可以幫助考生科學精準的完成志願填報。

最後高考科代表想和各位考生和家長分享一個道理:這個世界知識那麼多,那些能讓我們收益終身的知識才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而那些一次性使用的專業知識則不值得我們親自去學習,例如志願填報選專業選學校,正如高考科代表接待過的一位家長所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他自己則安安心心的繼續做自己的工作掙自己的錢。


篇幅有限,這裡不便展開,更多的問題建議關注我後私信諮詢。

高考科代表為您提供提供高考報考服務、高中學科諮詢服務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自主招生、出國留學等項目服務諮詢。


高考科代表




這是個考生和家長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

我談談個人看法。

先說專業,我們總在說,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之分,其實也的確是如此。很多專業都曾經歷過由熱門變冷門的過程,比如說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等,曾經都是很熱門的專業,現如今因為整體就業狀況不佳,又成了冷門專業;相反的,像軟件工程和計算機技術等專業,也曾受過冷落,現如今又成了炙手可熱的專業。

所以說,對待專業的態度,不能單純以目前的冷熱和就業形勢來做判別,而應該是有一個前瞻性,這是從整個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那麼具體到每個人來說,專業的選擇,還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如身體康健狀況、學科特長、個人興趣、性格、職業取向、家庭背景、職業規劃,生涯規劃等等,去做綜合考慮。舉例來說,有的專業對身體有要求,有的專業對高中學科單科成績有要求,有的專業對應的職業,需要是那種沉穩的研究型人才,有的則需要是活躍的社會型…

我們總在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對於專業的選擇,更是如此。

總之,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在選擇專業時,都儘量選擇貼近自身情況的那類專業,儘量選擇未來就業時口徑寬廣的那種。

第二個問題,院校的選擇

無論是專業,還是院校,都和自己的高考成績直接相關。如果分數達不到一定要求,那麼很多院校,包括一些專業,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有些專業,不是所有的院校都開設,而開設的院校,考生的成績又達不到!考生的高考分數,很多時候已經界定了院校的範圍,你只能在你的分數範圍內,去結合自己的情況和院校招生計劃設置情況,選擇最符合心意的那些。在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對院校的喜好程度,對院校所在城市的喜好程度,如果將來選擇本科就業,那麼儘量選擇就業所在地的院校,或是在院校的影響力覆蓋的區域就業;如果還要繼續讀研,或是有出國要求,可能要比選擇本科直接就業,在選擇範圍上要寬廣一些。

總之,無論是專業的選擇,或是院校的選擇,還是那句話,首先是匹配自己的分數的。換句話說,是自己的分數能夠達到的,之後綜合考慮自身的學業規劃,以及職業規劃,從自己能夠達到的多個院校和專業中,選取最符合自身實際發展需要的那些。

我是高考志願填報指導肖老師,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參與問題的討論!


高考志願肖老師


如果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專業

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不要當做首選。

先說為什麼要選喜歡的專業。

因為喜歡,所以一定擅長,因為擅長,所以你會在這個專業上有所成就。當別人還在為學習苦惱時,你已經找到了這個專業的樂趣。當別人還在為不掛科而絞盡腦汁時,你已經在這個專業上有所建樹。當你在同一屆同一專業的學生中脫穎而出時,你的未來不會差。

再說為什麼熱門專業不當首選。

我上高中的時候,高考報志願是一門學問,很多人花重金請老師報考熱門專業。其實報考熱門專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畢業後好找工作,找個好工作。而我也選了一個熱門專業。

那時候我很好奇,我在想,報考指導書上的熱門專業真的熱門麼?為什麼每年都有大批量的大學生畢業,還是填不滿這個專業缺口,難道真是這類專業的企業每年都瘋長麼?

直到我畢業工作兩年後,我才想明白,為什麼我學的這個專業一直都是熱門,一直都有很大缺口。因為學這個專業的人畢業後不一定能從事本專業,即使從事本專業,也不一定能一輩子從事本專業。每年大量的畢業生補充進去,同時有大量同專業的人選擇辭職改行,所以這個缺口永遠補不上。因為這個專業的技術含量太高了,只有高端的人才才有機會前行。

很多人會遇到這樣一個處境。高考時報考的熱門專業,等到畢業時專業已不不熱了。

而還保持熱度的專業,自己又不能一直走下去。

所以我建議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哪怕是養豬,也要快樂的養豬,養全球最好,最貴的豬。而不是選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在悶悶不樂中,幹著最底層的工作。


話匣子紅追


作為你的學長,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選專業

排除法---連續3到4年被認為很不好就業的專業不要選;

自己明顯不感興趣的專業不要選(比如醫學);自己不擅長的專業不要選(例如財務、經濟等專業對數學要求較高,如果數學是短板,就不要選)

興趣----如果自己對某方面比較感興趣,甚至感覺自己做某些事比較擅長,就可以選跟興趣相關的專業

技能型----儘量選擇一門技能型專業,比較務實,因為畢業第一份第二份甚至更長時間的工作價值主要是你有什麼“技能”,而關於“管理、經濟”等觀念中掙錢但非技能型工作的,大多數都是在工作中培養和轉型的,不是在大學四年就能學會的

什麼是好專業

我認為說的通俗一點:

就是畢業之後好就業、薪資高的專業就是好專業(短期內)。

好就業、薪資高,就目前就業形勢來看,是越來越難的,畢業生越來越多,經濟發展沒有相應的崗位來承載那麼多畢業生。而且,社會發展那麼快,大多數人都不能預測4年之後的社會會是怎麼樣(2011年微信出第一個版本,5年後誰也想不到微信的威力這麼大),4年前認為的好專業畢業時可能不好就業,4年前認為的不好的專業畢業時可能好找工作。

大學和專業哪個更重要?

我的觀點是:大學更重要。因為相對好的大學,意味著你可以遇到更優秀的同學(是伴隨你一輩子的資源);優秀的老師;更多的公共資源(圖書館、講座、社團活動等等);畢業找工作敲門磚。 所以,當大學和專業有矛盾時,建議優先考慮大學。

專業到底重要不重要?

重要----因為四年之後,你會依靠你所學的專業知識去謀求一份職業,掙得薪水,它是你賴以生存的一項技能。大學期間如果選擇的專業是自己不喜歡學,或者不擅長學的,那麼大學四年下來你會很痛苦,所以在選擇專業這件事上,還是需要花點精力比較好。

不重要----說這點,主要是從畢業後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來看的,絕大多數人(80%以上甚至更多),畢業後三五年所從事的行業和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是不相關的。我也不確定這種現象好還是不好,至少目前在國內是這樣的情況。說它不重要的的目的,就是告訴你,不用特別“糾結於”讀什麼專業,不要因為最後做的某個專業選擇而後悔,大膽的去選

最後,講講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是2016年參加的高考,我沒有考上考上二本學校,那麼意味著我只能去三本和專科學校學習了,結果已成定居,沒有辦法改變了,我該怎麼辦?


那段時間,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我就自己一個人看著報考志願的書,看著高昂的學費,想上本科,因為本科有我喜歡的專業,所以我自己也查了一些資料,但是由於家庭因素,我也看了專科的校,我一個人默默的看著,我把報考志願的書翻了又翻,最終報了學校。


當我被三本學校錄取的時候我後悔了,我哭了,學費太貴了,上不起。我打電話給招生辦的老師,我說我要退檔,她告訴我沒有辦法,問了我的原因,她也告訴我怎麼去上大學。

我明白了,沒有錢可以自己去掙錢。所以我都會利用一些時間去賺錢的。

來到了大學,我明白了很多。


講了這麼多,也沒有給出具體的選擇哪些專業的答案,因為沒有人能替你選擇,我們只能給建議,因為是你自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其他人。選擇的過程和結果都很重要,越到以後,面臨的選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選擇哪個城市、選擇哪份工作、選擇哪種生活方式、甚至選擇伴侶,都需要選擇,考驗的就是你的價值觀和智慧。所以,少年,從現在就開始學會選擇,面對選擇吧,要積極的擁抱選擇,並勇敢的承擔選擇之後的結果,努力為選擇後的東西去奮鬥,把選擇的東西努力做到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