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時代嗎?

用戶69331504


真的有那個時代,從解放初,合作社,人民公社,社教運動,到文化革命後期,準確的說,就是毛澤東時代,那時國家及人民很窮沒有值錢東西可偷,更重要是人民道德觀念強,思想品德好,那時叫共產主義風格高,最好出行就是自行車,不論你放在家或是商店外肯定不會丟失,當時人民苦點,也沒有過高要求,但心情好沒後顧之憂,所以經過那時代的人都很懷舊,實事求是的說那年代生活幸福指數跟現在沒法比較,我們生活在當代感到非常興運


尚男56392631


中國有沒有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的時代?

古代唐朝的貞觀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國解放後的五十年代,也是中蘇友好時代。

中國的五十年代是離我們最近的中國發展最快的時代,中國一窮二白剛從戰爭創傷中走出來,連一根釘子都不會製造,東北除外,東北地區是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中國百分之九十五的工業集中在東北地區。

上海,武漢,只有輕工業,紡織工業,和一些日用品工業。

蘇聯的援助,全國各地鋪開,使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配套成龍的工業體系。

中國人民的忘我的熱情,只知道為了民族國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工作不計報酬,許多工程都是人民的義務勞動完成的。包括許多的大型水利工程。

中國人那個時代,四萬萬同胞同一條心,就好像一個人一樣。沒有私利觀念,當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已經百年,許多人,今天已經不在了,他們已經離開了我們,他們是我們的父輩,和爺爺輩。中國的國民經濟基礎是他們奠定的。

今天,我們訴說著他們的故事,許多年輕人不相信,但是卻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主流。

這種精神會不會回來呢?

會的!

看見今天的年輕人,他們文明的精神面貌,奠定了將來的文明中國。

80後,90後,00後,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比他們的父母要有文化多了,也文明多了。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將來的中國,看見了康乾盛世,看見了中國的五十年代。


寶樹白石


本人經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就是這樣,當年毛主席有一首詩,前兩句是:春風楊柳萬千條,6億神州盡舜堯。真實地記錄了這時候的社會情況。


真相探索者


我是50後,我來說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傳說,盛世唐朝有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但我親眼看到的,六幾年,七幾年,真實再現,人民生活水平不算高,偷走東西的事,在我身邊沒發生過,拾到東西,失主來找馬上返還。人們撲實思想純潔,那都是學雷鋒,學"老三篇"的年代。


南郭學生


肯定確切的回答大家:有,YES,那就是五十年代,我就是五零後經歷過的,那時我們住的都是門頭房臨街開門就是大街,只有一扇木門,我家的房子是做買賣用的大玻璃窗,木門也是半扇都是大玻璃的,年代久了,木門其實就是象徵,估計一個八九歲的孩子就能撞碎,那時父母都工作就我一個人鎖在家裡,五六歲時我就經常開窗爬出去玩,從沒失盜過,那時的片警整天都在管片轉基本沒有坐在辦公室的這種好風氣一直保持到七十年代末,鄰居們都是可信任的有急事出門鑰匙就交給鄰居,等家人下班孩子放學去鄰居家取,左鄰右舍失盜的就發生過兩次那時六十年代初自然災害時,流浪災民乾的,那時風氣正,偷摸罵人隨地大小便的行為都是為人所不齒的劣行,路不拾遺是自覺性為,撿到鑰匙串等物品一般都在附近找地方掛起來留個字條,錢,貴重物都交派出所或帶到單位交領導,丟失的東西基本都能找回來,那時百姓都知道小偷人人可抓壞事人人能管,我們鄰居被偷后街裡街坊的都幫著查找,周邊的農村大集自由市場禮拜集有空的人都去轉結果就是在禮拜集上,有個街坊發現了有人在賣的一個座鐘還有幾件衣服像是被盜鄰居家的,就裝作買主纏著他讓其他人去找被盜的鄰居報警抓住了盜賊一網打盡他的團伙,現在呢?有一次我發現有兩個男青年在試圖開我右鄰居的防盜門,就制止了他們,當時因為我養著一條大型犬所以那兩人才走了,其實鄰居家裡有人聽到聲音不敢出聲當時家裡沒男人,左鄰也在家直到聽我喊走了那兩人才開門跟我說,大哥以後有這事別開門出來,我們開會時都說了這些人身上都帶刀帶槍的,萬一傷了人就不好,影響咱這片,,,(她是樓長)不知啥時竟出現了小偷作案不敢抓,老人跌倒不敢扶的奇事,,,那時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啥事都講道德,譬如端午節一早去山上採露水老人都叫帶把剪刀,採艾蒿離地兩寸剪斷留根再生的意思,只取一把,帶回插門旁,現在的人都是連根拔了,一拔一堆,有的人用它換錢,不換錢的也是多多宜善,人心啊,天地之別。


真的不是我7


我講個真實故事,在80初我剛上班不久,年輕好玩,但也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電影院,一般都是星期天回老家農村,星期一上早班,有一次為了看電影提前回來了,直接去電影院買票看電影,看完電影走著回廠裡了,自行車丟在電影院一邊,等到星期天回家找不到自行車,想了半天,想起來放在電影院沒騎回來,就趕緊跑去看,嘿,自行車還在哪放著呢,現在試試。


不空居士1


真有,我63年出生的,童年都是在江蘇長江中一個叫西來島上,直到我13歲離開小島,我家大門從不上鎖,白天村裡也沒人家關門。直到我離開小島沒聽說誰家少過東西。但是進入八十年代後,再回去,即便白天家家大門緊閉,而且都裝了那種厚實的防盜鐵門


大河奔流001


有啊!70年代我6、7歲是個小學生一年級,放學後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個粗布手絹,打開一看裡面有五毛至一毛還有分幣,總共不過兩三塊錢,我和同學一起等啊,過了一會來了一位大嬸象海娃找雞毛信一樣,看到我們拿著她的手絹包,上去就緊緊的攥住我的手不停的說我的我的,我們給了她,他高興的每人給我們兩分錢買糖塊吃,回家我和母親說了,母親誇我做的好,但是不應該要兩分錢,事後小夥伴們商量了一下,把兩分錢交給了民警叔叔,我現在聽到小外孫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歌還是思緒萬千!我永遠忘不了那個大嬸那種表情,現在想那個手絹弄不好就是救命的啊!


紅團378


歷史真的有呀,我在小時候農村體驗過,六、七十年代,家裡有很少點糧食,家家都一樣,沒人會偷,何來閉戶。幾年一身衣服,連個口袋都沒有,沒錢沒東西,根本不會遺失東西,何來失遺。那年代真正做到了路不失遺,夜不閉戶。


春風化雨143474353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我還真經歷過,我是六十年代中的人;我記得在讀高中之前家裡從來不鎖門,也經常不關門;當然也從沒丟失過東西,錢物;記得讀小學時,我去大隊供銷店打醬油,拿著一元二角錢,打醬油才三角二分,回來時八角多錢掉了,回到家也不敢同爸媽說,結果,晚上父親問我乘餘的錢是不是掉了,我不敢承認,說買水果糖吃了,後來父親說別人都撿到了,並還回來了;村裡開供銷店的那個人正好回家知道我回來走在前,肯定是我掉的,所以還給了我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