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之刀,太刀螺鈿,殺人如麻

螺鈿 | 與光呼應而生的夢幻工藝

螺鈿

螺鈿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瑰寶。所謂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的總稱。螺鈿的“鈿”字,據《辭海》中註釋,為鑲嵌裝飾之意。

唐 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電影楊貴妃中的五絃琵琶正式按照此件仿造)

日本奈良正倉院藏 唐代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電影《楊貴妃》中范冰冰彈琵琶

當陽光以45 °斜射進房間內,螺鈿七彩斑斕的色彩,便立刻呈現,當人所站的位置恰與光線成90 °角時,螺鈿異彩紛呈的奇妙與典雅,可謂美輪美奐。

清初名士劉應賓曾作詩讚曰:

螺鈿妝成翡翠光,

紫霞秋澈婺州香。

形神具美真通泰,

假寐仍期到夢鄉。

因此,後人也多以“螺鈿妝成翡翠光”這一句來讚歎螺鈿工藝的色彩之美。

由於螺鈿是一種天然之物,外觀天生麗質,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傳統裝飾藝術,被廣泛應用於漆器、傢俱、樂器、屏風、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關的工藝品上。

歷 史

螺鈿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於商代的漆器。至唐代,中國的螺鈿工藝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銅鏡漆背螺鈿,更是這一時期的工藝瑰寶。

明代曹昭著的《格古要論》中說:“螺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宋朝內府中物,俱是堅漆螺鈿者……”明代是古代漆器的發展和繁榮時期,當時出現了厚螺鈿與薄螺鈿作鑲嵌並存的局面。

清代是螺鈿傢俱達到高峰的時期,同時又受到清朝宮廷的青睞。有資料顯示,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兩淮鹽政李質穎在進貢清廷的單子上,就有“彩漆螺鈿龍鴻福祥雲寶座”、“彩漆螺鈿龍福祥雲屏風”等10餘件揚州漆器螺鈿傢俱,當時它們均存放在圓明園之中。

紫禁城》1983年第四期所載《雍正妃畫像》

是黃苗子先生撰文,故宮博物院提供照片

後經考究更改為《雍正美人絹畫十二張》

清代嵌螺鈿山水人物漆幾

種 類

螺鈿的鑲嵌工藝技法非常豐富,通常可分為硬鈿、軟鈿與鐫鈿三大類。硬鈿又可分為厚片硬鈿、薄片硬鈿、襯色甸嵌、硬鈿挖嵌。軟鈿有點螺。鐫鈿即鑲嵌物高於地子。“硬螺鈿”是選用厚的貝殼片,如將螺貝製成薄如紙,則為“軟螺鈿”,若將軟螺鈿的底面襯上各種色彩能產生一種透色效果,就是“襯色甸嵌”。其中最著名的是軟鈿中“點螺”又稱。它產於江蘇揚州,興於唐宋,盛於元明,至清初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所謂“點螺”,就是把螺貝製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並切割成點、絲、片等各種不同形狀,一點一點地鑲嵌於黑色的漆底上,在光線下能產生奇幻、絢麗的藝術效果,是漆器裝飾中的華麗螺鈿。在中國古董傢俱中,所使用的螺鈿材料主要來源於淡水湖和鹹水湖,通常採用的品種有螺殼、海貝、夜光螺、三角蚌、鮑魚、硨磲殼等。這些蚌貝年齡越長,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結構精密、軔性較強、色彩繽紛而且多變的特色,其中尤以夜光螺為最,由於它在夜間能發出五光十色的光澤,因此十分討人喜愛。

平磨螺鈿

揚州平磨螺鈿漆器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是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特色工藝產品。其裝飾工藝選用優質的珍珠貝、雲母、石決明等材料,經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根據畫面需求切拉成各種塊面,平嵌在各類器物漆坯上,經所精緻髹漆工藝,使產品具有光亮如鏡、清麗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潔的藝術效果,適用於傢俱、屏風、掛屏及禮品和旅遊紀念品的成批成產。

置 稿

下 料

拼接成畫面

手工打磨形成成品

點螺

點螺工藝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高檔工藝,“點”指技法,“螺”指材料。即選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貝、石決明等高檔材料精製成薄如蟬翼、小如針尖、細若秋毫的螺片,用特製的工具一點一絲地點填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經過精緻的髹漆工藝,使產品具有色彩綺麗、隨光變幻的藝術風格。多年來多件點螺作品被國家選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或作為國家珍品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