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兩歲兩個月了,之前上廁所都會說,最近老拉褲子裡,怎麼辦?

稚於初心h


寶寶偶爾會貪玩兒,然後可能尿褲子或者拉在褲子裡,寶媽不用太緊張,這很正常.為了避免孩子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注意耐心去觀察並且正確的去引導寶寶,寶寶大小便的時候一般會靜止不動而且一般有明顯的用力,這時家長可以告訴寶寶蹲下啊!或著便便等等他可以理解的詞語。多引導幾次寶寶就會記住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請輸入中文名L


孩子還小,不要太苛刻了,慢慢來,小孩子反反覆覆很正常。我家兩寶都是兩歲拉粑粑尿尿喊,有的時候耍高興了,就忘了,有時候還是會拉褲子裡。要慢慢的給他說,教導他。本來帶孩子就需要耐心的。我家寶貝有的時候拉褲子裡了,我先好好給他說,下次在這樣我就打他的小屁股,他自己就記住了。





寶媽小玉愛生活


我家小寶現在三歲半了,也經歷過這個過程,本來大便小便都會說了,但是突然有一段時間他不說了,直接往褲子里拉,我跟幾個朋友也去了解過,他們的寶寶基本上也都有這樣一個過程,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了。當寶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兇他,不要批評他,要跟他多講一些,要他大小便的時候要跟媽媽講,然後慢慢的他會恢復正常的。


美麗姐在線


孩子都會有一個階段性的小個性,其實他很明白他要上廁所!就是懶得去表達,反正他感覺拉在褲子裡你們也一樣回去幫我處理,最好的就是,看他明明知道還咋明知故犯,我們可以很嚴肅的去說他,及時當時孩子很怕的看著你,你也不要心軟


小霞V晨蛋蛋媽咪


看到這個問題,真想和這位家長握握手,表示理解。

我家彤寶也是差不多這麼大的時候,出現瞭如出一轍的情況,使出了渾身解數都沒用,還會衝她發火,但讓人崩潰的是任何方法都起不到作用。冷靜過後,決定採用懷柔政策,在她尿溼褲子後不批評,也不刻意提尿褲子這件事,經過一段時間,她有了很大的進步。
後來,忽然有一天發現,她至少在白天的時候再也不尿褲子了。

每個孩子情況不同,如廁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瑞士育兒科學研究所曾做過一項普查,發現:1歲半時,30%的女寶寶、18%的男寶寶能做到小便自理;2歲時,60%的女寶寶、40%男寶寶可以做到小便自理;3歲時,90%的女寶寶、78%的男寶寶實現可以做到小便自理。

你見過學不會上廁所的人嗎?只要孩子身體健康,肯定會學會上廁所,只是時間問題。

孩子真正學會上廁所,生理、心理都得做好準備。

1、首先,尿道和肛門括約肌得發育完善;其次需要大腦能做出“憋住”的反饋反應。

2、隨著孩子的認知,完全理解了上廁所的含義。

3、心理不排斥坐馬桶。

4、能清楚表達上廁所的意願。



肛欲期。

肛欲期是精神分析學大師佛洛依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嬰幼兒把大便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他發現排不排便是可以自己控制的;拉大便時會感到快感。

肛欲期一般發生在1到3歲之間,在此期間孩子可能出現頻繁尿褲子的現象,這是正常的。

如果家長在此期間,頻繁給孩子壓力,就會打亂孩子學習控制排便的規律,適得其反。

就像題主描述的他家2歲多孩子的這種情況,只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孩子會進步很多的。

在我家彤寶學會如廁後,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她可能一直都無法明白控制大、小便的那種感覺是什麼樣的。

真正焦慮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

在鍛鍊孩子學會上廁所這件事上,大部分家長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而這種焦慮情緒會感染孩子。

大人不明白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寶寶怎麼總是學不會呢?為什麼明明會說卻非得尿到褲子裡呢?為什麼差不多年齡的孩子人家就會呢?

這是典型的一種“育兒焦慮症”。

需要放輕鬆的應該是家長。


總之,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家長把引導工作做好,耐心等待,孩子學會上廁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首要的就是家長要先冷靜下來,接受孩子可能出現反覆尿褲子的事實,少苛責,更不要用侮辱的語言罵孩子。


彤寶媽媽愛彤寶


準備寶寶專用馬桶

給寶寶準備專用的小馬桶是如廁訓練重要的開始,可以帶寶寶一起去購買,讓寶寶自行感受,選自己喜歡的。

在給寶寶選擇專用馬桶時還要考慮到安全、易清潔、穩定性的問題。

用玩具、繪本示範

可以用玩偶演示給孩子示範如廁的過程,可以把娃娃放在兒童馬桶上,換尿布、清理馬桶等......首先讓孩子對如廁感興趣。

教孩子正確使用如廁語言

一旦如廁訓練開始了,就可以教寶寶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比如“上廁所”、“拉粑粑”、 “尿尿”等,不要跟孩子說“臭”或“你把尿布弄髒了嗎”這樣讓寶寶有羞恥感的詞,會對如廁訓練產生影響。

教寶寶明白信號和上廁所的關係

信號~行動:寶寶出現要上廁所的跡象,提醒他是不是要“上廁所”,讓寶寶大腦建立“想上廁所~找馬桶”的聯繫。信號一表達: 引導寶寶說出來。比如“你是要拉粑粑嗎,告訴媽媽!”,用我們上面提到的簡單的詞彙,幫寶寶建立另一種聯繫“想上廁所一-及時說出來”。

就是讓孩子明白,一旦有了想上廁所的“信號”,就要去找馬桶,只有脫掉褲子,站/坐在馬桶上才能開始排洩。

製作如廁時間表輔導

像之前說的,寶寶一般先學會控制大便,結腸收縮才能排便,一天大概幾次,每次幾分鐘,這個時候讓寶寶坐馬桶才管用,才能更好地掌握訓練如廁的時機。

可以做一個排便時間表,記錄兩週內拉粑粑的時間和次數,找到寶寶排便的規律。如果沒什麼規律,就每天找合適的時間段,讓他坐一次馬桶

擦屁股~沖水~穿褲子~洗手

2歲左右的寶寶還不能自己擦屁股,等寶寶能自覺地用馬桶了,再教也不遲。女寶寶要教她從前往後擦,溼紙巾或者柔軟的擦拭物比衛生紙要舒服,寶寶們對沖水的反應不太一樣,有的喜歡看著自己的便便被水沖走,每次都要自己衝;有的卻會恐懼,等寶寶慢慢適應就好。

最後告訴寶寶每次上完廁所都要洗洗小手,從小養成好習慣!



自來水公牛


那就是肚子不好,來不及說就拉褲子了!這種情況零拉不受控,一天拉幾次總量還少了,脾胃不好了,用白朮煮粥吃,和大人一起吃,白朮要超過30克,如果寶寶一人用也不要低於15克,白朮很安全,藥食同源。再用暖水袋晤肚子,或者帖寶寶一貼靈,用艾葉,生薑煮水泡腳!


wdtk18890839


孩子從兩歲到四五歲會慢慢學會如廁,這個過程可能會有反覆,就想題主家寶寶,之前好像學會了,又出現反覆,有各種原因,例如季節更替穿到衣服多了、或者室內溫度影響,會讓他們的感覺出現偏差,又忘記了控制和提前告知;例如心理原因,最近媽媽忙,不能給打他足夠的關注和陪伴,而大便到褲子裡,也是額外獲得關注和陪伴的機會;可以試著排除下原因,不過孩子拉到褲子裡確實會增加孩子的不適感也會加大養育者的工作量,可以試著帶回紙尿褲,給彼此個時間。這樣孩子和大人都放鬆下來,過一段或許自然就好了,因為壓力也是會造成大小便失控的原因之一,這個壓力可能是孩子自己的,也許是父母的壓力帶給他的。學習是一個長期反覆的過程,對幼兒園來說吃飯、如廁、入睡,都是不簡單的學習過程。


每日半小時實驗


我可憐的孩子,我是你的誰啊


顏靜25


孩子是否收到驚嚇,比如大人發火打孩子吼孩子導致孩子驚嚇大聲哭,可能是嚇到了,這也可能成為孩子排便在褲子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