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困难

不是因为某件事情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所以变得困难。

------《死时谁为你哭泣》


大家好,我是C猫。一段时间未更文,不是不想,而是被一堆糟心事阻断。最近很“丧”, 外父突然入院,外母必须去医院陪护照顾,女儿没人带,我和老公医院工作两边跑,等待治疗结果的过程令人焦心,夜不能寐......

成年人的世界,一个意外就把你打得措手不及,所有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本来就没时间的我,更加没有时间写作了。


直到看到一句话,被扎心了:

“ 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所以变得困难。”

同理,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没时间,才不想做,就是因为我不想做,才变得没时间。


如何在没时间中挤时间?如何把没时间当作转机而不是困难?如何在一团乱麻中找到前进的力量?最近读到几本好书,刚好解决了我的问题及焦虑,受其启发,我又开始匍匐前进。今天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看我文字的你,也同样有所启发。


01 正因为没时间,才是转机,是开始实现理想的大转机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没时间 = 转机?


日本职场妈妈吉田穗波女士在《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一书中提出,没有自由的时间,忙到不可开交的当头,才是充满“干劲”能量满满的时刻,当这股“干劲”爆发出来时,就是开始实现理想的最佳时机。


作者吉田穗波女士是4个孩子的妈妈,工作,家庭让普通人都忙得焦头烂额,但她还备考出国留学,最后拿到哈佛学位。你一定会觉得她是一位超级妈妈,但事实上,她只是众多普通职场妈妈的其中一员,工作,家庭,生活的琐碎,混乱,各种困难,她和普通妈妈一样经历着,但她发现,越是时间不自由,火烧屁股的时候,人们往往越能生出一股“我要干件大事”的冲动。


比如当她被工作,家庭折磨得完全没有自由时间时,她突然萌生想出国留学深造的念头。而她发现这种念头以前从未有过,

原来越是“没时间”,就越想做事啊!


C猫深以为然,大学毕业后,工作从职场小白,一路打怪晋升,结婚,辞职创业,生子......当生活的角色越来越多,工作的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没有时间的时候,我却越想多学点东西。工作上每周固定找外教精进英文; 生活中学习研究各种育儿知识,下班后一有时间就陪娃在家做早教; 学习上报各种网课扫盲,希望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认知边界,甚至还开始读书写作,续上了儿时的写作之梦。


“每天都忙到精疲力尽是吧?但正因没有时间,才是转机,是开始实现理想的大转机啊!就是这般忙到没时间眨眼的关头,才是提升自我的契机。”


但是职场妈妈最大的难题是,工作,孩子,学习,统统都重要,统统都想做,那么时间要如何分配?如何抉择?


02 下决心,不要想 “ OR ” 而要想 “ AND ”,想做的事统统一起进行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作者吉田穗波女士是位妇产科医师,她非常清楚女性的生育有年龄限制,对她来说,想继续工作,想留学,想当个儿女成群的妈妈,是人生的三大支柱。当她面对这三个选择时,她的主张是

先别考虑A或B或C,即别考虑“OR”,想想看有没有“AND”的路子吧?


你有没有想过?面对选择时,我们的理智脑可能一开始就做了预判,它帮我们设置了“取舍”这个开关,即面对所有可能选项时,你的大脑就告诉你,这道题你只能选A或B,连A和B的选项设置都没有。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连尝试想“AND”的路都没有,心中就开始盘算“OR" 的取舍了


结果当我们耗尽心力选了A时,往往内心隐隐挂着没选的B,无法全情投入,做事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一开始,不想“OR",直接想”AND",把想做的事情统统一起进行,百分之百的心力去尝试,虽说草率,但只要踏出小而确实的一步,说不定会挤出时间,排除万难。

既然A和B都选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需要具体如何解决一团乱麻的工作,理想和生活呢?


03 自订规矩,以追求最大时间密度


美国心理励志作家杰克森·布朗曾说:“ 别说你没有充裕的时间。你每天的拥有的时间,与海伦·凯勒,巴斯德,米开朗基罗,泰瑞莎修女,达芬奇,汤玛斯·杰佛逊,以及爱因斯坦等人都一样。”


世界上有很多的不平等,但不管贫穷或富有,伟人或普通人,分给每人每天的24小时却是一样的。而同样的时间分配,伟人和普通人有何不同?最关键区别在于时间密度。


时间密度,即是让时间做最大价值的利用。如何才让单位时间发挥最大价值?有几个自订规矩的原则可作为参考的思路。


1)先把时间排给"大石头",零碎时间留给"小石头"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先解决大石头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个瓶子,需要用到水,沙,大石头,小石头把瓶子装满。你会先放什么?无论你如何尝试,最后会发现

最好的顺序是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头,然后用细沙去填充大小石头间的缝隙,最后还能装水把空气逼出,彻底装满。但如果先装小石头或细沙,却很难将大石头再装入瓶中。


时间也是如此,1天24小时,永远要先把时间排给你认为最重要的“大石头”,再把零碎时间留给“小石头”,专注投入之后,自然会慢慢填满。如果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时间,用于处理一堆“小石头”,你会发现,你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所谓“大石头”,就是你认为近期内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吉田穗波女士,认为提升自我准备留学是近期内最重要的任务,即她认为的“大石头”,我们可以参考下她的时间计划模板。


她设计了2个表格,一个是应办事项清单,另一个是

具体时间填充表。如下图所示: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第一步:列出当周的应办事项清单。


把时间按1星期为周期,先将自己本周应办的事项如学习、工作、家人、朋友、健康等各大主题,事无具细地列出想完成的任务项。然后按自己认为的“大石头”和“小石头”一一排序。


第二步:排序大小石头,填充时间表。


把具体时间表按半小时一格,避开晚上睡眠时间一一列出,并按1周为单位列成表格。


接着圈出时间表中可以利用的自由时间,把排好序的事项填充进去。注意“大石头”需填充到可支配的整段时间中进行。


比如作者一般晚上8:30左右哄娃睡觉,早上3点左右起床,睡眠约6-7小时。早上3点到6点前的3个小时,是不被打扰的自由时间,她用来处理留学考试的“大石头”;7-8点通勤时间,以及12点午休的零碎时间,用于处理工作和家人的杂事“小石头”等。


第三步:检讨应办事项的总量,减少总量


如果你列出的应办事项总量很多,好不容易挤出的时间,却因处理一堆小石头杂事而耗费太多心力和时间,那么,你并未把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因此,我们在列完应办事项之后,还需要总体检讨一遍,如何减少应办事项总量,提高时间密度。比如吉田穗波女士因小孩子生病,工作和家庭两边都做不好,没有老人帮忙,她最后听取母亲的意见,请了帮佣,因为生活中有了帮手,让她不再手忙脚乱,工作及生活的质量也提高了。


C猫对此深有感触,最近外父入院,外母必须陪床照顾,年底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家里小孩就没人带了。虽然不舍,我还是把孩子送到我妈家照顾两周,等外父病情稳定后,我们又请了医院的看护,把外母和孩子接回家,生活才慢慢走上正轨。


如果不请人帮忙,应办事项的总量那么多,可能全部累倒,什么都办不好,得不偿失。


另外,实在找不到人帮忙的话,还可以考虑某些部分是否可以适当降低标准?

比如孩子洗澡不用天天洗;想听的课不用一次性全听完,听多少就多少,比完全未听的收获至少多一点点。


最后,提高时间密度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


不要分割时间,充分感知当下的每一分钟,发挥最大利用价值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不要时间分割


一行禅师的《正念的奇迹》一书中,指出不要分割时间,即不要把时间分割成好几部分。比如说很多人会觉得一天的时间,一部分应付工作,一部分陪孩子,剩下的一部分时间才是自己的,看书,写作,学习或健身。


而一行禅师强调,你分割的部分,也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你的认知中应该把它当作自己的时间,而不是“陪”别人,或是“应付”工作“陪”客户等被占用的时间。因为这样想来,你会觉得是段时间是自己主动选择陪孩子,完成工作,这种主动的感觉会刺激你享受时间,寻找做事的乐趣这样你就会去主动发挥每分每秒的最大价值,拥有无限的时间。


C猫对此特别认同,我们每天急急忙忙,每个人像赶进度似的,想把清单中的所有事情处理完,就好像它们很令人厌恶似的,那么我们就是为做而做。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在做某事时并没有活在当下,我们是被未来吸走,无法实实在在地做事,甚至连一分钟都做不到。

而当我们把“被迫”、“被人占据”、“陪别人”的想法,转变成这是我的时间,这是我的选择,我选择了这段时间需要做这件事,这对我很重要。当你这么想时,你会发现自己工作更投入,陪孩子时也更享受,连做家务都觉得是一种放松愉悦。


C猫结语:


成长的路上,随着生活的角色越来越多,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越发觉得没有时间。


但是,就像物理的作用力和反作力一样,也许正因为没时间和诸事不顺,才激发着自己“想做事”的巨大能量,才能把所有逆境化为助力,反而因为没时间,所以办到了。


愿成长路上的你和我,因为没时间,把“想做的事”,都办到了。


共勉!


职场妈妈的困境:工作,家庭,理想,没时间如何让我无所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