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呂后聽到薄姬將為“天子之母”的預言後,為何還會保其母子平安?

周名湖


題主的說法,純屬子虛烏有。呂后是什麼人?如果她聽說薄姬將為“天子母”,一定會殺了薄姬母子。那麼,歷史上將再不會出現西漢政治最開明的盛世“文景之治”。

因為呂后從來就是一個心胸狹隘,手段狠辣的女人。西漢的開國功臣劉邦和呂后只要認為有必要,會一一殺掉。

韓信,英布等異性諸候,異性王幾乎全被殺了個精光。象韓信這樣,劉邦怕史上留下千古罵名,把殺人任務留給呂后。結果呂后讓手下把韓信裝袋裡,用亂棍打死。

呂后只殺對她地位有威脅的人,就是她認為薄姬母子呆在“代國”,人畜無害,才放過了她們母子!

呂后一死,劉邦其他子孫幾乎在“誅殺呂氏遺留勢力”中死光光,薄姬母子才在周亞夫等功臣集團的簇擁下登基。反而留下了千古留名的文景之治,為漢武帝開創不世基業奠定了有力之基礎。

劉邦在九泉之下,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南雷霆峰


呂后沒有殺薄姬,實在是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呂后因為他兒子柔弱,很擔心劉邦別的兒子奪了她兒子的江山,因此,劉邦去世她掌權後,就對劉邦的其它兒子大行殺戮,殺得幾乎只剩下劉肥和劉恆。

劉肥之所以沒被殺,因為他是呂后養大的。而且,呂后其實一度還是有殺他的心思的。不過對劉恆,呂后自始至終沒有殺他的想法。

(呂后劇照)

說起來,其實劉恆是呂后最該殺的一個。包括劉恆的母親薄姬,呂后也不應該把她留下來。因為薄姬在年輕的時候,她的母親曾讓相面大師許負給她看過相。相面大師當時說的是,薄姬“當生天子”(《史記》記載:“媼之許負所相,相薄姬,雲當生天子。”)

而且當時的一個諸侯魏豹聽說薄姬“當生天子”,想到自己的兒子要當皇帝,那也就意味著自己要當皇帝,因此趕緊把薄姬娶過來。不過魏豹的美夢沒有成真,他被劉邦打死,薄姬就這樣歸了劉邦。然後薄姬就有了劉恆。

既然薄姬“當生天子”的話,魏豹知道,那麼呂后一定也是知道的。既然知道,肯定劉恆是最能威脅到劉盈的人。可是,為什麼呂后像沒事的人一樣,不但放薄姬出宮,讓她去了代地,而且始終沒有找過劉恆的茬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薄姬“當生天子”的話,當時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並沒有什麼相面大師許負給薄姬看過相,並沒有說過什麼“當生天子”的話。

要想證明我說的這句話,其實是很簡單的。如果薄姬真是被相面大師許負說過“當生天子”的話,劉邦不可能那樣對待薄姬。

(劉邦劇照)

事實上,在魏豹被劉邦打死後,薄姬只是作為戰利品,來到了劉邦這邊,放進織布工房裡。是因為劉邦偶爾一次去織布工房,看見薄姬有些姿色,才下令把薄姬充入後宮。但充入後宮後,卻從來沒有召幸過她。直到一年以後,薄姬的好朋友管夫人、趙子兒都得到了劉邦的召幸,她們在劉邦面前幫薄姬說話,劉邦才像施捨恩惠一樣,召幸了薄姬一次。也就這麼一次,薄姬有了劉恆。

如果那時候真有許負給薄姬看相,說過薄姬“當生天子”的話,劉邦怎麼會那樣對待薄姬呢?要知道,劉邦那時候多麼想當皇帝啊。知道薄姬有那樣的異相,還會不重視薄姬嗎?

有人說,劉邦可能沒聽說。但是,就算當時沒聽過,難道一直都沒聽說嗎?那可是一句非常重要的話,肯定是早就傳開了,劉邦怎麼可能沒聽說。

還有,劉邦一直對兒子劉盈不滿,覺得他荏弱,“不類我”,一直想要廢了他的太子之位。劉邦那樣做,無非就是想要讓江山千秋萬代傳下去。既然薄姬“當生天子”,那麼,劉恆就是“天子”,劉邦難道沒想過考慮一下劉恆嗎?

(劉恆劇照)

唯一的可能就是,根本就沒那個話。

從這一點來看,呂后不重視薄姬,沒有難為她,也就說得過去了。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你說那個話當時並沒有,為什麼司馬遷會把它寫在《史記》裡呢?

我認為,“當生天子”的話,當時確實沒有。不過,等到劉恆當了皇帝以後,這個話就傳出來了。

劉恆是劉邦兒子中,最沒有資格當皇帝的那一個。他能被陳平、周勃選中,無非是他性格仁慈,好控制。

正是因為這一點,肯定有很多劉家人不服。尤其是劉家第三代,比如劉肥的那些兒子們。因此,要改變人們的看法,劉恆唯一的辦法,就是“假以天命”,這也是古人經常使用的辦法。陳勝要藉助狐狸的口說事,劉邦要借斬白蛇說事,劉恆的說辭,就是她母親“當生天子”的話。

於是,這樣一句話,就傳出來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呂稚保薄姬母子平安只有三個原因:其一、薄姬不爭不搶,維護呂稚皇后的尊位;其二、薄姬沒有強大的後臺勢力,不具威脅性;其三、呂稚從來不信預言,她只相信事在人為。薄姬將為“天子之母”的預言是一個術士說的,呂后聽了權當一則笑話,預言的事她本人也做過。

陳勝、吳廣起事之時,怕沒有人追隨他們,於是在魚肚子裡藏下天書,上面寫著“陳勝王”。戍卒們吃魚之時發現了魚肚子裡的天書,就認為陳勝是天命所歸,都跟著他造反了。當年劉邦起事時,殺了一條白蛇,於是呂后到處宣傳說劉邦是天帝之子,天神下凡。懵懂之人聽聞後就認為劉邦是天子降世,都追隨劉邦打天下了。呂后對於術士之言的本質有深刻了解,凡事在於人為,不在天意!

薄姬雖然是魏國王族之後,但是魏國王族早就凋謝了,薄姬的孃家人也弱勢,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人。薄姬嫁給劉邦後,只有一夜之歡,之後再沒有得到劉邦寵幸,可見劉邦並不是很喜歡薄姬。鄙人私下推測,薄姬雖然有幾分姿色,但是性格端莊典雅,床榻之術不精,容顏可能還沒有呂后好看,故劉邦沒有再寵幸她,呂后也沒有把她當敵人對待。薄姬自知德淺,故不與呂后爭寵,處處維護呂后的老大地位;戚夫人自恃貌美,與呂后爭寵爭位,最終被呂稚做成人彘。

劉邦死後,呂后掌管漢朝軍政大權,先後處死了戚夫人、趙王劉如意母子倆,薄姬的兒子劉桓則被封在代地為王。由於薄姬人畜無害,故呂后對她也以禮相待,留在宮中養老,兩人還常聚會拉家常。一次薄姬跟呂后又在一起拉家常,薄姬跟呂后說她年老多病,不能常伴呂后身旁,希望去兒子劉恆那裡養老。呂后聽後心中亦思子,於是安排車兩儀仗將薄姬送到代地養老,代國尊薄姬為王太后。


大秦鐵鷹劍士


歷史上的薄姬夫人傳說並不受漢高祖劉邦的寵愛,薄夫人沒入漢宮之前只是別人一個小小的姬妾,她的丈夫魏王魏豹被殺以後,薄夫人才被召入後宮,但一年之後才侍寢漢高祖,生有一子名劉恆,薄夫人兒子劉恆八歲封為代王,也許就是這不受寵,才讓漢高祖劉邦的元配呂后對她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因為呂后年輕的時候為了劉邦吃盡了苦頭,後來又因為戚夫人專寵內心痛苦不己,所以呂后準她出宮與兒子一起去往封地代國,其實薄夫人為人低調知道怎樣在這後宮保全自己和兒子,也知道不與呂后爭鬥也鬥不贏她,因此薄夫人晚年得以安樂度過一生。(配圖與文字無關)



小魚兒遊戲蓮葉間


首先這則預言太久遠,事後隔代之漢史司馬遷在《史記·外戚世家》中簡略傳續,當時正是諸侯紛爭之時,劉邦與呂后未必知道,可以斷定當時的呂后沒有聽到,如果呂后知道薄姬將為“天子之母”,那麼,以呂后的決絕手段早已殺之以絕後患,在牽扯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呂后是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與放任。

公元前204年諸侯反秦的時候,魏豹自立為魏王,薄姬的母親魏媼就把女兒送入魏王宮中,魏媼讓當時著名的女相師許負給女兒薄姬相面,許負看後說她應當生天子,魏王豹聽到後心裡高興,叛漢自立,後又與楚王聯合,漢軍殺了魏豹後就把薄姬送入織造府,有一次漢王進入織造府,看到薄姬美貌就把她收進後宮,一年多沒有寵幸她,後來漢王聽了兩位美人說起薄姬,漢王心中傷感,可憐薄姬,並與她同宿,薄姬說昨天夜裡妾夢見蒼龍盤踞在我的腹上。高祖說這是顯貴的徵兆,我來為你成全了吧。結果,一幸生男而貴其身。此後薄姬極少見到高祖。

呂后稱制的時候,由於薄姬極少見到高祖的緣故,呂后沒有加害薄姬,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從這些事故的轉化來看,一則呂后很可能不知道薄姬相面將貴為“天子之母”的預言。二則不能不說薄姬這個人極其聰明,工於心計,極會做人。因此,在漢朝後宮紛亂的時候,又是呂后稱制能躲過一劫,平安無事,這是用心計與智慧得到的結果,“天子之母”是有天佐天意的,不虛爾!



楊柳青青春之聲


薄姬雖然只是漢高祖劉邦眾多女人當中最不得寵的一位,但是她勉強也算得上出身大家了。史載,薄姬的生母為魏媼是魏國的宗室女子,是不是公主就不知道了,薄姬是這位魏國宗室女子與薄姓男子私通所生。換句話說,薄姬雖然是私生女,卻也不是小門小戶的女子。或許正是這種出身讓薄姬過早地接觸到了貴族、世家的人情冷暖,養成了謹小慎微的性格,從而在殘酷的後宮爭鬥中得以自保。



實際上,薄姬最初並不是劉邦的女人,而是魏王豹的侍妾。在劉邦滅了魏王豹之後,薄姬也順帶著被劉邦給收編了。或許是因為薄姬過於低調,又或許是其他什麼原因,被收編之後的薄姬一直沒有被劉邦看中。直到有一天,劉邦聽到其他女人說起薄姬一直不受寵云云,也不知道是劉邦產生了憐憫之心,還是酒喝多了荷爾蒙催的,當夜便和薄姬滾起了床單。一夜風流之後,劉邦就徹底把薄姬給拋諸腦後了,再也沒有踏進薄姬的屋門。



或許是上天註定薄姬要成為未來的皇太后吧,劉邦的一夜情恰巧遇上了薄姬的排卵期。於是,奇蹟發生了。僅僅滾了一次床單,薄姬卻奇蹟般地懷孕了,簡直比現在B超監測排卵還要準!十月懷胎之後,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就是後來的漢文帝劉恆。用現在的話說,劉恆實際上就是一夜情的產物。



雖然給劉邦生了一個兒子,或許是因為薄姬的性格問題,又或許薄姬真的不是劉邦的菜,劉邦依然對薄姬沒有什麼興趣,之後的薄姬基本上就是獨守空房守活寡,直到劉邦去世。因為對薄姬不上心,劉邦對薄姬所生的兒子劉恆實際上也不怎麼上心。當然,畢竟是親兒子,多少還是比對娃他娘上心一些的。劉恆八歲時被父親劉邦封到了鄰近匈奴的代地,為代王。平心而論,這可不是什麼好地方!當年劉恆的二大爺劉喜(仲)就是在代地因為抵禦匈奴不力、棄城內逃而被劉邦削去王爵降為了列侯。由此也可以看得出,劉邦對這個兒子著實一般得很。



或許正是劉邦對薄姬母子的冷漠,使得呂后認定他們翻不起什麼大浪,甚至同樣等同守活寡的呂后對薄姬還生出了憐憫之心。劉邦去世之後,呂后直接讓薄姬去了兒子的代國,並封薄姬為代王太后。自此,薄姬母子遠離權力核心,遠離了長安這個是非之地,最終得以保全。當然,呂后也並沒有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大肆屠戮劉性宗室,實際上劉邦的兒子除了趙隱王劉如意和趙幽王劉友,呂后幾乎都沒有下黑手,甚至劉邦的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呂后最終也放過了。



多年之後,呂后去世,出身庶長房齊哀王劉襄和幾個開國元老一道發動了“剿滅諸呂”的政變,順帶著殺光了漢惠帝劉盈庶出的兒子,讓嫡長房絕嗣了。再之後,元老們為了保全自身利益,聯手否決了庶長房的皇位繼承資格。由於不佔絕對優勢,劉襄也不得不妥協。最終,遠在代地的劉恆撿漏成為了新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於是,一直等同於守活寡的薄姬搖身一變,成了皇太后。



至於所謂“天子之母”的說法,無非三種可能:一、相士巴結討好魏王豹,意思就是魏王豹的兒子將來要為天子,這和劉邦沒有半毛錢關係。二、漢文帝當上皇帝之後,漢文帝自己或者其他人要“造神”,強調君權神授、強調漢文帝的正統地位是天註定的,為此刻意編造了這麼一個故事。三、世人神化,同樣和“造神”有關。如果是前者,無論是劉邦還是呂后應該都不會當真。如果是後二者,劉邦、呂后都不可能知道。呂后這個人對於兒子和自己的地位是相當在意的,但凡一絲威脅都要除去。劉肥僅僅是家宴坐在了漢惠帝上座就差點兒丟了性命,要不是以近乎無恥的手段保命,或許早就成了呂后的刀下亡魂。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傳說,呂后應該很難保持淡定、放過薄姬母子。因此,很可能這個傳說就是“造神”運動的結果而已,當不得真。


農民工歪說歷史


一、漢文帝的心虛

漢文帝本來和漢朝的皇位沒啥關係。

因為漢文帝是劉邦的私生子(當然,這個細節後文會說),而劉邦在世的時候,把還不算漢文帝的劉恆,封在了代國。

代國是一個窮國,還距離匈奴很近,而劉恆又是一私生子,後來靠撿便宜,撿了個皇帝當,這麼大的落差,劉恆肯定會心虛啊。

而為了讓天下人相信自己當皇帝是天意,於是劉恆派人編了個謠言:說早在楚漢相爭的時候,自己的老母薄氏還是魏王豹的寵妃的時候,有人就給薄氏算命,說薄氏是母儀天下,能當太后的人。

所以自己當皇帝,是天意。

二、漢文帝的身世

劉邦是個流氓。

流氓的處事風格,當然和我們正經人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劉邦後來冊封的齊王劉肥,是劉邦的大兒子,不過不是嫡長子,而是劉邦還是個混混的時候,勾搭了別的女人(不知道是有夫之婦還是小寡婦),生下了劉肥。

而劉恆的身世也差不多。

劉恆的母親薄氏,本來是魏王豹的女人,後來魏王豹被劉邦擊敗,薄氏也落到劉邦手裡。

不知道劉邦是出於啥心思,就和薄氏來了個一夜情,而這一夜情過後,就有了劉恆這麼個私生子。

而前文說過,劉恆不被劉邦喜歡,被劉邦打發到了代國吃土。

三、撿便宜的薄氏母子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開始瘋狂打壓劉邦昔日的寵妃戚氏,還殺了戚氏的兒子趙王劉如意。

而薄氏母子在呂后掌權期間,一直在代國太太平平的享清福:在呂后眼裡,這娘倆壓根沒有存在感,畢竟是劉邦一夜風流的野女人而已,不值得偉大的呂太后惦記(當然,多年前有個胡扯電視劇《美人心計》,說什麼呂后和薄氏鬥智鬥勇,那都是胡扯)。

呂后死後,漢朝大臣發動政變,殺死了漢惠帝的小兒子漢後少帝,並同時剷除了呂家的勢力。

而之後的大臣們,在議論擁立新君的時候,想起了代王劉恆:因為代國國小,勢力小,劉恆又不比劉邦其他兒子那麼強勢。

於是,大臣們擁立劉恆為新皇帝,這便是漢文帝。


人文之光


薄姬有“天子之母”的傳聞,但是卻沒有收到呂后的嫉妒或者迫害。這就是薄夫人的為人處世之道了。

說起劉邦的後宮佳麗,必不得提起三個人。那就是原配夫人呂后,戚夫人自己薄夫人。

我們都知道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了人彘,慘死,一時間震懾了許多人,也讓大家真正認識到了呂后的恐怖。

呂后無疑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女王,論謀略絕不在劉邦之下。她的手段也是異常殘忍和令人恐懼。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知道退讓,懂時勢。

薄夫人能夠得善終,而且自己的而已還做了皇帝,自己留名千古,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被稱為“天下之母”卻得善終。源於她自己的性格和心態。

她知道自己除了劉邦的保護之外,沒有強大的後臺,自己本身也沒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呂后的強大背景,她選擇了隱退,做自己該做的,得自己該得的足夠了,不和呂后爭,呂后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所以放過了她。

戚夫人有心栽花花不開,薄夫人無心插柳柳成蔭。大概就是歷史的巧合吧,善惡終有報。



盛世打雜


有一句話叫做“謠言止於智者”,特別是呂雉這種滿肚子心眼的智者。

為什麼呢?

因為謠言往往是呂雉這類智者創造的。利用謠言造勢起義造反,沒有誰的路子比她更熟稔,更野。

當年他與自己丈夫劉邦號稱白帝之子斬白蛇起義套路可謂玩得出神入化。

這樣一來,任何謠言在呂雉看來也僅僅只是謠言而已。

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說說薄姬這個“天子母氣”的預言從何得來。

戰國時期,魏國宗室有一叫做魏媼的女子與外室男子暗通曲款生下薄姬。薄姬長大後,恰逢秦末大亂,楚懷王擁立魏國後裔魏豹為魏王,魏媼以近水樓臺之勢將自己女兒送到了魏豹的後宮。兩人郎情妾意,也算對眼。


(影視薄姬)

不久,楚漢爭霸。魏豹想在亂世之中謀得一席之地,欲在楚漢之間渾水摸魚黃雀在後之心,路人皆知。於是,魏媼這個老嫗心心念念著女兒的偉大前程好坐其道勢雞犬升天,便有意讓當時舉世聞名的望氣者許負替女望氣,豈料許負見薄姬,竟也大呼“隱約間有天子母氣,貴不可言!”

這一下,本來抱著看看熱鬧心態的魏豹開始心動了。心裡想著:“老婆身具天子母氣,那我不就是太上皇嘛?!此天降祥瑞啊,那還等什麼?!”


(魏豹)

於是,魏豹開始在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間首鼠兩端,就想著撿漏黃雀在後抄底。

然而,結局無疑是悲催的。後來,劉邦實在受不了他來回蹦躂的小人模樣,便讓韓信滅了魏國。這一下,魏豹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土地、老婆,都被劉邦笑納。

魏國滅亡後,薄姬被送到漢宮當織女,苦難了好幾年才算是陰差陽錯地熬出頭被劉邦寵幸。

這時候,就算呂雉還聽到什麼薄姬有天子母氣的風言風語,也會認為那是當初魏豹為了要做事情捏造的鬼話,經年久遠,並不會太往心裡去。即使到了後來薄姬生下劉恆,呂雉也依舊堅信天子母氣是一句鬼話。

原因很簡單。

因為她做夢都不會想到,比自己更不受劉邦待見的薄姬會成為天子之母。她做夢沒想到劉邦前面三個兒子,要麼病死,要麼被她弄死,連自己兒子劉盈居然也讓自己嚇死。


(呂雉)

江山兄終弟及,可不是終於輪到老四劉恆咋滴!

又或者退回人情來說,呂雉當初只是一個不得丈夫寵愛的可憐女人,她與薄姬有太多同病相憐之處,所以憐憫放過不往心裡去,而對於戚夫人這種不僅和自己爭寵還變著法兒想把自己兒子劉盈拉下馬來的小妖精,自然是恨得牙癢癢得而誅之了。


不書


薄姬為其父與魏媼私通所生,後其母將其送與魏豹為侍妾,無子女,估計不大得寵,後魏豹敗,被劉邦所虜。所以,實為一戰利品而已。估計長得不昨的,一直未寵幸。後劉邦出於同情寵幸一夜,以後再無下文。可見薄姬或許才色不昨的,要不就是性格等有缺陷,是不受待見的。

但老實人也會撞大運,別人天天陪皇上,腹中空空如也。而薄姬與劉邦春風一度即珠胎暗結。生下劉恆。由於薄姬從無寵愛,想來劉恆亦差不多,何況還有呂后那樣的強人在那兒。所以劉恆一早被封為代王就國,而薄姬在宮中就與路人無異,呂后防這防那,從不防薄姬。老實人待在宮中,皇上不疼,有沒有一樣,可能以呂后那等人精,看著還礙眼。於是,你個木頭,遠點去吧,於是薄姬就到了代王劉恆那兒,過起母子的天倫生活,母子二人皆為心善低調之人。波瀾不起,早被宮中所遺忘。

及誅諸呂,大家左想又想,才想起劉恆為劉邦之子,且與諸呂無涉,不必擔心算舊帳,才請劉恆回家作皇帝,母子二人擔驚受怕,幾乎是被挾持而歸。勉強做了皇上。

誰知,這一下一個老實女人的老實兒子就開創了一個千年傳頌的文景之治。

天子之母之說,乃無稽之談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