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深圳日前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重磅政策文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科研和產業化體系,力爭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達到2000億元。

深圳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深圳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據悉,最新發布的“1+3”政策文件提出,深圳將加快推進坪山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大鵬國際生物谷等產業聚集區建設,大力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藥物等研發製造,把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


打造國際一流產業高地


深圳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包括《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及《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簡稱《實施方案》)《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簡稱《行動計劃》)《深圳市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


根據《指導意見》,深圳將把握生物醫藥科技前沿發展動向,加速培育一批原始創新能力顯著的優質企業,建設一批開放共享的產業服務平臺,形成一批高質量的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核心引擎、全國生物經濟先導示範城市、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與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地。


深圳提出,堅持“要素集聚+空間集聚”雙核驅動,聚焦重點、突破短板、完善生態,實現生物醫藥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市場鏈優化。到2025年,全市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實現突破2000億元,建成“一核多中心”錯位發展格局,打造基礎研發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十個重大產業支撐平臺,爭取藥品臨床批件超百個,實現二類、三類醫療器械註冊上市產品近萬個,基因檢測數據產出能力全球第一,努力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深圳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構築產業核心集聚區


《實施方案》提出,深圳加強全市高位統籌,積極爭取設立藥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粵港澳分中心,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同時,綜合各區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和區位空間等條件,重點支持坪山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主園區,加速推動福田區、光明區、龍崗區、大鵬新區等協同發展,突出各區發展優勢,明確各區功能分工,構建協同創新、錯位發展的“一核多中心”新格局。


打造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依託坪山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加速形成生物醫藥創新研發、成果轉化、生產製造的全鏈條產業生態體系,打造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核心集聚區。加快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臨床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等聯合打造藥物臨床研究基地。吸引全球潛力型初創企業落戶,促進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聚集。推動企業生產製造規模化發展,打造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承載區與產業化高地。


目前,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核心承載區,坪山集聚了數百家生物醫藥企業,已建成並運營的10個生物產業專業園區,同時擁有建成待入駐的深圳坪山高新區產學研基地和在建的生物醫藥加速器二期項目,為研發測試、成果孵化、創新創業平臺等提供綜合服務和有力空間保障。


事實上,坪山現有世界500強賽諾菲集團旗下企業賽諾菲巴斯德(疫苗)、中國醫藥集團旗下國藥致君,以及海普瑞、海濱製藥、翰宇藥業、微芯生物、理邦精密、邦健生物、新產業生物、亞能生物等一批龍頭企業,呈現出製藥龍頭企業集聚,醫療器械產品覆蓋面廣,高端有源、無源器械和體外診斷快速發展的趨勢。


深圳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四大重點產業區各有特色


深圳還將打造深港生物醫藥創新政策探索區、光明生物醫學工程創新示範區、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壩光國際生物谷精準醫療先鋒區。


據悉,深圳將充分發揮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橋頭堡”區位優勢,打造生物醫藥創新政策探索區,加快突破共性關鍵核心技術,鼓勵醫療機構開展先進生物治療技術臨床研究應用。同時,深化研發活動國際合作,聯合國際機構開展新藥、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並向國家爭取對緊缺藥品、醫療器械和生物樣本的進出口實施特殊審批。


深圳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將把握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學、腦解析與腦模擬等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契機,構建高端醫療器械研發、轉化、製造完整產業體系,創建高性能醫療器械製造業創新中心,打造光明生物醫學工程創新示範區。同時,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組建醫療器械共性平臺,推進醫療器械註冊人、合同研發生產等新模式發展。重點支持高端醫療器械特色園區建設,發展一批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小巨人”企業,促進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據悉,深圳將創新基礎設施投入建設模式,強化園區建設頂層設計,創新科研設備投入機制和管理服務機制,協同推進空間供給、公共服務及園區管理,實現基礎設施全到位、專業服務全覆蓋,打造寶龍生物藥創新發展先導區。


壩光國際生物谷精準醫療先鋒區將聚焦基因測序、幹細胞臨床等前沿醫療技術研究,吸引全球精準醫療優質項目落地轉化,同時引進國際科研團隊、創新平臺等合作項目,加快國際生命科技中心建設,推動壩光建立國家深海科考中心,依託“一庫兩園”配套基礎搭建海洋生物醫藥產學研合作平臺和孵化推廣基地。


深圳還將在南山高新區、尖崗山—石巖南片區、鷺湖科技文化片區、龍華銀星科技園等片區佈局生物醫藥產業。


深圳發佈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1+3”文件 關鍵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關鍵“卡脖子”技術攻關最高可獲3億元資助


《行動計劃》提出,深圳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資源和產業集聚配套等政策環境優勢,搶佔新一輪生物科技革命制高點,建設國際領先的生物醫藥科技中心和產業中心。


深圳真金白銀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措施》專門就創新激勵舉措的資助範圍、標準進行了說明。對在國內開展臨床試驗並在我市進行轉化的新藥,根據其研發進度分階段予以資助。對第1類化學藥、1類生物製品、1類中藥及天然藥物,按實際投入研發費用的40%予以資助:取得臨床批件的,給予最高不超過800萬元資助;完成I、II、III期臨床試驗的,分別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單個企業每年資助最高不超過1億元。


對符合條件的其他類新藥、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藥品、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和通過國際權威機構(FDA、CE、WHO)認證藥品與醫療器械給予不同比例和不同金額的資助。


針對關鍵零部件研製和關鍵“卡脖子”技術攻關,提升產業競爭力,按項目總投資的40%分階段給予資助,項目實施里程碑式管理,最高不超過3億元。


對投資額10億元以上、20億元以下的新建生物醫藥產業項目,按項目實際投入的10%予以水電補貼、研發費用資助、貸款貼息等綜合配套支持。


鼓勵各區擴大創新產業用地和用房供給,支持社會資本建設特色園區,積極引進創新型企業、專業服務型企業和“瞪羚企業”,園區建設按總投資的20%予以資助,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對符合條件的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也給與不同比例和不同金額的資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