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壹別兩清


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

好處一:促進大腦的發育和生長

兒童在0到6歲這個期間是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如果在此期間對孩子進行良好的兒童教育,這樣會促進大腦的生長,同時也可以激發孩子大腦的潛能,更好的開發大腦。因為如果錯過了這麼一個時期以後,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是會沒有什麼很好的成效的。

好處二:培養孩子的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往往都會受到後期的影響,如果作為家長在孩子的這個學習的最好時期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兒童教育的話,這樣就會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好性格的人。因為此時的兒童對於外界的學習能力是最強的,所以做好兒童教育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輩子都會受益的事。

好處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其實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所謂的與生俱來的“神童”,這些很多也需要後天的教育,所以當後期沒有努力的去思考和學習的時候,那麼我們的學習能力也會在慢慢的退化。因此做好兒童教育,這樣會讓我們的孩子逐漸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甚至有很多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很多知識和生活能力都是在嬰幼兒時期學到的,所以我們要做好兒童時期的教育,因為這會影響到我們的一生。

人類從古至今,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古時候就有了私塾到現在的幼兒教育,這些都是我們對於兒童教育做出的努力。但是這些往往都是不夠的,更多的還是需要在家中父母的教育,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所以做好兒童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生受益的。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幼兒教育到底有多重要,針對這個話題,先借用習大大的一句話:“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剩下的扣子都扣錯”。幼兒教育不也好比人生的第一顆釦子嗎?上述案例的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歸根到底在孩子4歲前的家庭教育沒有做到位。

0—3歲是嬰兒時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生活主要以家庭為主,在這個階段,孩子主要的養育方式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因為良好的親子關係能讓嬰幼兒心裡充滿安全感,只有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將來才能從容面對與父母的暫時分離,為上幼兒園做好充分準備。同時還要初步養成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以及規則意識,比如:文明禮貌用語、衛生習慣,明白什麼是允許做,什麼不可以觸犯。

3-6歲是幼兒時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進入幼兒園開始接受系統的幼兒教育,這一階段的學習,將對他們終身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在幼兒園,孩子們將系統地培養以下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1、文明語言習慣:幼兒教育涉及到教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學會正確傾聽別人講話、學會講故事、敢於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衛生習慣、自理能力的養成,幼兒教育教會孩子飯前便後洗手、餐後會及時漱口、能自己學會穿衣、整理收納等,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將對孩子終身受益。

3、體能鍛鍊,幼兒教育還涉及到通過系統地跑跳鑽爬等活動,讓孩子達到體能鍛鍊,從而促進體格健康發展。

4、社會交往能力,幼兒教育階段還能教會孩子正確的人際交往,而上述案例孩子隨手打人,其實就是不懂人際交往的技巧。

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在接受採訪時,有人問他:"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在幼兒園."記者接著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獎獲得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後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情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答記者問告訴我們:一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事業成功的基本條件;二是在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終生髮展作用非常大。所以說,幼兒教育是奠定人生基礎的重要教育。


幼教之夢



等待2084553


家長們付出許多,在孩子的培養中不遺餘力,雖然方式各有不同,雖然水平有高下之分,但是用心都是一致的。

在孩子0到3歲這一段孩子本能成長的關鍵期。部分家長開始根據孩子“想競爭,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的階段性心理特徵給予恰到好處的言語以及行動指導。

舉例說,同樣是讓孩子收拾玩具。普通的家長會說“把玩具收拾好”,而有一定家教知識的父母卻會說,“我們比賽誰收拾的快”。

實驗證明,前者,孩子聽了無動於衷,而後者,孩子會立馬收拾。

6到11歲是拓展孩子視野,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提升孩子右腦水平的關鍵期。部分家長開始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閱讀,培養孩子的聯想能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認為這段時間孩子開心就好,高中再學習不遲,於是這些孩子成為了“熊”孩子;還有家教嚴格的家長把孩子關在屋裡子,開展題海戰術,於是這些孩子成為了書呆子。

事實證明,很多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及創造力就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差距。

每一個父母雖然都在竭盡所能的去給予孩子最好的,對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重點把關,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快的成長。


小小思維家


四歲才去上幼兒園,估計直接要上中班了。我也看了題主的描述,孩子這樣的行為只能說怪家長,完全沒有規則是因為沒有教育,就算上了幼兒園交給老師去教完全改正過來也會很難。

原因很簡單,幼兒教育中家園共育是很重要的,簡單來說也就是家裡和幼兒園的教育和規則要儘量保持一致。這個孩子到了幼兒園經過長時間的培養與鍛鍊可以養成良好的規則和習慣,但是回到家呢?一下就打回原形了,因為他覺得在家就是應該這樣,他習慣了這種規則和模式。

對一個來說幼兒時期受到的教育對於他未來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發育和年齡增長是成反比的。所以幼兒時期是孩子各項能力、認知快速發展的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就看你要怎麼畫了。



所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大家明白了麼?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以身作則,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行為、學習、生活習慣以及語言表達、人際交往等各項能力,還有就是孩子的責任心、自信心等。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也不能放任不管,應當多和老師交流了解孩子情況以及需要加強著重培養的地方,做到家園共育保證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每天都會發布關於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李夢龍


我一直知道這麼一則故事,1978年多位諾貝爾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有記者問當年的諾獎獲得者卡皮察“您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學到的?”而他很平靜的答道“不是大學也不是實驗室,而是幼兒園!”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定八十。”幼兒教育不是簡單地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和知識傳授,科學的幼兒教育是對幼兒的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健全的人格、紮實的身體基礎、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都應該從小著手培養,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當然了幼兒教育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不能揠苗助長,不能一味的給孩子施加壓力報各種興趣班,請給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的孩子雖然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還不全面,但是此刻的他們也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相對來講幼兒園的教育是最能讓家長放心的,同時也是收穫最快的途徑。因為現在的家長平常都忙於工作,沒時間面面俱到的教孩子讀書認字,去探究和了解生活中的知識。而這時候讓孩子去幼兒園接受正規專業的教育,肯定是正確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同玩,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和為人處世的能力。幼兒園就是一個“小社會”。但是廣大農村地區家長普遍都讓孩子直接上小學,認為上幼兒園沒用。只要你細心就會發現上幼兒園和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一眼就可以被分辯出來。(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除)


桔子雜談


三歲定終身,很多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都是在幼兒期逐步形成的,還有這個期間也是孩子各方面智能的發展關鍵期,如果抓住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期,加以訓練和培養,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會順風順水。

反之,如果在幼兒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到進入小學,面對考試的壓力,家長一著急,往往會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訓斥孩子,讓孩子對學習沒有自信,嚴重缺乏信心,造成厭學等不良現象。


娛樂好笑不


養育孩子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尤其是0~6歲的學齡前兒童。

簡·尼爾森博士在《證明管教》中談到,雖然基因對一個孩子的性情和個性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這些特點特長如何發展,和養育孩子的人有著很大的關係。你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和互動方式將決定他將來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每個孩子從降臨的那一刻起,就有四種基本需求:

1、歸屬感和價值感;

2、對自己能力的感知;

3、個人的力量和自主;

4、社會和人生技能。

你陪伴孩子的時間,給孩子的擁抱,親吻和微笑,將幫助孩子成為自信自立自主自強的人。


點媽說育兒


哈嘍您好我是綺綺媽媽,首先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我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6874acfcb624e799a8c08f79f273d07\

綺綺媽媽


三歲之前發展感知覺,六歲之前建立習慣、興趣、品格為一生髮展奠定
基礎,如果幼兒教育做不好,孩子將來的發展肯定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有個朋友家四歲多的孩子想到我的幼兒園,拜託我請老師照顧一下。我想大概瞭解一下情況,她介紹她的孩子不會自己大小便,需要老師主動問或者根據時間幫助他;發脾氣時一定要哄,不然拿椅子砸人都有可能。嚇得我委婉拒絕__這種情況我介紹來,那我怎麼好面對帶他的同事?!

幸好後來他奶奶感覺我的幼兒園離家遠,選了附近的幼兒園了。不過後來基本上是一學期一個幼兒園的速度更換,最後是在一個私立園不進班,有事直接電聯家長的情況下結束了幼兒園生活。

現在小學情況怎樣呢?我看過 他的試卷,想從密密麻麻的❌❌裡找到個√ 還真不容易,關鍵孩子還沒有任何不好的感覺。

如果把教育比作建造房子,那幼兒教育肯定是地基:地基不牢,房子不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