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在SARS、H5N1禽流感、新型H1N1甲型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前面,感染性疾病科的醫生永遠不會缺位。江蘇援湖北醫療隊中,有多位感染科專家曾數次戰鬥在抗擊傳染病的一線。經驗豐富的他們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支隊伍既是集結權威專家的“智囊團”,也是掌控傳染病走向的“把關者”。

江蘇“感染科團隊”

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據統計,江蘇前往湖北支援的感染科醫生超過70名,其中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超過10人,副主任醫師超過35人。

江蘇省人民醫院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病科(原傳染病科)建於1954年,是我國高校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點,衛生部傳染病專科醫師培訓基地。

南京鼓樓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是江蘇地區綜合性醫院最早成立感染性疾病科的醫院之一。學科帶頭人吳超副院長潛心於傳染病診療科研36年。

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院區(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收治了南京到目前為止所有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救治,93名患者均已康復出院。該院在非典、重症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病救治擔負著重要任務。

吳超:“一個醫生,就是用科學方法拯救生命”

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資料圖

吳超,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從醫36年,吳超始終潛心於傳染病診療科研,“上前線”在他看來不是榮耀,而是理所當然的責任:“一個醫生,所學所做所求,就是用科學方法拯救生命,降伏病魔。”作為參與過2003年“非典”、2013年的禽流感疫情防治研究的專家,吳超長期鑽研傳染病學規律,對季節性呼吸道感染傳播流行保持著職業的警覺。

疫情來勢洶洶,必須“以快打快”。1月23日,吳超即主導完成了南京鼓樓醫院發熱門診的建設,有甄別地對發熱門診中的特定人群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之後,他又帶領感染科團隊編纂新冠肺炎防治知識,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發佈,其中就提醒市民“不要集中前往發熱門診,防止人群集聚交叉感染”。同時,為利於公眾正確瞭解病毒、並做到科學防護及就診,科研團隊結合當時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進展編寫了“防護手冊”,於1月27日正式出版上線,免費向大眾提供下載閱讀。

1月25日、2月9日,南京鼓樓醫院派出兩批醫療隊伍支援武漢,吳超兩次打電話給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我是感染科醫生,我應該到前線去。”出於疫情防控工作統一安排,吳超兩次未能成行。2月12日晚,南京鼓樓醫院再次接到選派一支醫療隊於次日奔赴武漢的任務,吳超又一次主動請纓馳援湖北,並作為醫療隊隊長帶領162人前往武漢,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重症病區,共計70位患者。

在這裡,吳超帶領團隊與病魔鬥智鬥勇,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攻城拔寨,把一個個危重患者從死亡線上“奪回”。作為團隊領頭人、決策者,吳超的這份沉著源於他對專業知識的獨特瞭解。中外專業期刊最新研究成果他隨時引述,即便在大戰之下,也時刻關注著新冠病毒科研動態;此外,也源於對患者病情的詳細掌握,隔天一次進艙查房、隔晚一次在線“雲會診”,他把70個病例的病情裝在心裡,哪一床已經挺過最要緊的關口,哪一個患者指標波動,這幾天要特別注意……如同排兵佈陣,胸有成竹。

“對這個患者,要明確真正對他造成感染的細菌是什麼,然後針對性治療,如果使用大劑量的抗菌素,很可能會導致後續問題”……2月25日一早,吳超在住地通過網絡與同在武漢的另一支南京鼓樓醫院醫療團隊連線。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前一晚剛轉來兩個危重患者,情況危急,吳超和團隊一起判斷分析病情,優化治療方案,而就在前一晚他剛剛主持“雲會診”忙到晚上十點多。

和死神展開拉鋸戰,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靠的是什麼?武漢市第一醫院收治病人中,有一名肺大皰合併新冠肺炎患者,狀況危急,醫療團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每天進行細緻的觀察討論:一旦氧飽和度“掉下來”怎麼辦,是引流還是插管?引流要避免什麼問題、插管要注意哪些事項……吳超帶領醫療團隊,在每天的疑難病例討論中細緻分析,隨時優化。

不單是這一名患者,在武漢市第一醫院,吳超帶領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醫生組成的精銳團隊,掌控每一位患者的病情,量身定製治療方案,保證患者治療的穩定、持續。

張衛紅:“與隱形敵人戰鬥,為醫護和患者保駕護航”

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張衛紅,江蘇省人民醫院盛澤分院副院長,江蘇省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2月20日,張衛紅和省人民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李佔結奉命支援黃石。兩人與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邢虎主任組成黃石“院感組”。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感染科工作20餘年,張衛紅這次到黃石,是根據支援工作實際,作為由江蘇增派了新的院感專家。

“醫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於潛伏期而在醫院內發生的感染,同時也包括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後才發生的感染,醫務人員在醫院發生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張衛紅告訴記者,院感防控既關係到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與患者更與和醫務人員的健康息息相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這一關必須守住。”

2月21日抵達黃石的第二天,張衛紅領銜的院感組一行3人就實地走訪了黃石中心醫院普愛院區、市第四醫院、市第五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愛康醫院、黃石有色醫院等單位,現場摸排發熱患者的就診和轉運流程,發熱門診、留觀病房、隔離病區建築佈局及運行管理,相關環境的清潔消毒方法,醫務人員防護,醫療廢物處置等。

24日下午,張衛紅拿出了超過5000字的院感防控建議,從五大方面對黃石的院感防控提出建議,建議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制定和完善院感防控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進一步強化全員培訓、進一步加強發熱門診和普通病房的管理、加強新冠肺炎院感防控工作專項督查等。

張衛紅和團隊成員用腳步丈量了黃石市25個各級醫療機構,給當地提交了很多的建議意見,正在製作全員全院培訓的方案,開展網上培訓。“黃石當地需要什麼,我們就為他們提供什麼。我們想通過這些時間的努力,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院感隊伍,留下一種帶不走的工作方法。”

楊永峰:“把體育館變成平穩、高效的醫院”

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資料圖

楊永峰,南京市第二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副院長,主要從事傳染病和疑難肝病工作。

3月10日,湖北武漢投入使用的方艙醫院全部進入休艙待命狀態。據瞭解,武漢市投入使用的方艙醫院累計收治了超過1.2萬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

2月9日,楊永峰隨第五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省隊抵達武漢,這支隊伍中的300多名醫護人員來自多個臨床專業。由於醫療隊裡有傳染病救治經驗的醫護人員不多,抵達武漢的前兩天,楊永峰把新冠肺炎的基本診療和個人防護作為重中之重。

抵達武漢四天後,楊永峰所在的方艙醫院改造完成,開始接收患者,而他,既是一線醫生,也是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二艙的副院長。“最開始的時候,病人增長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兩三天時間,病床基本上也就全部滿了。”

一個多禮拜後,楊永峰和他的同事們送走了第一批出院的病人。“從這個時間點以後,基本上就是每天出院的人數多於入院的人數,再往後就是出院的人數越來越多,入院的人數越來越少。”

五年前,楊永峰曾是中國援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醫療隊的一員。“身經百戰”的他,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理性而鎮定。武漢這種大規模的“方艙醫院”不同於戰時或抗震救災時啟用的野戰移動類醫院,以往沒有采用過,是中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一個重大舉措。楊永峰坦言,一開始,確實有患者因為不瞭解方艙醫院而有疑惑;而體育館改建為醫院,這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也是首次經歷。

不過,經過醫療團隊的積極救治,奮戰二十五天後,楊永峰的醫療隊送走了最後一批病人,迎來了休艙。“雖然我們來的時間不是太長,但最後關艙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很複雜。因為這裡面畢竟也是我們的戰鬥過的地方,通過我們的努力,在這段時間裡把一個體育館變成了醫院,並且是運行非常平穩、運行非常高效的一個醫院。”他說。

陸衛:“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

六大專科精英譜丨江蘇“感染科團隊”——戰疫中的“智囊團”

“第一,身為醫生,醫者仁心,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第二,我更是一名黨員,在大災大難面前就應該衝鋒在前,責無旁貸。”陸衛不假思索地說。

陸衛於1989年畢業於揚大醫學院,一直從事感染病臨床救治工作。2003年在抗擊“非典”一線連續工作2月,先後參加了手足口病、禽流感、甲流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今年初二我參加了發熱門診工作,並且收治了我院第一批疑似病人,其中數人很快確診。”當時,陸衛就率先向院領導請命,來到隔離病房,負責確診病人的救治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患者陸續治癒出院。”在即將清零的時候,得到了江蘇組建第八批援武漢醫療隊的消息,陸衛再次向院領導請命。“我是一名醫生、一名黨員,又在隔離病房工作過,比別人更具優勢。”

但在第一次公佈名單時,陸衛並不在其列。恰巧出發前一天要求增派三名醫生。“當有關領導打電話給我徵求意見時,我毫不猶豫回答:去!”他說。

來到武漢,陸衛才發現自己是隊內最年長的隊員。短暫的崗前培訓期間,隊內許多隊員都沒有從事過感染性疾病工作,於是陸衛把自己經驗分享給大家,教會戰友們如何更好地自我防護。因為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很快我們前往接管武漢市中心醫院重症一、重症二兩個病區。我負責重一的診療工作。”陸衛說,為了讓原中心醫院的醫務人員早日輪崗休息,以最快的速度接手工作。“開始時確實是千頭萬緒,甚至是零亂。最初,每天上午六點上班,晚上六點回宿舍休息,需要全面瞭解每個患者的病情及治療,瞭解工作程序,瞭解病房佈局及流程,制定合理的排班計劃及工作計劃等等。”

數日後,診療工作開始正常有序地進行。陸衛為每一個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讓他們得最合理有效的治療。“同時我們想方設法克服語言溝通障礙,與每一個患者耐心充分地溝通。” 陸衛說,針對每個患者不同的狀況進行恰當的心理疏導,要增強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加快他們康復的步伐。“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一個又一個患者治癒出院,看著他們的笑顏,在他們的感謝聲中,我們感受到了莫大的幸福與鼓舞。”

策劃:朱岷 黃建偉 任松筠 沈崢嶸

全媒體統籌:孔德信

文字:王世停 陳月飛 王拓 仲崇山 胡安靜 蔡蘊琦

視頻:唐澄 劉暢方達 周嫻 餘勤雍 陶蓉

製圖:李爽 張紅 朱丹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