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好话、真理,老祖宗都说尽了


世间好话、真理,老祖宗都说尽了


《礼记·学记》是很精辟的教育哲学,讲得非常完整。老祖宗知道,真理,是古圣先贤承传下来的,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确确实实,世间好话、真理,圣贤人都说尽了。所以人假如懂得这个道理,有这个虚心,他的工作,他的人生,就可以站在五千年的智慧上去经营了。

我曾经从事小学教育,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当然,不只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学习《礼记·学记》,一个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为人父母者,都应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不然往往是孩子生了以后,手忙脚乱。

“凡事豫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扮演任何角色,尽什么本分,都应该做好准备。所以,《礼记·学记》很值得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好好地来学习、深入。

这个时代,知识爆炸,理论学说非常多,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假如理论不正确,我们拿来教我们的孩子,教我们的学生,那他们就变成试验品了。试验对了还好,试验错了,孩子的思想观念偏颇,误导一生。所以教育得慎重,因为人生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谈到教育,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经验、方法,代代都出圣贤。但是近代,我们失去了民族自信心,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把五千年的智慧忽略了,甚至舍弃了,学了很多西方的教育理论。我们不是说西方的不好,西方的教育理论也有好的地方。但是,这些理论有的只有几十年,没有经过时间、空间的考验,还不能证明这些理论是否正确。

我们想一想,摆在全世界各个国家、民族面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假如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怎么会呈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呢?而且这个问题愈来愈严重。我那个时候在小学教书,感觉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是一届不如一届,一年不如一年,真的不忍心看着这个情况继续下去。后来我很幸运,接触了师长的教诲、老祖宗经典的教育,才知道教育很重要的,应该从德行扎根,重视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教育得要抓到根本。

所以,我们重新来深入老祖宗的智慧,重拾民族的自信心。《礼记·学记》深入之后,很多家庭、社会种种的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世间好话、真理,老祖宗都说尽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段: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发虑宪”,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很谨慎地思虑,不妄动。“虑”是思虑、谋划,“宪”,法度,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法度,不会乱作。现在这个时代说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那都是放纵。“求善良”,做一件事情,要寻求善良的人一起来做,狐群狗党成不了事,或者求善良人的指导,请教于他。这样的做事态度,人家看了,会佩服他,会觉得这个人很慎重,思虑很清楚,很有判断力。

“足以(xiǎo)闻”,因为人家佩服他,所以他小有名气。“闻”,名声。一个读书人想要名的,那就是求虚名。孟子讲:“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一个人的名气超过了他的德行,这是君子觉得很羞耻的事情。所以有没有名气,这不是一个读书人要去追求的。

他的行为风范,人家佩服他,这也很正常。但人家佩服,不见得能利益他。大家想一想,我们从小到大佩服过多少人?可能佩服一段时间,他是他,我还是我,“不足以动众”,他还不能感动大众。所以真正要利益人,不会只是让人佩服而已。

“就贤”,可以礼贤下士,礼敬贤德之人,“体远”,而且时时能体恤远方的人,很有爱心。这样的行为,会让人家非常感动。比方说,宋朝皇帝用范仲淹当宰相,很多人会很感动,“哇,用这么贤德的人,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商汤用伊尹,周文王用姜太公,这都是“就贤”,他们也真的能体恤远方的人,“足以动众”,感动非常多的人。“未足以化民”,虽能感动,但还不足以改变人民,让人民都能效法、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可能大家也有经验,看一些文章,非常感动,流完眼泪,过几天,感动慢慢就消失了。“未足以化民”,还是很难达到教化、改变社会风气的效果。

你教化了人民,他真正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本分,什么是使命,他的气质就变化了,他的整个人生方向、目标就明确了,他就知道人生应该怎么样经营才有价值,这样就影响他的一生了。所以这一句讲道,“君子如欲化民成俗”,要教化人民,变成良善的风俗。什么是良善的风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兄兄弟弟。“其必由学乎”,没有其他方法,一定要从教学,要从教育下手,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人明白道理,敦伦尽分。

所以“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一句,很有深意,一定要靠教学,才能够教化人心,才能够使人变化气质。我们想一想,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假如弟子们没有遇到孔子,他们的人生一不一样?

世间好话、真理,老祖宗都说尽了

子路第一次见孔子,头上插的是雄鸡毛,肚子绑着一张野猪皮,非常粗犷。他假如不遇到孔子,可能一辈子就是打猎为生了。可是遇到孔子以后,他成为国家的大臣,非常有德行,生死攸关的时候,子路都不忘孔子的教诲,可见孔子的教诲深入其心。像子路这样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教育非常有价值,影响的是一群人、一个地区。

古圣先贤知道教学的重要,有的人怕经典丧失了,所以把经典刻在石头上。北京房山的石经,刻了八百年才刻完。那是多少代人共同完成的,这种精神让我们非常动容。所以文化一定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世间好话、真理,老祖宗都说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