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古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得創作了一部經典數學著作《幾何原本》,將整個古希臘的數學成果和精神融於一體,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將幾何學推向當時的巔峰,成為一部集前人思想和個人創造性於一體的不朽之作。

歐幾里得是古希臘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被認為是系統應用公理化方法的第一人,他的《幾何原本》著作對幾何學、數學以及科學的發展都有很大影響。現有的初、高中數學課本中的很多公式定理都是來自這本書,可以說是鼻祖型著作。

正如書中序言所說那樣:

歐幾里得是第一個將三段論應用於實際知識體系構建的人,他鑄造了一部完整的邏輯演繹體系,他構成了希臘理性最完美的紀念碑。

《幾何原本》中一共包含13卷,深入淺出的講述了從平面幾何到數論再到立體幾何的相關數學知識,對人們研習各種。其中第一卷“幾何基礎”是後面所有內容的基本,也就相當於建築中的地基。

美國最偉大的科普暢銷書作家詹姆斯·格雷克說過:數學定律具有普適性。

《幾何原本》正是如此,它不僅是一部經典的數學著作,公式定理中更是隱藏了愛情指導,“幾何基礎”中的命題公式給我們講述了最簡單、實用的三個愛情法則,值得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幾何原本》的步伐,走入愛情法則的神秘大門。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幾何原本》

一、包容似圓,納百川

在《幾何原本》中,有這樣一個命題:從一個給定的點可以引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的線段。

為了證明這個命題的正確性,我們設:A為給定的點,BC為給定的線段。

求作:以A為端點的一條線段等於BC。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命題1

具體證明過程如下(結合上圖):

連接A、B兩點成線段AB;並以此作一個等邊三角形DAB。

作DA的延長線AE,DB的延長線BF(公設I.2);以B為圓心、BC為半徑,作圓CGH,再以D為圓心、以DG為半徑,作圓GKL。

那麼因為,B點是圓CGH的圓心,故BC等於BG。

又,因為D點是圓GKL的圓心,故DL等於DG。

因為DA等於DB,那麼其餘下部分AL等於BG。

同理可證:BC等於BG;於是線段AL等於BC等於BG。

等量減等量,差相等。

所以:AL等於BC。

所以:從給定的點A作出的線段AL等於給定的線段BC。

證完。

以上論證方式很簡單,只要擁有初中數學水平就可以看得懂。而今天我想說的並非是論證方式本身,而是論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驟,圓規做圓中的圓。

在中國繪畫中,意象精神是繪畫的一個主體特徵。著名畫家吳冠中也說過:形式美的核心是抽象美,抽象美會引起人們本能的喜愛。

故而,我們可對圓的固有的特徵做一個抽象化表述。

圓本身具有圓融、包容之感,中國自古以來也有“圓則滿,滿則圓”的說法,它有一種包容萬物之意。

這也就代表了愛情中的包容心。

著名心血管專家、中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在其著作《我眼裡的健康人生》說這樣說道:

好的婚姻需要雙方都有責任心,因為成家首先是奉獻而不是索取。還要有包容心,如果沒有寬容,任何家庭都會破裂,因為雙方來自不同的背景、出身和文化,就需要會包容對方的優點和缺點。

婚姻是愛情新的開始,並非是結束,所以,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愛情。

如同“從一個給定的點可以引一條線段等於已知的線段”定理那樣,若將對方比作那段已知線段,想要和對方長久的長久下去,只要利用圓規多做幾個圓,就可以做一條和對方相等的線。

也就是說,只要擁有極強的包容心,縱使你和對方初始地點不同,最後你們也可以達到和對方相等的狀態。這就是愛情中長久相處的秘密法門,也是愛情第一法則,包容心。

那我們知道包容心很重要,如何做到呢?

包容心的前提是同理心,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從情緒管理層面出發進行實操。

同理心指的是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的設身處地對理解他人情緒和情感,從而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互相包容


一般而言,有三種方式培養:

  • 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的感覺,一開始就做到理解他人的情緒,比較困難,但若一開始理解自己的情緒,則會容易很多,所以,不妨每天記錄事件發生時的情緒,體會當時感受,並將其表達出來。

  • 再就是嘗試傾聽對方的感覺,當逐漸理解自己的感受並且對情緒敏感時,就可進一步體會別人的感受,這時候在充分理解自己情緒後,也就容易將其遷移,自然容易傾聽到別人感受。

  • 最後將自己代入對方的角色,假設如果你是對方,你會有什麼感覺,會如何去做,在對自己的感覺做到充分傾聽後,這一點也就很容易。

當你以小人之心揣度別人的時候,別人同樣也會以惡意之心回報你,而這時候,若你擁有一顆包容之心,那麼,你周圍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善良而美好,對於伴侶,也同樣如此。

對於愛情中的雙方,縱使兩個人都具有差異性,但只要相互包容,即便處於很久遠的位置,且畫的圓夠多、夠大,總能找到和對方一樣的線,從而和諧相處下去。


二、同旁內角互補

兩個獨立的人,因為愛情的關係,形成一種密不可分的關聯,相交錯時,只有互補,才能形成一條完整順滑的線,否則,一定會存在尖銳的角,刺傷對方。

正如《幾何原本》中這樣的命題:一條直線與兩條平行線相交,所形成的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命題2

互補,正是愛情第二法則。

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生物物理學家克里克在1953年3月7日完成DNA結構模型的搭建,此發現成為科學史上的傳奇。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的DNA鏈中互補鹼基,正充分的說明互補的重要性。沒有互補,就無法形成完整的DNA,而DNA正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也就是說,沒有互補,就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DNA鏈中互補鹼基正是珠聯璧合的“樂府雙璧”,就好比陷入愛情的雙方,若沒有互補性,初期也許由於荷爾蒙的原因走到一起,長此以往,必然尖銳,相處下去,只能是互相傷害,註定無法長久。

互補一般分為兩種:

  • 需求互補。
  • 心理互補。

對於需求互補來說,由於人和人之間的具體需求不同,從而使得任何人之間的特定條件下可以形成相互補充的關係這是關係得以建立並長久的基礎。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溫奇說的那樣:在某些條件下,人們往往選擇能補充自己人格的人。

所以說,我們想要達成和對方的互補,首先得明確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和我們需求互補的人群,取長補短、互相成就、各得其所,從而建立一段和諧的親密關係。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互補


當然,想要明確自己的需求,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並非一朝一夕練就的,這裡有一個好用的方法:總結法

每週總結並記錄一次在自己身上發生的2件“大事”,並且記錄前後思想的差異性,對這個差異性進行有效評估,分析原因,堅持幾個月時間,就能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真正的需求。

對於心理互補來說,指的是群體成員之間在心理品質上的相互補充,例如能力互補、氣質互補以及性格互補。比如針對性格互補,有一項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類型不同的人,往往比性格類型相同的人更易相互吸引、和諧相處。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的人組合在一起、外向型和內向型的人組合在一起,即可以產生互補效應。

從這個意義層面來說,心理互補的人更容易相互吸引且更加和諧,這不正是我們尋求的最佳愛情法門麼。

三、同等底高的三角形門當戶對

《幾何原本》中還有這樣的命題:同等底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命題3

意思是兩個三角形,縱使頂點不同,只要底線相等且處於同一高度,其面積就是相等的。

對於愛情來說,就是“門當戶對”。

俞敏洪說過:無論你是否承認,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之後,尤其是等級社會出現之後,門當戶對就成為社會交往的一種自然選擇。不管是人際交往還是婚姻愛情,我們都會很自然地選擇門當戶對的對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圈子。

這裡說的門當戶對,並非指的是通俗意義上外在條件的門當戶對,而是結合個人發展情況來看的門當戶對。

根據前文分析的愛情第一法則——包容,我們可以知道,只要做到足夠的包容心,就可和對方達到對等的水平,這時候,兩個人正是做到等底。

已經完成了門當戶對的一半要求。

從這個層面來說,即使兩個人身份、地位天差地別,雙方若能擁有足夠的包容心,還是有機會收穫美滿愛情的。

當然,這遠遠不夠,想要做到“面積”相等,達到和對方同等水平,還需要“等高”的條件。

也就是說,縱使一開始和對方因為包容心在一起,但還是要尋求個人成長。在某個時間範圍內,達到和對方同等層面的高度,可以跟得上對方的思維方式,可以一直毫無障礙的聊天,才算是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平等”,達到動態平衡層面。

這個時間範圍不定,但必須要讓對方看見你的“成長”,從而相信你們可以長久的相處下去,用數學術語來說,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充分必要條件。

就如同著名自我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強調的個人成長重要性。

在“個人成長主動性的概念、測量及影響”的研究中也表明:個人成長可以是自然發展促使的,可能是環境的因素引起的, 也可以是主動改變、成長的過程。如果個人成長是自然發展促使的,個體將不會意識到自身的成長或者變化。

正是由於個人成長可以從後天學習到,才給了外在條件不同的情侶間“門當戶對”的機會。

想要做到和對方發展一致,我們得充分了解對方的性格特徵,做到這一點,愛情的第二法則——互補,也就派上用場了。

在尋求互補的伴侶同時,自然更加了解對方,據此找到自己的優勢點,以及和對方共同的興趣點,只需要發展一項可以聊得來的點,就可以做到和對方“等高”,從而收穫和諧愛情。


數學名著《幾何原本》告訴我們愛情3法則:包容、互補、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


總結一下,想要獲得和諧美滿的愛情,我們首先要擁有包容心,在其基礎上尋找和自己互補的人,並和對方共同成長,達到動態平衡。好的定律總是相通的,不僅僅在本領域適用,在其他領域也同樣適用,這也是《幾何原本》的偉大之處。所以,本書不僅適用於對數學感興趣的人來看,也適用於任何對人生困惑的人來看,看完之後總能收穫自己疑惑問題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