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過哪幾個有遠見的清官?

時代傻瓜李博士


說說我佩服的幾位,既是清官,又是能臣。

1、狄仁傑

以“中華神探”的頭銜聞名中外的狄仁傑,不僅是斷案如神、鏟奸除惡的青天,更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可以說,太宗之後,玄宗之前,稱得上政治家的只有狄仁傑。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他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把忠、孝、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2、包拯

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從來不讀書的也知道。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法如山的象徵。他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他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包公比閻王爺還鐵面無私。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拯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苟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雖然地位高貴,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曾著家訓:"後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於堂層東壁,以詔後世。"時人也稱其"有凜然不可奪之節","有所關白,喜面折辱人",據此可見,包拯的為人已清正剛直得近乎執拗,甚至還有些不近人情,然而,這也正是他與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

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一樣極難發生的事情。小孩和婦女,也知道他的名聲,叫他"包待制"。京城裡的人因此說:"暗中行賄疏不通關係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按舊規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到跟前陳述是非,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瞞。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築園林樓榭,侵佔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於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3、海瑞

海瑞的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海瑞是中國古代最為耀眼和有個性的清官。清廉作風,海瑞晚年,官位很高,右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但海瑞去世的時候,連喪葬費都沒有,他的同事去主持海瑞喪事的時候,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帷帳和破爛的竹器,因而禁不住為之悲泣不已,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做官做到如此,可以說是一清見底了,而且海瑞一生堅持他的清廉。

在斷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對於那些疑案,他不是慎重調查,而是"與其冤屈兄長,寧願冤屈弟弟;與其冤屈叔伯,寧願冤屈侄子;與其冤屈貧民,寧願冤屈富民;與其冤屈愚直,寧願冤屈刁頑"。

在爭產業的案件中,"與其冤屈小民,寧願冤屈鄉宦";在爭言貌的案件中,"與其冤屈鄉宦,寧願冤屈小民"。

4、于成龍

于成龍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讚譽。于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諡號清瑞。

于成龍對科考和教育也十分關心。在文化發達的江南地區,官僚、勢豪賄通學政,科考中舞弊之風盛行,貧苦士子雖皓首窮經卻往往落榜。針對這種狀況,于成龍規定:一旦發現弊行,"立刻正章入告,官則摘印,子衿黜革候者按律擬罪。其蠹胥、奸棍即刻斃之杖下"。對教育的重視還表現於他在各地興辦學校上。即使是像羅城那樣條件困難的地區,他也很快辦起學堂,並鼓勵徭、壯子弟入學。他多以倡導地方紳仕捐資的方式興辦"義學"。





萬里羌塘無人區


1、唐朝的狄仁傑,為人剛正,不畏權貴,他也因此而屢屢得罪小人,導致仕途坎坷。但他深得武則天的信任,最終能夠否極泰來,官拜丞相,福廕子孫。

2、宋朝的包拯,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在知縣任上,他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三十八歲升任知州,清明廉潔,受到上司重視和世人稱讚,之後,便開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3、明朝的海瑞,在浙江淳安當知縣的時候,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粗米飯,家裡老僕人種菜,自給自足。海瑞沒有子女。海瑞死的時候,人們發現他比窮書生還不如。

4、還要明朝的況鍾,這個人可能很多人沒怎麼聽說過,但確確實實是個大清官。家境貧寒,其父仲謙為生活計,送給黃氏收為養子。七歲時,母親去世,無限悲痛。於是,刻志於學。由於他資性穎異,且勤於學,“長而淹貫經史,其為文簡要不煩,兼工行楷諸書,器局端凝,言笑不苟,視勢利聲華澹如也”。而且“秉心方直,律己清嚴,習知理義,處事明敏”。

要說清官肯定不止這四個,我選了4個代表性的,其他的歡迎補充。


小扎說事兒


孫叔敖。

孫叔敖,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清官。為春秋楚國令尹(相當於後面的宰相)。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孫叔敖光是官位就三上三下,雖然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據史書《韓非子·外儲說左》記載:他為相時乘的是木棧車,駕車的是老母馬,吃的是粗米餅、青菜湯,冬天穿山羊皮襖,夏天穿粗布葛衣,長年面帶飢色。年僅38歲就患疽病去世。但是家裡竟窮得連棺木也未準備。據說他死後,其遺孀和兒子孫安搬出官府,寄居郊外,兒子窮得穿粗布破衣,以農耕為主,靠打柴為生,自食其力。做官能做到這個地步,真的是內無餘帛,外無贏財

西門豹。

西門豹是戰國時魏國著名官員。這個人物我記得曾經在我們小學課文裡面出現過《河伯娶親》講的就是西門豹治鄴的故事,當地有一個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習俗,叫河伯娶親。西門豹剷除這股歪風、邪風之後,而西門豹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而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狄仁傑。

提到狄仁傑,我們腦海中可能就會出現曾經的熱播劇《神探狄仁傑》中狄公的形象來,其實這個形象是比較貼近的,確實是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狄仁傑任大理丞期間,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而且沒有冤訴者,一時間成為朝野和民間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的神探。而後被任命為侍御史,專門負責審訊案件,紀劾百官。而到了武則天時期也同受到讚賞和信任。不就如此狄仁傑同樣也是為官清廉,忠君愛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雖然備受武則天寵信。但是其是比較有遠見的,一直沒忘記恢復李唐神器的想法。

包拯。

包拯,在中國,甚至是華人世界都是婦孺皆知,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法如山的象徵。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而後世也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海瑞。

海瑞(1514-1587)。海瑞的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其著名事件有海瑞罷官、海瑞罵皇帝。他是中國古代最為耀眼和有個性的清官。海瑞的清廉恐怕是舉世聞名。海瑞晚年,官位很高,右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監察部部長。但海瑞去世時,連喪葬費都沒有。據說他的同事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製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因而禁不住為之悲泣不已。而且海瑞是一生堅持他的清廉。還是知縣的時候,飯桌上的蔬菜都是自己種的,酒肉之類的,則極少食用。據說有一次,海瑞給母親賀壽,買了兩斤豬肉,這件小事瞬間在當時成為一個不小的新聞。

林則徐

林則徐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被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一生為國為民,勤政有主張。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為官清廉的能臣,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舊人何時歸


中國歷史上清官能臣有很多 比如:1李衛:對於清朝時候的李衛,我們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都停留在徐崢主演的那部李衛當官電視劇裡面,那裡面的李衛簡直就是一個小混混,是一個市井上面的小無賴,最後也是因為救了雍正皇帝,所以才得到了一官半職。那麼歷史上面真實的李衛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其實歷史上面真實的李衛非但不是一個小無賴,並且還有一定的能力,同時他的出身還十分的好,所以後來也是在朝廷裡面建立了很多功勞,所以也是得到了皇帝的喜愛,那麼李衛的官職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原來是通過錢財買來的,是不是有一點大吃一驚,我們來看一下吧。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歷朝歷代實行的一種制度,叫做捐納制度,這個制度,也是使得很多有錢有權的人,可以通過花錢來到朝廷裡面做官。這一制度在清朝的時候,也是實行的十分的頻繁,當時的清朝也是為了使得國庫有銀兩,所以就通過讓那些有錢的人可以買到一些官職來做。其中,,李衛就是通過這種方法買到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這個官職就像現在的秘書之類的。

而李衛通過買這個官職也是花費了六千四百兩的銀子,可見,李衛的家庭是多麼的富裕啊。在李衛花錢坐上官職之後,他也是走上了一條飛黃騰達的道路,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李衛也是從一個五品的員外郎做到了最後的一品大臣總督的位置之上,可見,李衛自身是有一個的本事的,要不然僅僅通過錢財也不可能做到那麼高的位置。

在李衛做官的期間,李衛也是做了很多的好事的,有了很多的功績。當初的時候,在清朝,走私鹽是十分的猖狂,所以大清王朝也是對這個現象想要清除一下,所以到了後來,李衛也就來到了浙江等地,這些個販鹽最嚴重的地方,準備好好的打擊那些個大鹽梟。在李衛的懲治之下,將主要的人員都給抓獲歸案了。

所以到了後來,李衛由於他的性格也是十分的剛正不阿,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所以也是得到了乾隆的重用,乾隆並且還賞賜了他黃馬褂,可見,乾隆皇帝對他的喜愛,到了最後,李衛也是病逝了,從此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

2:狄仁傑:第一個功績:勸武則天歸政於李家

雖然狄仁傑判案比較神,但是狄仁傑最大的功績卻不是判案,他成功的勸說武則天歸政於大唐李家才是最大的功績。狄仁傑成功的勸說武則天立中宗李顯為太子,武則天死後李顯繼位恢復了大唐的政權。

第二個歷史功績:舉薦人才

狄仁傑曾經說過:“薦賢為國,非為私人也。”一時傳為美談。如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人都是狄仁傑舉薦的優秀人才。

第三個歷史功績:判案為民

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期曾經做到最高司法的職位,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狄仁傑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的清官。 如果你想看狄仁傑判案可以去看電視神探狄仁傑,這是一部描寫狄仁傑判案斷案的大型長篇電視連續劇。神探狄仁傑一共拍攝了四步,曾經是風靡熒屏的熱播劇。目前網絡流行語“元芳你怎麼看”就是狄仁傑說的。

第四個歷史功績:輔政治國

如果你僅僅認為狄仁傑是個斷案高手,那你想的就太簡單了。狄仁傑是武則天當政時期的重臣,和官上官婉兒一樣是武則天的左膀右臂。狄仁傑不畏強權,身居廟堂不忘百姓之苦,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1、西門豹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且是戰略要地,但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西門豹到鄴地後,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治理漳河水患,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死後,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四季供奉。?

2、趙廣漢

字子都,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他不畏強權,精明強幹,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 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處理各項公務,往往通宵達旦。並且善於思考,講究辦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間,京兆地區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讚。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腳下,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深得百姓讚頌。?

3、黃霸

(? - 公元前 51 ),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黃霸還在年少時,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於漢時並無科舉制度,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佈詔令,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的給官做。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 從政後,奉公守法,以廉為本;體察民情,以勸課農桑為重。特別是黃霸斷案,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所以,黃霸為官,百姓擁護,朝廷滿意,屬下悅服。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當時的大郡 -- 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此前,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後,大刀闊斧,佈施恩德,安置流民,重視農桑,施行教化,經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產發展,“田者讓畔、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秀者。?


A視頻剪


在中國5000年文明的恆河狂沙中,有太多雄才大略的人踏足過,他們的貢獻不計其數,其中也有很多為官清正,且不乏有遠見卓識之人。

在朱元璋未平定天下之前,朱升曾對朱元璋提出過平定天下的策略,九字三訓,內容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升對朱元璋提出的平定天下的策略。在我國古代造反、叛亂司空見怪,但是在眾多勢力中脫穎而出成功登上大位的,卻是非常稀少。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遠見卓識的、能夠提出正確政策主張的人才。像聲勢浩大的項羽、瓦崗、黃巢、李自成都最終難逃覆滅之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左宗棠是清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也是洋務運動的倡導著。


公元1865年,中亞的浩浫國軍閥阿古柏在英國的慫恿和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政權,清朝忙於對付太平天國和捻軍,無暇西顧。朝廷出現了左宗棠“塞防”和李鴻章“海防”的爭議。因為在東部海洋方面,也出現了危機:日本正瞄準臺灣。

左宗棠陳述了新疆的重要性,他說,新疆如果保不住,蒙古就危險,蒙古保不住了,那麼京師就有麻煩。慈禧太后不知道仗會打多久,心裡沒有底,左宗棠說:“剿撫兼施,一了百了,得五年時間”。於是清朝決定採納左宗棠的建議。

上述只是兩位在中國古代有遠見卓識的的清官,浩瀚的中華文明史上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事蹟。

我是小馬!個人觀點!謝謝!


海豚的夢


清官有很多,諸葛亮、魏徵、范仲淹、包拯、于謙等。論知名度,包拯在老百姓心中呼聲最高,他鐵面無私,廉潔公正,不附權貴。

而我更推崇于謙,于謙是明代的軍事家,在“土木堡”之變發生時,瓦剌軍大兵壓境,于謙率22萬大軍抵擋60萬瓦剌軍隊,保衛了北京城,挽救了大明朝,而他被冤枉殺死後,錦衣衛抄了他的家,發現家無餘財,發葬的錢都不夠,一向心狠的錦衣衛都哭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平白在人間”是他的寫照。


嘗古研今


1.王鼎銘。字新之,號彝軒,清嶧縣郭裡集(今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人,家族富盈,自幼熟讀經書、學過兵法,精通商經,為人豁達,為官期間,他三次賣田賑災,救濟當地百姓。

天道、國法、人情。是他為官座右銘。他剛到湖南省新田縣,正逢大旱,他帶領百姓尋找水源,至今他尋找到的那口井,還在為當地百姓使用。

因為趙金龍起義軍傷及無辜百姓,請離開新田縣的王鼎銘,保護百姓重新返回當地,最後被起義軍殺害。

他一生信奉的這六字施政理念,繼承了傳統文化,完全貫徹了親民愛民的儒家思想,為官雖短,事蹟偉大,是那個時代的優秀代表,也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借鑑。

2.于成龍,1661年當年做官有點像現在的抓鬮,去哪做官全憑運氣。45歲的于成龍,抽籤到廣西省羅城縣,當地土匪橫行、貧瘠之地,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改舊貌。

1667年于成龍評為廣西唯一“卓異”,提拔為四川合州知府。

1669年,他擔任湖廣黃州府同知,最大的成績是雞剿匪、寶良安民,職務不斷升遷,他一以貫之的執政成績有目共睹。

但是他不是傳說中的酷吏,對百姓是菩薩心腸,對盜匪是霹靂手段。

不論身居窮鄉僻壤,還是魚米之鄉,他始終如一,事實上他大器晚成,不僅僅是廉吏,而且是能臣。被康熙皇帝大力表彰,多次破格使用,被稱為天下廉吏第一。

3.張伯行,家境優越,祖孫三代都是讀書人,並無思官之情。

1699, 當地鬧水災時,他帶領家丁補堤修壩,被治水大臣發現了他的才華,當時他49歲。

1705年,康熙皇帝第5次南巡到了濟寧,看到張伯行治理水道成績突出,心中大喜,親自招見張伯行並賜匾“布澤安留流”,表揚他治河功績。

1706年,康熙皇帝6次南巡到江蘇,在推薦升職官員中沒有發現張伯行的名字,康熙深知,是因為張伯行不向上級行賄而遭到排擠的原因。大怒之餘,親自推薦,並第二次賜匾“廉惠宣猷”。

張伯行一生清廉,平時經常救濟百姓,若有人家中有亡故喪事無錢辦理,他會出錢下葬;借錢無力償還時,他會燒掉借據,再不提此事被康熙皇帝稱為操守為天下第一清官。


火箭說說歷史


西門豹,中國戰國時期魏國人(故里在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政治家及水利專

家。魏文侯在位期間,受翟璜推薦擔任鄴令,任內破除了“河伯娶婦” 的習俗,又發動民眾開

鑿了十二條運河,引河水灌溉民田,這些運河歷史上稱為西門豹渠。《韓非子》 、《史記》、

《論衡》、《戰國策》 、《淮南子》 、《說苑》 等書都有西門]豹的事蹟。褚少孫補《滑稽列

傳》稱其"名聞天下,澤流後世”。西門豹祠屬於古鄴城遺址的一部分,位於河南安陽市安陽

縣安豐鄉北豐村,由於西門豹治鄴有方,深受人民愛戴,後人修祠建廟,以為祭祀,西門豹祠

現在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河北省臨漳縣,還存有後趙時期西門]豹祠奠基石, 刻有文

字記載:”趙建武六年 ,歲在庚子,秋八月庚寅造西門豹祠殿。


維C牛奶咖啡糖


清朝名臣林則徐,林則徐從青年時代開始就萌發了經世致用的思想。走上仕途之後,更是以這個思想當做為官的座右銘。在經歷與外國人的來往後,更是建議朝廷要師夷長技以制夷,鼓勵政府向外國人學習先進的理念和工業技術,亦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此外,林則徐還牽頭翻譯了外國的一些書籍。可惜,但是的我社會,靠林則徐一人之力無法改變落後的清政府,但是林則徐的遠見也啟蒙了許多後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