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我不想当超人!”

女性与家庭之间的羁绊,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在很多人心中,女性走入职场,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职场妈妈这一词虽然有些老生常谈,但是相对于职场男性,职场女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法国化妆品品牌卡尼尔曾做了一个长达一天的实验,他们邀请了一位职场妈妈,客观地把一天的奔波劳碌对这位妈妈容貌的影响呈现了出来。

早晨7点,这位妈妈起床、盥洗之后,摄影师给她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职场妈妈:“我不想当超人!”

然后后,实验人员将这张照片拿给路人,让他们猜测这位妈妈的年纪,不同的人猜出的年龄范围在26—32岁之间。

后来这位妈妈就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

为孩子准备早餐,送孩子上学,自己赶地铁上班。

上班过程中有处理不完的文件和电话,中途来杯咖啡醒醒神,休息时间健身锻炼,为了节省时间,午饭和工作同时进行,下班后去超市买当天晚饭的食材,然后下午六点左右去接孩子放学,回来做晚饭,然后帮孩子洗澡,哄孩子入睡,孩子睡下后终于有自己的时间,还得洗衣服……

晚上9点,摄影师再次给这位忙碌了一天的妈妈拍下第二张照片。

职场妈妈:“我不想当超人!”

这次,路人对她年龄的猜测都在35—40岁之间。

同一天,同一个人,竟然让人看着老了好几岁,令人唏嘘。我相信,这不仅仅只代表法国的这位职场妈妈,这是如今很多女性一天的日记。

在很多时候,“职场妈妈”就像一个“超级妈妈”,她们既要入得厨房又要进得厅堂,既要面对工作压力又要承担家庭重任,而且当女性在工作上做出了一些成绩,还会面临着异样的眼光和无理的想象。对于职场男性来说,似乎只要做好工作就称得上是尽职尽责。

为什么职场妈妈这种现象会被格外放大?显然,大环境对这些女性实在是太过苛责了。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均等的,想让职场妈妈既兼顾事业,又兼顾家庭,真的很难两全。先放下社会层面,就是如今,作为每天和职场妈妈朝夕相处的爸爸们,都没有看到她们的牺牲。

职场妈妈:“我不想当超人!”

为什么很难听到“职场爸爸”这个词?因为男性在养育孩子的这件事情上,承担较少。很多丈夫面对妻子要求分担育儿压力时,会拿工作当理由,应酬繁忙,加班严重,坦言自己工作压力大。其实职场妈妈,又何尝不会遇到这些问题?

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除了感到育儿的艰辛之外,还感到深深的无助、孤独、不被支持、不被理解,导致夫妻之间矛盾加剧。可是育儿从来都应该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而不应该是妈妈一个人孤独的艰难旅程。除了职场妈妈,爸爸也应该参与其中。

就像美国作家南希·史密斯写得那首诗《只要有一个女人》一样“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

职场妈妈:“我不想当超人!”

一个爸爸,如果能积极参与育儿,他会获得什么呢?

他会在一天天的付出中体会到妻子的辛苦;他和孩子之间会建立起无比亲密的关系;他会懂得爱孩子是什么样的滋味;他会因为有了孩子,既感觉有了铠甲,又感觉有了软肋。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父母因工作总是分身乏术。在大环境下,我们也该直视育儿这一难题。

职场妈妈:“我不想当超人!”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婴幼儿早期教育发展历来受到政府重视,把托育服务视为政府责任的一部分,投入资金,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法规,从托育机构的标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推动早期教育的发展;同时,还鼓励企业和家庭、社区广泛参与,提供多样化托育服务,对于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在经历从看护向教育的拓展。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5个成员国中,约1/3的0~3岁婴幼儿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法国的入托率达到49.7%,瑞典的高达55%,新加坡的近90%。经合组织国家3岁以下儿童的平均入托率为34%,3岁儿童的入园率为73%,韩国日本的3岁以下儿童入托率均超过30%。

西方各国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托育服务水平往往与生育率以及女性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虽然我国目前入托率整体较低,但是为了给职场妈妈减负,帮助家庭减少育儿压力,加强托育服务相关研究,助力“幼有所育”战略落实,托育机构当尽一份薄力。

MoreCare婴童学苑

MoreCare茂楷是一家面向0-3岁婴童养育教育的综合服务平台。MoreCare旗下的茂楷婴童学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济南等国内一二线城市提供0-3岁的全日制国际化教育,一站式解决家庭在孩子日托、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早8点至晚6点的超长营业时间,为宝宝提供专业的养育和教育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