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尚書 夏書 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幹、栝、柏,礪、砥、砮、丹惟菌、楛,三邦厎貢厥名。

“荊州”這個名字來源於《尚書》中的夏書禹貢篇,這本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也就是春秋早期的儒家經典最早出現了荊州兩個字,而且確定了荊州的範圍。

一、荊州的由來

荊州來源於荊山,因為荊山以南稱為荊州,荊山是位於湖北省境內一座歷史悠久的山,位於神農架的東邊,襄陽的西邊,武當山的南邊,宜昌市的北邊,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據說和氏璧就是一個叫卞和的人在荊山發現了一塊未經雕刻的玉石,他兩次把這塊玉石獻給楚王,但沒人識貨,楚王還砍了卞和的雙腳,直到楚文王時期,這塊玉石才被開發出來,並打造成和氏璧。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荊州城

荊州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荊山而得名,荊就是荊山的荊,州是上古時期的一種行政區,相傳大禹治水時,將整個天下劃分為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豫州、梁州、雍州、荊州,荊州就是上古九州之一,這是最早關於荊州的記載。

二、上古九州之一荊州的範圍

在《尚書》中,明確了荊州的大概地理範圍,必須得說明的是尚書中所說的荊州是一級行政區,相當於今天的省,尚書也說了:荊山與衡山的南面是荊州,衡山就是五嶽之一的衡山,位於今天湖南省衡陽市,這樣算下來,上古九州之一荊州的範圍差不多包括了今天的湖北省全部和湖南省全部。

尚書中還記載了上古荊州的地貌和特產: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上古九州

長江、漢水象諸侯朝見天子一樣奔向海洋,洞庭湖的水系大定了,沱水、潛水疏通以後,雲夢澤一帶可以耕作了。這裡的土是潮溼的泥,這裡的田是第八等,賦是第三等。這裡的貢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銀、銅,椿樹、柘樹、檜樹、柏樹,粗磨石、細磨石、造箭鏃的石頭、丹砂和細長的竹子、楛木。

從這裡能看出長江與漢水是上古荊州主要的河流,還包括洞庭湖,沱水和潛水等水系,洞庭湖就是今天湖北省和湖南省的交界線和名字的由來,沱水和潛水已經無法知道具體是哪條河,雲夢澤是一個泛指,指的是有很多河流、湖泊、沼澤地、山林以及平原的很大一個地理範圍,東邊從武漢東部的大別山開始算起,西邊一直到湖北省的宜昌市一帶,北邊是今天湖北省的鐘祥市、京山縣到隨州市一帶,南邊一直到整個長江以南,可以看到雲夢澤把整個江漢平原都包括進去了。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荊州在湖北省的位置

湖北省號稱千湖之省,想來雲夢澤就是核心,這一片地理範圍內,有著上千個大大小小的不同湖泊,如此豐富的水資源造就了大批的耕田,所以湖北也是水稻的主產地之一,同時由於水資源豐富,這裡的泥土都是潮溼的。

從貢物來看,上古荊州至少主產有三種動物:旄牛(一種犛牛)、大象和犀牛。別的不說,就說大象,這可是生長在熱帶的動物,說明上古荊州天氣炎熱,適合大象生存,這與今天湖北省的氣侯相差比較大,今天的湖北省算是四季分明瞭,冬天會下雪,夏天也會非常炎熱,位於南北交界處。

三、荊州的楚文化

荊州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之所以說是之一,是因為楚國最早是發源于丹陽,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浙川縣,這個地方在湖北省、河南省、陝西省三省交界處,首任楚王熊繹被周成王封在了丹陽之地,時間大概是在公元前1030年左右,楚國建國之初只有50裡地,而且當時這個地方是一片荒蠻之地,華夏的中心歷來在黃河一帶的中原,丹陽相對來說非常偏僻了。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春秋楚國

直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荊州紀南城),之後湖北省荊州市作為楚國都城有400多年,當時叫郢都,楚國都郢的這四百年是其快速擴張的四百年,從50裡之地擴充到5000裡之地,郢都作為楚國都城,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楚文化實際上是中原文化與蠻夷文化結合的產物,楚國在早期被周人稱為楚蠻,一是因為地處偏遠,遠離中原,二是因為楚國周邊有著大量的蠻夷和三苗部落,楚國要向外擴張,難免會與蠻夷作戰,然後擊敗他們,同化他們,成為楚國的地盤,楚國最鼎盛的時期地盤擴充到今天的11個省,整個長江以南全是楚國的地盤,最北邊甚至了江淮一帶。

楚文化是非常包容的一種文化,楚國沒有像晉國一樣被三家分晉,也沒有像齊國一樣被田齊代替姜齊,而是一直穩定地發展,從最初的一個子爵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僅次於秦國的強國,楚國的地盤擴充了100倍以上,這是非常神奇的,靠的就是不斷進取的精神和包容萬物的楚文化。

楚國為何要選郢都作為都城呢?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荊州市

這是楚國發展規劃決定的,楚國最早被封在丹陽之地,北邊就是晉國和秦國等大國,又由於地形的限制,只能向南邊發展,南邊最廣闊的就是長江流域,長江流域最肥沃的就是江漢平原,江漢平在的核心就是郢都所在湖北省荊州市一帶,這裡是魚米之鄉,可以承載很大的人口,有發展前景,這裡地形特殊,北有荊山山脈,南有長江和洞庭湖,東西都是長江流域,方便運輸和遷移。

楚國長期以荊州為核心地區,所以形成了一個詞叫:荊楚,這個詞表示楚國居荊州的意思,形成一種寓含文化、地理的專用名詞,這個詞早在不是現在發明的,在先秦古籍《殷武》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意思是:你這偏僻之地荊楚,長久居住中國南方。到了現在,荊楚就是特指湖北省了,並形成了一種特獨的荊楚文化,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代表了楚文化的文藝作品和文學藝術。

四、荊州的三國文化

三國時期的荊州則更是有名,作為東漢末年的天下十三州之一,當時的荊州包括了今天的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全部、湖南省全部、江西省西部,廣東和廣西北部,地盤是相當大的,是一級行政區,東漢末年荊州的治所原本在湖南省漢壽縣,劉表主政荊州後,遷到了湖北省襄陽市。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三國荊州

三國時期的荊州位於天下之中,成為中後期三國爭奪的焦點和三國鼎立的根本,三國三大戰役中的兩場戰爭都發生在荊州境內,也就是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赤壁之戰在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發生,夷陵之戰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發生,這兩場戰役決定了三國鼎立。

同時在荊州發生了大量流傳至今的故事,比如長坂坡之戰、張飛喝斷當陽橋、借荊州、白衣渡江、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等故事,需要說明的是,三國時期的江陵城才是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當時的江陵城是關羽的大本營,所謂的借荊州和大意失荊州,不是指三國時的荊州,也不是指今天的荊州市,而是指當時的荊州下轄的南郡。

現在的湖北省荊州有著大量的三國文化,還有關帝廟,荊州人非常崇拜關羽,關帝廟每年正月和農曆5月13日都要舉行大型廟會,還有玩龍燈,劃採蓮船,騎馬射箭等相關活動,據說是傳承了一千多年。

上古九州之一,楚文化三國文化中心,建城史2700年的湖北省荊州市

今天的荊州古城牆

五、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

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自從楚文王在公元前689年遷都到郢都建城以來,存在了2700多年,荊州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燦爛的荊楚文化和深厚的三國文化流傳至今,另外荊州現在還完整保留著清朝順治年間修建的古城牆,還有護城河,在中國七大古城牆中排名第二。

荊州地區的枝江關廟山、江陵毛家山、松滋桂花樹、公安王家崗等遺址屬於大溪遺址,這一文化形成於公元前4400年~公元前3300年左右,距今有5千多年的歷史了。荊州附近埋藏著大量的楚國國君及貴族的墓葬,更是出土了數不清的歷史文物。

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作為地級市,下轄荊州、沙市兩城區,江陵、公安、監利三縣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和荊州經濟開發區、荊州高新區和紀南文旅行區3個功能區,總人口約647萬,荊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長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輕紡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