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1

許多古裝電視劇中,我最喜歡《三國》了。武將中我喜愛關羽和趙雲,一個是忠義代表,一個是智謀雙全的常勝將軍。而在謀士中,諸葛亮並非我最喜愛的,反之魏國的司馬懿是我喜愛許久。

司馬懿的功勳並不多,主要是在曹操死後與諸葛亮對戰中體現出來的;其次,便是最終統一三國的代表。

看過《三國》的人都認為,司馬懿的成就主要源自於“能忍”,活活熬死了3代魏國統帥。我覺得他們只說對了一半,另一半是,魏王將自己搞死了!

2

話說曹操臨死前,生怕絕頂聰明的司馬懿反水,於是給兒子曹丕留下了很多有才有能的文臣武將,其中有4位起到決定性作用,但凡有一位還活著,司馬懿及司馬氏絕不敢反水。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1)曹洪

曹洪本是曹氏宗親,也是曹操為曹丕留下的武將之一。曾多次在戰場上舍命求曹操,在曹魏中的地位算得上是元老,後也因曹丕而死。

2)曹彰

曹丕的弟弟,能力出眾,有大將風範,卻沒帝王之智。因曹丕擔心日後成為心腹大患,結果設計陷害致死。

3)張遼

號稱魏國五子良將,早年在呂布手下,後因曹操收服呂布便跟了曹操,但張遼此人很忠心,且善謀略。張遼曾率領800人擊潰了孫權的10萬大軍。

曹操赤壁戰敗後,張遼始終隨身從未離去,在華容道上遇到關羽時,也多次為曹家兵將向關羽求情,這才有了後來的曹操,就這一位智謀雙全的大將,卻因曹丕而死。

4)夏侯尚

夏侯尚是夏侯家族第二代出色的武將,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和統帥能力,曹操在世就很喜歡他,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由於夏侯尚寵愛小妾,冷落曹氏正房,後被曹丕知曉,並將其小妾處死。此後,夏侯尚一蹶不振,最後鬱鬱而終。

原本這些忠臣將帥可保曹氏將帥,不至於在曹丕之子曹睿繼承王位後,沒將領可指派。他們卻因曹丕短見而相繼而死,最終導致朝內無人可用,司馬懿掌兵得以趁虛而入。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3

人哪,都是自己搞死自己的,從古到今無不例外。越聰明的人,越容易聽信讒言搞死自己。

錯聽別人的建議

從小我們的教育就是,虛心就教、不懂就問。潛意識裡更傾向尋求外界的幫助,聽從他人的建議。

尋求他人建議的好處是,一旦發生錯誤,不會怪罪到自己頭上;其次,現成的答案比自己想答案好輕鬆的多。可悲的是,往往令自己失敗的源頭,正是錯聽他人的建議。

1)選擇聽那些沒資格“說話”的人

一位研究生畢業的職場新人,父母都是初中畢業的普通工人。他有幸進入一家正在發展中的中小型公司,兢兢業業工作一年多,好不容易熬到了部門組長,卻因為工資問題決定離職。

不過他還是有些猶豫,一方面上司承諾第二年讓他做部門經理,到時候薪資是現在的兩倍,一方面獵頭開出比現有工資高出60%的薪酬;一邊是等待一年,工資漲100%;一邊是現在離職可在原工資的基礎上增加60%。到底作何選擇呢?

思前想後決定不下,於是他回家向父親詢問意見。父親考慮到下半年為兒子結婚,需要用錢,當然率先選擇能立刻兌現的承諾了。

兒子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第二天遞交了辭職信,去了獵頭介紹的那家新公司。一年過去了,原先他手下的新人,現在已經成為分公司的經理,工資是原先的近3倍。而他呢?自從進入新工作後,由於公司的制度問題,以及其他方面,比如人際關係、企業文化等。

始終沒能順利晉升,工資也是半年調整一次,沒有太大變動。

這種現象在很多職場人身上發生過。不聽從上司的建議,卻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2)以關係親疏為判斷依據

多聽他人的建議是好事,但盲目且無個人標準的聽從建議,導致的後果很嚴重。

失敗者有一個共性:以關係親疏為判斷依據。

他們願意聽從父母,親人的建議,甚至按照他們的指令行駛。卻不願意聽從上司、老師、有經驗案例積累的前輩經驗。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和分析,可以得出,我們多數人做判斷時,容易將個人情感加入在內。同時我們習慣於用“標籤效應”來做衡量。

比如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等標籤,對我來說很親近,但上司、老師、老闆等潛意識存在敵對的意思。

正確的決策判斷,一定不是基於情感,而是以理性思考為前提。我們不是以關係親疏為參考依據,而是以對方的個人經歷、社會地位和以往成績作為根據。

事實的東西證明比什麼都可靠!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認為自己能搞懂一切

職場及人生中,很多自己搞死自己的案例中,本質原因不外乎,認為個人能搞懂一切。那句“一切儘早掌握中”不知殘害了多少人,到最後卻沒幾個人清楚自己到底失誤在哪!

1)聽不懂的事,絕不參與

直到有一次聽微博某大V分享時,似乎悟道有些東西。話說多數失敗的原因,80%以上源自於最初錯誤的判斷。由於選擇出現了錯誤,導致與對的方向背道而馳。越努力失敗的越快。

那次分享中提及了一位年入百萬的創業者,她的天資平平,收入也不是特別高,但很少見她失敗過。我覺得在這方面上,值得每個人深思。

到底什麼原因呢?

值得一提的是,她做生意有一項準則:自己聽不懂的事情,絕不參與。

互聯網時代下,每個1-2年就會出現很多新興生意,不少人稱作是機會。與此同時,很多人為了追求暴利,選擇參與進來。但說實話,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沒搞明白規則時,已經進入。結果錢來得快,去得也快。比如P2P、區塊鏈、微商等。

堅守只做自己聽得懂的生意,單單這一判斷依據,就能排除80%以上的潛在風險。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2)沒有參與一個行業兩年以上,談不上懂

雖然互聯網時代下,新行業、新機會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快,基本3-6個月就會傳出一些新東西、新行業。但是,真正搞懂一個行業,沒有一兩年時間,是不可能的。

2014、2015年開始在網上寫作,經營自媒體的人,基本都在2017,2018年爆發。也有一部分在2018年著實運營賬號,2019年就有成效,但他們不少都是在2015,2016年在一些自媒體公司工作,具有兩三年的從業經營。

疫情發生前,我和幾位中學同學吃飯,大家都聊起了最近在做什麼事情,有什麼成績。畢竟畢業至今近10多年了。其中一位同學做餐飲的,成績不錯,年收入基本在30萬左右。

聽他說了一些自己行業內的事情,當場我們所有人都蒙了!經營一家小小的飯店竟然有這麼多貓膩兒,而且他還給我們講了很多小技巧和細節,來讓店面生意變好,如何增加收入等等。

說真的,如果沒有三五年的經驗積累,根本不可能瞭解的那麼細緻。換做其他行業也是一樣的,沒有踏踏實實幾年的積累,談不上懂了。

聰明反被聰明誤

“聰明反被聰明誤”是我小時候,聽得最多的一句訓導。原本簡單易懂的道理,執行就好了;但自作聰明的人,總想作出一些新名堂。越是想尋找新路線,摒棄就路線,越到最後發現,被多數驗證的路線最靠近重點。

1)時刻追求“快速”策略

欲速則不達。互聯網時代有太多機會,很多人都臆想著能迅速致富、功成名就等等。別忘了,出現機會的同時,勢必隱藏著危機。當你凝聚機會久了,便容易忘記潛在的風險。

經歷過股票牛市熊市的人都知道,市場在牛市時,買什麼漲什麼,一旦轉入熊市,股票買啥啥跌。但對於普通人而言,當知道牛市來臨時,其實已經抵達牛市尾聲了。

此時本應儘快拋售手裡的股票,做好防冬的準備,但情緒高漲的股民繼續將資金投入市場,結果被套牢。究其原因,無疑是想快速致富,結果聰明反倒讓自己陷入不利之地。


司馬氏一統三國,曹丕有功:聰明人容易“作死”的3條法則

2)不以長遠視野局勢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具備長遠視野的人,經常被眼前的瑣事困擾。很多時候,當你轉換視角時,困擾反而更容易解決。

當你因為上司讓你加班,而感到氣氛時,如果你思考到這份工作又不是自己一生要做的,而是為下一份工作做準備時,你會更加愉悅的接受加班。因為加班是對自己價值的鍛鍊機會,等到能力提升到平臺無法滿足時,便可讓討厭的上司消失在自己眼前。

同理,因為老闆沒有對象加薪的承諾而感到氣憤,沒必要!努力做好分內工作,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到時候老闆會主動找你加薪的,否則損失的不是你,而是老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